基于龙华文化的城市道路设计研究
2017-03-28余豫新蒋国杰
余豫新,蒋国杰
(上海市政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200030)
基于龙华文化的城市道路设计研究
余豫新,蒋国杰
(上海市政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200030)
城市道路的功能伴随着城市的全方位发展日趋多元化,成为了城市文化展示的重要载体。以龙华文化群为代表元素,通过对周边道路的梳理和分析,重点从横断面形式灵活化、纵断面设计协调化、铺装样式多元化、景观布设精细化4个方面来阐述道路设计对龙华文化的响应。
城市道路;设计;龙华文化
0 引言
城市道路连接了市域各个功能组团,满足了街头巷尾出行者的需要。随着我国城市全方位的发展,道路的功能也趋于多样化。它不再是一条仅具备便捷交通功能的马路,而是全面体现现代城市风貌、历史记忆留存、文脉肌理传承的载体。
本文以上海龙华寺周边城市道路为主体,通过调查现状道路情况,结合千年龙华文化,分析了中国传统佛寺对道路设计的要求,提出了基于龙华文化的市政道路设计方案。
1 龙华文化分析
龙华地区位于上海市徐汇区,靠近黄浦江西岸。龙华文化以龙华寺、龙华塔、龙华烈士陵园为主体,寺、塔、园分离,但三者空间相互渗透,相互借景,形成“寺因塔而旺,塔因园而雄,园因寺而幽”的城市空间共生体[1]。
龙华寺是城市中心地区历史最悠久、建筑最雄伟、规模最宏大的千年古刹。龙华寺内部的建筑形式偏向于明清风格,空间布局为较典型的宋代“伽蓝七堂”制度,突出主轴线,依次为牌楼、弥勒殿、大雄宝殿、三圣殿、华林丈室和藏经楼。
龙华塔位于龙华寺南侧偏西,为廊檐楼阁式砖木结构,高40.6m,外壁为八角七级,内壁为四方形,从底往上逐层收缩,递减形成密檐。
龙华烈士陵园位于龙华寺西侧,与龙华塔隔路相望,为纪念1927~1937年在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英勇就义的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而设。
通过以上分析,龙华文化将古代佛寺元素、历史建筑、爱国主义精神等方面融为一体,其周围市政工程的设计建设需要很好地和这些文化元素衔接,从而实现道路设计延续城市文脉肌理的设计目标。
2 现状道路梳理及问题分析
根据实地调查,龙华寺周围的现状道路主要有龙华西路、龙华路、天钥桥路等。现状道路基本满足了沿线出行的交通需求。但是,根据龙华地区综合改造项目“区域整体收储、地下空间统一开发、基础设施同步建设”的总体思路,同时需要突出历史风貌和文化传承,现状道路远不能满足要求。其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状道路风貌缺少与龙华文化的呼应。
周边现状道路均为建成多年的老路,并且由于其他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部分道路受到较大影响,道路断面简单(见图1),整体风貌较为单一、陈旧。道路铺装过于简单(见图2),且破损严重;横断面布置为常规样式,并未与龙华寺客流特点相结合;道路缺少景观小品布置,与5A级景区不相匹配。
图1 现状道路断面
图2 现状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
(2)现状路网不够完善,龙华港两岸缺少沟通。
区域骨架路网已经基本搭建完毕,但是区域内部住宅、商业密集,行人较多。龙华港两岸近1km范围内没有桥梁,影响了两岸的沟通。
(3)道路线形不够平顺。
由于轨道交通11号、12号线在龙华寺设置换乘车站,为方便地铁施工,现状龙华路(龙华西路—后马路)向规划线位东侧临时改线,平曲线半径小,整体线形不够平顺。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明确了在龙华寺周边新建、改建道路工程需要注意的事项,从市政道路建设的角度,为整体提升龙华风貌提出了设计方案[2]。
3 道路设计对龙华文化的响应
3.1 横断面型式灵活化
标准横断面设计是道路设计的核心部分。临近古迹的道路横断面在满足日常交通功能的基础上,还有其特殊性。
(1)佛塔位于道路一侧
佛塔一侧道路需充分结合道路所在区域的特点,满足特定时段传统礼佛人流、交通流激增的需求,方便龙华寺塔前广场活动空间的延展。道路空间的临时征用能够为大型的宗教礼佛盛典提供更为充足的场所。根据该类路段平时需满足日常交通,特定时段可以被礼佛盛典征用为活动场地的双重特性,道路横断面设计需要具有一定的弹性空间,满足不同需求的灵活利用。
活动式分隔带设置于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见图3),不仅保证了机动车行驶不受慢行交通干扰,提升了道路通行能力,而且保证了行人及非机动车参与交通的安全性,增大了道路绿化面积,提升了景观效果。最重要的是大型宗教活动举行时,局部路段实行交通管制,可以将分隔带搬离,将市政道路空间拓展为活动场所。
(2)佛塔位于道路尽端
当佛塔位于道路尽端,行人及车辆可能会对佛塔产生关注,进而减速慢行,因此,舒适、安全的慢行交通空间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采用快慢交通分离的设计方案,为行人驻足、行走提供条件。人非慢行空间(见图4)是将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景观绿化巧妙融合的慢行空间。这种系统有效分隔了机动车与慢行交通,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机动车行驶不受干扰,确保了行人安全,同时为非机动车及行人等交通的直接参与者营造了优美舒适的空间,增大了道路绿化面积。
图3 活动分隔式横断面
图4 人非慢行空间式横断面(单位:m)
3.2 纵断面设计协调化
靠近古建筑的城市道路标高除了受到周边地坪开发标高、桥梁梁底控制标高、管道排水水利坡降、已建道路标高、路基临界高度等传统因素控制以外,还需格外重视与古建筑标高的衔接适应。通过道路纵坡的起伏设置,可以更加凸显古建筑的雄伟庄重,可在道路适当路段设置最高点,以利于行人整体欣赏古建筑。
(1)道路低于佛塔基础
通常情况下,城市道路的标高需略低于周边地块,从而有利于地块排水,这也与我国传统文化中所阐述的古建筑周围的道路需尽量低于其基础的要求是一致的。中国传统通常将尊贵之物奉于高处,以表达对其尊重和敬仰,因此,古建筑所在地块通常是区域的高点。城市道路的设计也应该将此作为纵断面设计的重要控制因素。
(2)道路高于佛塔基础
有部分古建筑由于自身建造的年代久远,产生了一定的沉降,基础所在的高度低于现阶段市政道路的规划标高,为了满足现代城市排水的需求,道路标高不得不高于佛塔基础。该类情况需要加强古建筑周围的排水设施,以防止水对建筑基础的不良侵蚀。
(3)道路与佛塔基础齐平
道路与佛塔基础齐平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案,通常也是市政道路设计向古建筑的致敬和妥协。
3.3 铺装样式多元化
铺装样式多元化一直是市政道路多样性的重要表现形式。特定区域的市政道路不仅仅具有交通的基本功能,还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城市风貌和文化。常用的道路材料有沥青和水泥两种,为了凸显区域的特色还可以采用彩色沥青、石材来铺筑机动车道或者车行道的某些特殊位置,以达到提醒和强调的作用。
(1)石材铺装
国内有部分景区道路的机动车道采用了不同尺寸及样式的石材。通过调查发现,大段的石材在机动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容易出现板角脱空松动的现象,而且石材的接缝对行驶舒适性不利。因此,建议景区附近道路如采用石材铺装,可局部设置于交叉口或部分功能性车道,这样既不影响主线行驶的舒适性,同时起到了相应的作用。
石材铺装也可以利用石材本身形状、颜色的多样性,进行更具针对性的设计。例如该地区结合龙华古寺提取古意回文图案,与佛教文化相呼应,凸显区域特点,如图5及图6所示。
图5 多元化的人行道铺装样式1
图6 多元化的人行道铺装样式2
(2)彩色沥青
彩色沥青不仅具有传统黑色路面的舒适性,同时还有助于改善普通黑色沥青路面的单调性,可以与周围的建筑、景观互相搭配、协调。当用于某些特殊的功能性车道时可以提高驾驶员的识别效果,大大提升该部分的使用效率,而且还能使驾驶员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起到了诱导车流、安全行车、使交通管理直观化的作用。
3.4 景观布设精细化
景观布设是一条道路精细化设计的最重要的亮点。该类道路景观设计的主题是要依托佛寺文化,延续文脉肌理,打造高品质文化体验街道。
(1)植栽选择
行道树可以种植颇具古意的银杏(见图7),衬托出浓郁的文化氛围。春夏绿意浓浓,秋季金叶灿灿,可观赏性强;枝叶疏朗,视线通透,可避免遮挡商业建筑。还可以种植与佛颇有渊源的树种无患子,枝叶浓密,枝下干高,春夏可形成特色林荫道,秋季树叶偏红黄,可观赏性强。
图7 行道树——银杏
侧分带和中分带可种植大色块灌木以增强视觉冲击力,强化街道整体风貌。尤其是中分带,为了避免机动车道树冠搭接,影响尾气排放,中分带不建议种植大乔木,以灌木和小乔木为主。
(2)小品选择
环境小品需与高端品质匹配,具有文化内涵并运用高科技及节能技术,色彩纯净,简洁现代。在细节处要体现龙华地区独特的古朴气质。在井盖、树穴等细节上,提取古寺、桃花等地域特征元素,凸显区域特点[3]。
4 结 语
基于某种文化形态的市政道路设计需要更加注重设计细节,抽取代表性文化元素,提炼文化内涵,将原本单一的道路打造成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市政空间。本文以龙华文化群为代表元素,从横断面型式灵活化、纵断面设计协调化、铺装样式多元化、景观布设精细化4个方面阐述了道路设计对文化的响应。
本文仅阐述了文化范畴中相关佛寺文化与市政道路相结合的设计问题,还有更多文化形态值得进一步探索,在今后的规划设计中赋予城市基础设施文化的魅力。
[1]陈静宜.上海地区佛寺空间特征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2011.
[2]李磊,刘晓明.冲突与融合:城市交通发展与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以北京二环路为例[J].风景园林,2014(8):76-80.
[3]黎青,李丁玲,王海林,等.红色文化在城市道路中的体现方式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4(11):31-32.
U412.37
:B
:1009-7716(2017)02-0018-03
10.16799/j.cnki.csdqyfh.2017.02.006
2016-12-10
余豫新(1984-),女,河南新乡人,硕士,工程师,从事城市道路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