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静脉内瘘不同手术方式及护理措施对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2017-03-28陶海燕

微创医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血流量内瘘动静脉

陶海燕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湖北省孝感市 432000)

动静脉内瘘不同手术方式及护理措施对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陶海燕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湖北省孝感市 432000)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不同手术方式及护理措施对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行动静脉内瘘术并实施血液透析患者81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1例,对照组行动静脉内瘘端端吻合术,观察组行动静脉内瘘端侧吻合术。观察组41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A组(n=20)和观察B组(n=21),其中观察A组行常规护理,观察B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术后血流量、手术前后及护理后患者心指数(CI)、心输出量(CO)及射血分数(EF)等心功能状况,以及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血流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CI、CO均高于术前,EF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CI、CO均高于对照组,EF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观察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内瘘端侧吻合术及个性化护理措施对患者心功能影响较小,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动静脉内瘘;手术方式;护理;血液透析;心功能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案,其通过半透膜原理,经扩散后将流体内各种多余及有害物质移出体外,进而纠正水电解质、平衡酸碱度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而建立良好血管通路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之关键。动静脉内瘘为慢性血液透析最为安全有效的血液通路之一,其通过外科手术直接对表浅毗邻动静脉进行吻合,增加静脉血管血流量,促使管壁动脉化,进而促进皮下动静脉内瘘,其穿刺成功率高,术后形成血栓、感染及出血等并发症较少,利于患者预后[1,2]。有学者指出[3]动静脉内瘘的不同手术方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影响不同,对血液透析患者予以一定护理干预[4],可保障足够血流量、减少或避免内瘘并发症发生。本研究选取在我院行动静脉内瘘术并实施血液透析者81例,通过对比分析以探讨动静脉内瘘的不同手术方式及护理措施对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行动静脉内瘘术并实施血液透析患者81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 25~75(58.18±5.32)岁,病程 0.3~13 (6.18±3.52)年;观察组41例,男28例,女13例,年龄30~80(60.81±5.23)岁,病程5个月至12年,平均病程(6.61±3.23)年。观察组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 A组 20例,男 14例,女 6例,年龄 32~78 (59.68±4.62)岁,病 程 6个 月 至 10年,平 均(6.58±3.31)年;观察B组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34~75(59.76±5.56)岁,病程7个月至11年,平均(6.72±3.18)年。采用软件对比各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 均于患者腕部行动静脉内瘘手术治疗,于腕关节上缘3~5 cm处,消毒、铺巾,采用1%利多卡因(大冢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387)实施局部麻醉,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选取头静脉-桡动脉实施内瘘手术,并对两血管实施游离,采用小血管夹对血流进行暂时阻断,切开并反复冲洗血管,实施血管肝素化,选择并实施端-端、端-侧(动脉侧切口为端-侧吻合)两种手术方式,处理血管开口并对其肝素化,对血管开口实施缝合(8-0无创血管缝线),手术成功标志为静脉可扪、显著充盈、搏动及震颤。

1.3 护理方法 观察A组行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等常规护理,观察B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动脉内瘘堵塞原因;采用PPT或口头讲解对患者实施健康知识教育,告知预防方法及重要性;了解患者日常休息及饮食情况,每次透析前对患者体重予以评估,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设定合理血液透析指标;手术室温湿度适宜、干净、整洁;术中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术后抬高患肢,避免挤压,保持患肢卫生、敷料干燥清洁并及时更换敷料;对伤口及血管吻合口情况进行严密监测;造瘘后对血压实施监测,建议于术后6周后使用内瘘;术后3~5 d指导患者行活动手指等局部训练,若术后7~10 d未出现感染、渗血等现象,指导患者实施内瘘成熟训练及行“健瘘操”。

1.4 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不同手术方式动静脉内瘘血流量情况,以及手术前后及不同护理措施护理后患者心指数(CI)、心输出量(CO)及射血分数(EF)等心功能情况,对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记录。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血流量比较 观察组术后血流量为(609.58±0.02)ml/min,对照组为(596.48±0.98)ml/ min,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5.588,P<0.05)。

2.2 心功能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术后1年CI、CO均高于术前,EF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CI、CO均高于对照组,EF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手术方式心功能情况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手术方式心功能情况比较 (±s)

组别 n CI(l/min)术前 术后1年 t值 P值CO(l/min)术前 术后1年 t值 P值观察组 41 2.98±0.03 3.82±0.03 126.775 <0.05 5.19±0.03 6.14±0.04 121.660 <0.05对照组 40 2.97±0.02 3.18±0.04 29.699 <0.05 5.18±0.02 5.88±0.03 122.788 <0.05 t值 1.761 81.597 1.761 33.032 P值 >0.05 <0.05 >0.05 <0.05

续表1

2.3 护理后心功能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经护理后CI、CO、EF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方法护理后心功能情况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方法护理后心功能情况比较 (±s)

组别 n CI(l/min) CO(l/min) EF(%)观察A组20 3.21±1.02 5.91±1.01 64.24±1.03观察B组 21 3.84±1.02 6.21±1.02 64.85±1.05 t值 1.977 0.946 1.877 P值 >0.05 >0.05 >0.05

2.4 血管通路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B组出现1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4.76%(1/21);观察A组2例感染,3例皮下血肿,1例血栓形成,1例局部血管硬化,并发症发生率为35.00%(7/2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94,P<0.05)。

3 讨论

随着医疗政策的改善和实施,以及医学技术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血液透析患者生命线为动静脉内瘘,良好的动静脉内瘘可减少因穿刺造成的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透析质量,提高其生活质量[5,6]。有研究发现[7],动静脉内瘘手术易对心功能造成一定负荷,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多存在高血压、慢性肾脏衰竭、糖尿病等疾病,加之其心血管系统已承受代谢方面施加的巨大压力或原本就存在缺陷,进一步加重了心功能负荷,进而导致心功能出现异常。

有学者指出[8],可通过手术方式改善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1年CI、CO均高于术前,EF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血流量、EF低于对照组,CI、CO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血液透析患者行静脉内瘘端侧吻合术或端端吻合术治疗,对心功能造成的影响均较小,端端吻合口小、血流量低,对心功能造成压力小,但其血流量较端侧吻合少,无法满足血液透析要求,此外其操作难度大,血管细小时会进一步加重血流量不足,影响血液透析效果。端侧吻合操作简单,血流量可满足血液透析所需,但其吻合点血管易受压扭曲,引发窃血综合征。综观各方面因素,端侧吻合为临床最为合适动静脉内瘘的手术方式。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 CI、CO、EF组间对比(P>0.05),观察 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观察 A组(P<0.05),提示不同护理措施对患者心功能影响不大,但个性化护理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原因在于:无菌、温湿度适宜手术环境可有效避免因室温低引发血管收缩的发生;通过对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可有效预防并及时纠正患者血压过高或过低现象;通过抬高患肢,避免患肢着力,进而减少或避免伤口渗血;通过清洁并及时更换患肢敷料等,预防患肢发生感染;此外严密监测伤口及吻合口,可预防窃血综合征等发生,加之一定的康复训练,进而促进内瘘成熟,减少并发症发生,利于预后。

综上所述,静脉内瘘端侧吻合术及个性化护理措施是一种既能保证透析血流量,又不过大增加心脏负荷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的手术及护理方式,可于临床推广应用。

[1]张永萍,穆清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J].世界中医药,2015,10(A01):297.

[2]陈丽云,施素华,邹琼芳,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位动静脉内瘘的护理[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4,15(12):1106.

[3]王 栋,魏明明,刘 雷,等.248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式比较[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4,15(6):502-503.

[4]康冬梅.护理干预应用于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的疗效及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8):135-136.

[5]成 杰,石现军,武黎平.两种不同动静脉内瘘术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3,24(1):66-67.

[6]孙亦兵,冯 季,杨 文.单纯连续缝合、动静脉功能性端侧吻合法行内瘘成形术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36(9):1023-1025.

[7]曾海鸥,袁丽萍,陈圳炜,等.不同动静脉内瘘重建手术方式比较[J].临床肾脏病杂志,2015,15(3):165-168.

[8]黄伟红.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手术方式对患者心功能影响的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14,19(5):832-834.

R 473.6

B

1673-6575(2017)01-0149-03

10.11864/j.issn.1673.2017.01.53

2016-10-30

2016-12-27)

陶海燕(1975~),女,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护理。

猜你喜欢

血流量内瘘动静脉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分析精准化干预在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的技巧与护理方法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阻力递增踏车对年轻健康男性相关呼吸、运动肌肉血流量的影响
抖腿是健康行为
两种治疗方法对动静脉内瘘穿刺镇痛效果比较
宫颈妊娠合并子宫动静脉瘘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奇异值分解法用于MR灌注成像脑血流量估计的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