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话语“迟滞”现象的表达形式与表达功能

2017-03-28郑贵友

湖北社会科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小句电子版语料

郑贵友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北京 100083)

汉语话语“迟滞”现象的表达形式与表达功能

郑贵友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北京 100083)

汉语话语“迟滞”现象具有一系列结构、语义和表达上的基本特征;“迟滞”现象的语言表达方式主要有:一、话轮开始“迟滞”现象,主要是通过话轮开始的静默式停顿和填充式停顿构成的话语“迟滞”现象;二、话轮内部“迟滞”现象,是由“成分断续”、“成分重复”、“成分替换”以及“小句断续”等手段构成的“迟滞”现象;三、话轮尾部“迟滞”现象,主要是由单小句话轮或话轮末位小句谓语全部或局部缺省以及由填充词或关系词语引领停顿构成的“迟滞”现象。话语“迟滞”现象主要有两项表达功能:一、话语组织功能,主要用于更换话题、调整及控制话语结构;二、交际协调功能,主要用于确立话语交际的角色、协调交际关系等。

“迟滞”现象;表达形式;表达功能

一、引言

本文讨论汉语会话过程中话语“迟滞”现象的表达形式及表达功能。本文的话语“迟滞”指的是下列现象。

(1)傅老:(腰系围裙,一副真抓实干的样子)坐好坐好,晚饭前我们抓紧时间开个短会,小张啊,做一下记录,啊?

小张:请小凡姐记吧,等会儿您讲完了我还得补充两句。

小凡:我不管!我在学校天天学中文,一见中国字儿就犯晕!用英文记又怕你们看不懂。

(2)莉莎本来就一肚子的火呢,这一见凯茜,立时就炸了:“啊,原来你就是为了她!她是谁?你说呀,她是谁?”

(3)康顺子:你是掌柜的?你忘了吗?十几年前,有个娶媳妇的太监?

上边各例中的斜体部分就是本文所谓话语“迟滞”现象。语料分析显示,该类现象具有一系列个性特征。

其一,话语表述过程(话轮的前边、内部或末尾)都有非自然的语音停顿,听觉上呈现为停顿超常,书面上往往由“……”做标记,如上边各例,有时也通过文字加以提示:

(4)萍:差不多完了。我想请父亲给我点实在的事情做,我不想看看就完事。

这些表象都显示,语流中的话语“迟滞”现象最直观的形式特征是话轮跟进不及时,如(1)和(4);话语结构上的不连续,如(2);话轮尾部话语成分残缺,如(3)。

其二,形式上的特殊性有时会影响到语义的表达。上述(3)中话语构成成分的残缺与话语基本语义内容残缺是一致的。

其三,上述各种形式特征实际上都是话语“迟滞”现象表达过程中不同功能特征的语境标记。结合特定的语境可以了解到(1)中“迟滞”现象是“志新”急于表达而采取的策略;(2)中的“马上”因“选择词语”而言语“迟滞”;(3)中的“王利发”因“避讳”而采取了“欲言又止”的表达方式。这些都体现了汉语话语“迟滞”现象表达功能的多样化和复杂性。

通过上边的分析可以得到有关话语“迟滞”现象的基本认识:话语“迟滞”现象是会话过程中因非自然停顿致使话语结构跟进不及时、不连续或不完整,并往往导致相关语义内容表达不顺畅、不完整,在特定的表达情景中承载特定表达功能的现象。

基于上述各方面的情况,本文准备集中讨论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汉语话语“迟滞”现象的表达形式;二是汉语话语“迟滞”现象的表达功能。

有三类现象本文不做讨论:

一是发话人生理缺陷(如“口吃”)产出的话语现象,例略。

二是发话人的话语过程因某种语境因素(如他人话语介入)造成的话语中断现象,如:

(5)科长:“不瞒您说,知名的广告公司我们全找了,可人家嫌我们……”

厂长打断他:“他们不识货,可您是明白人,又有事业心。跟您这么说吧,我们既然来了,就是心里有底,东西好啊!”(《广告人》,p366)

三是在会话过程中发话人可以通过话语“迟滞”现象向对方传递各种情感(如“喜”、“怒”、“哀”、“惊”、“恐”等)。语料分析显示,这当中,“情感”种类的范围非常大,各类“情感”的表达方式也非常繁复。限于篇幅,话语“迟滞”现象的“传情功能”拟另文讨论,本文在讨论话语“迟滞”现象的表达功能时暂不涉及。

二、汉语话语“迟滞”现象的表达形式

话语“迟滞”现象的表达形式与非自然停顿的位置相关。据此,本文把话语“迟滞”现象的表达形式总体上分为三类:话轮开始“迟滞”现象、话轮内部“迟滞”现象和话轮尾部“迟滞”现象。下边分别讨论。

(一)话轮开始“迟滞”现象。指的是话轮发端部位出现非自然停顿构成的“迟滞”现象。下边根据停顿方式的不同分两种情况讨论。

1.由话轮开始的静默式停顿(unfilled pauses)构成的“迟滞”现象。[1](p57)由出现于话轮开始的静默式停顿构成的“迟滞”现象,书面上有时用文字提示,有的用“……”标示,各举一例:

冲:(焦灼)您不愿意么?您以为我做错了么?(《雷雨》电子版)

(7)地方领导:这车兵挺好呀!没一个哭的!

史今吓一跳:别!您别提这个醒儿!

晚了,第一个迸发出来的是许三多的哭声,立刻间百花齐放,弥漫了车厢。

(6)中的“迟滞”现象由背景文字(“停”)做提示;(7)类似的“迟滞”现象往往是由语境因素影响促成的,因此,书面上通常出现相关情态提示语(如例中的“惊诧地扫视着大家”)。

2.由话轮开始的填充词语(fillers)(如“啊”、“呃”、“唉”、“哎”、“这个”、“那”等)引领的填充式停顿(filled pauses)构成“迟滞”现象。如前边的(1),再如:

(8)许三多:“我不是个好样的……我知道班长对我好。”

(二)话轮内部“迟滞”现象。指的是话轮内部出现非自然停顿构成的“迟滞”现象。这类“迟滞”现象内部情况最为复杂。根据“迟滞”现象内部话语成分的配置情况,这里分以下几个类别展开讨论。

1.成分断续类“迟滞”现象。指的是话轮内部各构成成分虽因停顿断开,但依正常语序接续铺排。有如下几种情况。

(1)主谓断续。主、谓语之间断续铺排构成“迟滞”现象。如:

(10)史今:报告连长,他不是不严肃,他是没见过。

(11)高城痛快之极:说,说。你说我办。

下边是一个主谓断续的特殊的例子,句子的主语前边还附带一个关系词:

(12)林镇:依你们产品的情况,在我们公司做广告花费可能要高一些。

(2)动宾断续。小句的谓语动词与之后的宾语断续铺排构成“迟滞”现象。如:

(13)许三多迅速地看看史今,史今若有所思,并不紧逼他,那真让他放松。

(14)高城:你刚才是什么意思?觉得很可笑吗?

(3)状中断续。状语和中心语之间断续铺排构成“迟滞”现象。如:

(15)史今:许三多射击就位!

(4)定中断续。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断续铺排构成“迟滞”现象。如:

(17)高城:连部以什么评定一个班长的业绩?甚至决定他的去留?史今同志!

(18)凯茜一脸轻松地:“我走了,今天谢谢你!”

马上:“谢我?”

凯茜:“是啊,你帮我摆脱了那个人。”

(5)介宾断续。句中介词和后边的名词性成分断续铺排构成“迟滞”现象。如:

(20)李勇:林总,要出车吗?

2.成分重复类“迟滞”现象。指的是话轮内部某个构成无意义重复但整体结构基本完好而构成的“迟滞”现象。重复有接连重复,有间隔停顿重复,以后者为常。

(1)主语重复造成“迟滞”现象。如:

(21)秦嫂俯下身子,伸出舌尖,在三根的眼脸上轻轻舔起来。睡梦中的三根惊醒了,急问道:“”(《故事会》2008年9月下,p26)

(22)老人见小王不出声,有点儿着急,就问:“我没骗你,我有房子,能办门牌吧?”小王不解地问:“”(《故事会》2008年9月p19)

(21)是主语直接重复,(22)属主语间隔停顿重复。

(2)谓语动词重复构成“迟滞”现象。如:

和(23)不同,(24)的动词和宾语之间还嵌入填充词“这个”。

(3)状语重复构成“迟滞”现象。如:

(26)贵:你忘了,大少爷比太太只小六七岁。

(4)单项关系词语重复构成“迟滞”现象。如:

许三多:是你抓起来的呀!(《士兵突击》电子版)

(28)李梦:老魏,你今晚不出去了吧?

(5)称呼语或应答词语重复或内部成分重复构成“迟滞”现象。如:

(29)一男一女两个中年人走到林镇面前。中年男人问:“你是公司的领导吗?”林镇回答:“”(《广告人》,p468)

(30)史今的表情立刻变得很复杂,内疚、审度、宽慰、高兴和伤感都有一点。

3.成分替换类“迟滞”现象。指的是用一个词语替换上文某个成分时,中间出现非自然语音停顿构成“迟滞”现象。替换成分和被替换成分在结构或语义上具有相近似或相反的关系。如:

(31)李梦大手一挥:“赶紧找一爱好,要不人生苦短长夜漫漫,你五分钟就闲得两眼飞星星。”许三多怔了许久:(《士兵突击》电子版)

(32)许三多:班长啥事?

(31)“许三多”出于尊敬单词“您”替换了上文的“你”;(32)是用一个短语“咱们那条路”替换上文的短语“你那条路”,替换过程内部还嵌入了叹词“咳”,表示说话人对被替换成分的否定。

4.小句断续类“迟滞”现象。指的是话轮内部构成话轮的各小句之间出现非自然停顿构成的“迟滞”现象。

(1)话轮内部前小句后部出现非自然停顿构成“迟滞”现象。有以下几种情况。

A.前小句谓语整体缺省伴随停顿构成小句断续类“迟滞”现象。如:

(34)志新:得,被动就被动吧,麻烦您受累给我指出来!

B.前小句谓语局部缺省伴随停顿构成小句断续类“迟滞”现象。如:

(35)于是老马的语气也松弛了一些:别怨我,他妈的我自己都嘴皮子见长,跟你们呆的。今天要好好观摩学习,导弹打靶机是很牛气的事情!是先进科技!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做的事情!(《士兵突击》电子版)

(36)老马象个见过一万次海市蜃楼的人,他早已经不冲动了。老马:“光荣个蛋,艰巨个屁!”何红涛气得把碗重重一放:“”(《士兵突击》电子版)

(2)由话轮内部后小句前部出现非自然停顿构成的“迟滞”现象。有以下几种情况。

A.后小句句首出现静默式停顿构成“迟滞”现象。如:

(37)李梦:这意味着,许木木终于入乡随俗,不再骚扰我们的生活!你想啊,一个人修条路,(《士兵突击》电子版)

B.后小句句首由关联词语或填充词语引领填充式停顿构成的“迟滞”现象。如:

(39)燕红:对了还有一条重要的规律你可千万记住:他这是从小的毛病,(《我爱我家》电子版)

(40)志国:彻底退下来您一定不甘心!

傅老:你说的也是,呃……要不然我先上计划生育那屋儿再忍忍去?(《我爱我家》电子版)

(3)用一个小句替换上文出现的小句,其间伴随非自然停顿构成的“迟滞”现象。由于“迟滞”现象的成因也是由于前后替换小句和被替换小句之间存在有非自然语音停顿所致,因而也可以看做是上文成分替换类“迟滞”现象中的一类,但因发生于小句之间,放在这里讨论。如:

(41)老马:我是说,一个你以为属于你自己的东西忽然变成了公有的……不,我是说忽然成了晋升之阶,忽然那一下子味道全变了。(《士兵突击》电子版)

(42)许三多极做作地惊喜起来:班长,咱们是老乡嗳!老乡见老乡,两眼汪汪汪……是泪汪汪。班长抽烟吗?(《士兵突击》电子版)

从应用的角度看,替换往往是纠错的结果,因此,通常伴随否定成分的出现,上边两例中替换成分与被替换成分之间出现否定成分“不”就是一种体现。

(三)话轮尾部“迟滞”现象。指的是话轮末尾出现非自然语音停顿构成的“迟滞”现象。此时,“迟滞”现象的发生或者依托于单个小句构成的话轮的末尾,或者位于某较长话轮的末位小句的尾部。这类现象的表现形式,与其所依存的小句构成成分的残缺情况密切相关,下边以此为基点展开讨论。

表1 话轮开始“迟滞”现象表达方式语料分布的数据统计

表2 话轮内部“迟滞”现象表达方式语料分布的数据统计

1.话轮末位小句的尾部或整个话轮由填充词或关联词语引领填充式停顿构成“迟滞”现象。如:

(43)李经理:“我基本上没有什么意见,经费没有问题,你们按照最高规格去拍,我们今年的广告费都还没用呢,”

蒋虎:“李经理,你有什么要求尽管提,我们一定千方百计满足你。”(《广告人》,p581)

(44)马上:“那你是说夫妻感情破裂?”王楠:“也没完全破裂。”马上:“”

王楠:“是第三者插足。”(《广告人》,p335)

(43)是话轮末位小句由关联词语“只是”引领停顿构成的“迟滞”现象;(44)是整个话轮有填充词“那”引领停顿构成的“迟滞”现象。

2.单个小句构成的话轮或话轮末位小句谓语全部缺省并伴随非自然停顿构成的“迟滞”现象。如:

周秀花:我已经嘱咐过她了!她懂事!(《茶馆》电子版)

(46)贵:这两年的工钱,赏钱,还有(慢慢地)那零零碎碎的,

四:(想了想)那您不是一块两块都要走了么?都喝了!赌了!(《雷雨》电子版)

表3 话轮尾部“迟滞”现象表达方式在语料中分布的数据统计

3.单个小句构成的话轮谓语局部缺省或话轮末位小句的谓语部分局部缺省构成的“迟滞”现象。如:

康顺子:我的儿子!(《茶馆》电子版)

老马:(看了看他)恨不得什么?他没有做错,你们也不准胡来。(《士兵突击》电子版)

(47)是宾语省略、(48)是谓语核心成分省略构成的“迟滞”现象。

下边是各类话语“迟滞”现象表现形式语料分布的数据统计。

分析上述三个表格的数据可以得到以下认识:

一是总体上看,三类话语“迟滞”现象中,发生在话轮开始位置的“迟滞”现象数量最少,52例,占总数的10.1%;发生在话轮内部的“迟滞”现象表现率最高,293例,占总数的57.1%;发生在话轮尾部的也有相当多的数量,168例,占总数的32.8%。

二是话轮开始“迟滞”现象多数由出现在话轮开端的填充式停顿所致,主要原因是:话轮开始过长的语音停顿往往被认为是不发表言论的信号,而填充式停顿则可以直接避免这种误会。话轮尾部是常规的话轮“转换关联位置”,有较长的停顿本来是自然现象,但以话语结构缺残引领停顿则是超常规的;其数量之多、表达形式之灵活足以说明,这些有规律的“非流利”现象不会只是一些“被动”产出的话语残片。

三是表2显示,“成分断续”、“成分重复”和“成分替换”三类体现了“迟滞”现象发生在单句话轮内部的各种情况(160例,占总数的31%强),其表现频率要远远大于“小句断续”类的表现(133例,占总数近26%),说明话语“迟滞”现象更多地发生在简短的话语结构内部尤其是尾部;而小句断续类“迟滞”出现频率相对高则说明,话轮内部小句之间也是各类“迟滞”现象的多发位置,这当中又以话轮尾部结构残缺引领停顿构成的“迟滞”现象为主体,这些再加上表3所体现的各种情形,综合分析可以发现:汉语话语结构中,单小句话轮的后部、话轮内部前小句的后部、话轮末位小句的后部是话语“迟滞”现象的多发位置。

三、汉语话语“迟滞”现象的表达功能

应该承认,所有的“迟滞”现象都是在特定的交际互动情景下产生的,因而,都具有特定的表达功能,这当中,“迟滞”现象的出现位置与表达方式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心理语言学研究认为,人们在会话这样“即席”表达的场景中,言语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是瞬时交替进行的。说话人一边发出话语,一边要观察听话人的反应,并对话语结构以及对话的行进做相应的调整。而言语计划的制定和执行过程的运转痕迹往往会体现在话语表达的一些细节上,话语“迟滞”现象的表达,恰好在某些情况下刚好承载了其中的某些功能。下边以此为基点,讨论汉语话语“迟滞”现象的表达功能。

(一)话语“迟滞”现象的话语组织功能。发话人在言语过程中以话语“迟滞”为手段,组织话语表达。有两种具体的情况。

1.更换话题。说话人发现正在讨论的话题不能继续下去时,有时会利用“迟滞”手段更换话题。具体表现形式是:发话人以“小句断续”的方式,中断正在发布的语句,间或造成其构成成分的残缺同时伴随非自然停顿,然后发布与前边小句主语全部或局部不同的小句,实现话题更换。如:

(49)刘麻子:卖女儿,无论怎么卖,也对不起女儿!你糊涂!你看,姑娘一过门,吃的是珍馐美味,穿的是绫罗绸缎,这不是造化吗?怎样,摇头不算点头算,来个干脆的!

(50)蒋虎喃喃道:“就这样写:某男,身高一米七三……欲求一良家妇女为伴,

2.调整、控制话语表达。发话人在表达过程中根据交际情景的需要,利用“迟滞”手段调整、控制话语表达,使之更好地适应情景需要,服务于交际意图的表达。有三种情况。

(1)词语选择。[2](p13)发话人的话语发展进程遇到困难,于是通过话语“迟滞”延长思考时间,以便选择适当的词语完成话语表达。在形式上,此时,发话人往往通过“成分断续”的方式完成词语选择。如:

(51)许三多:班长,我想过了,但总是想不明白。

(52)志新:什么什么?您还想当负责人呀?我宣布啊,就地免职!您过去做出的所有决定一律作废!

(51)通过“状中断续”式“迟滞”完成词语选择;(52)先是通过“状中断续”,然后是通过“动宾断续”式“迟滞”完成词语选择。

(2)自我修正。发话人对说过的话语片断进行自我修正。在形式上,话语自我修正往往通过成分替换类“迟滞”的现象实现,替换成分与被替换成分具有意义或结构上的相关性。[3](p283)如:

(53)薛林:说实话就是说……

(54)冲:(望着繁漪的凝视的眼睛)妈,您看,你的神气又好像说我不应该似的。

(53)中,“老马”改“闭嘴”为语义相对的“说吧”伴随静默式停顿完成话语自我修正;(54)中,繁漪用“叫我觉得我自己”替换结构相近的“叫我想起来”伴随静默式停顿完成话语自我修正。

3.省却敏感词语,表达委婉与避讳。出于对对方面子的尊重或避免说出某些不体面的词语,发话人往往采取话轮尾部“迟滞”的方式省去敏感词语(其中,以谓语部分成分缺省的形式居多)表达委婉或避讳。下边各举一例:

(55)唐铁嘴:听说后面改了公寓,租给我一间屋子,好不好?

(《茶馆》电子版)

(56)卫福喜:我会二百多出戏,就是不懂这一出!你知道那个娘儿们的出身吗?

(二)话语“迟滞”现象的交际协调功能。发话人在言语过程中以话语“迟滞”为手段,协调双方的交际角色关系,传递寻求协作的信息,推动交际过程的发展。有以下几种情况。

1.争占话语权。在多人交谈的场景下,发话人有时可以使用话轮首部“迟滞”手段,争占话语权。此时的话轮开始由填充词引领停顿,填充词音调较高,带拖音构成“迟滞”现象,表达发话人争占话语权的意愿。如:

(57)傅老:浴室建成以後可供4个人同时洗澡,从而彻底解决了咱们家洗澡难的问题。

(58)傅老:我不光要铺地板,下面还要打上龙骨——就是垫起一层——这样万一来个客人留宿就方便啦!

2.保持话语权。说话人在发话过程中有时利用话语“迟滞”的手段控制语速,便于思考,同时又避免话语长时中断,以维系个人言语过程的持续进行。此类现象多发生于一个话轮的内部,所以,形式上往往通过句内“成分断续”或“小句断续”等手段来实现。如:

(59)中说话人“林镇”先是用填充词“反正”引领填充式停顿,然后以主谓断续方式伴随静默式停顿,维持了个人言语过程的持续进行,保持了持续表达的权力。(60)中班长“老马”先是用填充词“这个”,然后是使用词语重复手段分别引领非自然停顿,维系了整个话轮的持续展开。

3.提示话语结束。说话人通过话轮尾部“迟滞”的方式提示对方自己放弃继续表达的权利。此时,“迟滞”现象或者位于单个小句构成的话轮的末尾,或者位于某较长话轮末句的尾部,停顿较长,构成明确的话轮“转换关联位置(transition relevance place)”。如:

老王想了想说:“我回去就给你办好不好?”(《故事会》2009年9月(下),p23)

(62)林镇“:你们提供的产品说明我们都看过了,别的不说,就是你们的说明与你们的产品的具体情况相差太远,你们这单广告我们不能做,”说完,两手一摊看着对方。客户想了想说:“那好吧,我们再想想办法。”(《广告人》,p325)

上边的(61)末尾有较长的非自然停顿,下文还提示“老王”并没有现场打断“大锛儿”的话,显然是“大锛儿”采取了“探询”的表达方式自动放弃了继续表达的权力,期盼征得“老王”回答;(62)的“所以……”除了引领较长的非自然停顿外,还伴随言语主体说话同时的肢体动作,用以强化暗示自己的表达已经结束。

4.提供要求对方协作的信息,以便求得对方的配合或关注。

(1)暗示——补足。这种情形通常出现于话轮的末尾。说话人表达遇到困难,就用话语“迟滞”的方式延迟时间以便于思考,同时暗示对方予以配合、补足。此时,说话人说出来的部分与对方补足的部分合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句法结构。如:

”李梦智慧地说:“哦,你想说‘图案’!”(《士兵突击》电子版)

(2)探询——应答。发话人对现场交谈涉及到的某人或物的情况有所把握,但又不确定,就采取“探询”的方式发问,对方接过话头做应答。在形式上,表达“探询”的部分通常是一个谓语全部或局部残缺同时伴随非自然停顿的疑问形式,答语是对残缺部分的填充:

(65)莎莎佯怒:“你骂人,你才是歌星呐!”小贩乙冲甲:“多嘴啥?惹吾们姐姐不高兴!歌星?人能当歌星?”转身对莎莎:“”莎莎同伴回道:“时装名模!”(《广告人》,p95)

(66)老者的话说得玄妙,不是内行人决然说不出来。孙三一个念头猛然间涌出来,连忙问道:“”“我是王老尚。”老者答道。(《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集》,p57)

下边是话语“迟滞”现象各类表达功能语料分布的数据统计情况。

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到以下认识。

一是“迟滞”现象的两项大的功能项目“话语组织功能”(272例,占总语料的53%)、“交际协调功能”(241例,占总语料的47%)的语料分布情况相差不多,表明“迟滞”现象承担上述两项表达功能的能力和概率是比较均衡的。

表4 话语“迟滞”现象各项表达功能语料分布的数据统计

二是“话语组织功能”例句数为272例,其中,前三项“更换话题”“词语选择”、“自我修正”例句数为238例,占该功能类目总语料的87%强。这既体现了会话的“即席性”和“临时性”的自然状态,也表明了在话语表达的细节上,话语“迟滞”现象运用的主要作用在于,克服会话“即席性”和“临时性”造成的某些困难,及时调整或补足表达上出现的错误,确保话语意图表达的清晰与明确。

三是相对而言,“交际协调功能”是话语“迟滞”现象的宏观性功能。其中的前三项“争占话语权”、“保持话语权”和“提示话语结束”是该功能项目的主体(例句数220例,占该功能项目总例句241例的91%强),表明话语“迟滞”现象的运用,在宏观上主要用于确立交际角色、协调交际互动,推动交际过程的良性进展。

四是除了“争占话语权”一项而外,话语“迟滞”现象其他各类功能项目的实现都依托于单小句话轮的后部、话轮内部前小句的后部以及话轮末位小句的后部,这些都与前文的“汉语话语结构中,单小句话轮的后部分、话轮内部前小句的后部、话轮末位小句的后部是话语‘迟滞’现象的多发位置”观察结果相一致的。

根据上边的讨论可以认为,汉语话语“迟滞”现象是汉语会话过程中言语主体为了克服自然话语“即席性”和“临时性”造成的困难[4](p30)组织话语结构,协调交际角色和交际互动关系而实施言语行为——话语“迟滞”行为。

四、结语

本文讨论了汉语话语“迟滞”现象的表达形式与表达功能。

话语“迟滞”现象具有一系列结构、语义和表达上的基本特征。

话语“迟滞”现象的语言表达形式主要有三类:一是话轮开始“迟滞”现象,主要是通过话轮开始的静默式停顿和填充式停顿构成的话语“迟滞”现象;二是话轮内部“迟滞”现象,是由“成分断续”、“成分重复”、“成分替换”以及“小句断续”等手段构成的“迟滞”现象;三是话轮尾部“迟滞”现象,主要是由单小句话轮或话轮末位小句谓语部分全部残缺或部分残缺以及由填充词或关系词语引领停顿构成的“迟滞”现象。其中,话轮内部“迟滞”现象是汉语话语“迟滞”现象的主体,话轮尾部“迟滞”现象表现也比较频繁。汉语话语结构中,单小句话轮的后部分、话轮内部前小句的后部、话轮末位小句的后部是话语“迟滞”现象的多发位置。

话语“迟滞”现象不是发话人被动发出的言语残片,是发话人在交际过程中因应交谈过程的“即席性”和“临时性”所造成的各种困难,及时调整或补足表达上出现的错误,确保话语的表达意图能够得到清晰的体现,确立交际角色、协调交际互动,推动交际过程的良性进展而实施的言语行为。汉语话语“迟滞”行为主要有两项表达功能:一是话语组织功能,主要用于更换话题、调整及控制话语结构。二是交际协调功能,主要用于确立话语交际角色,协调交际过程等。话语“迟滞”现象承担上述两项表达功能概率是比较均衡的。话语“迟滞”现象各类功能项目的实现主要依托于单小句话轮的后部、话轮内部前小句的后部以及话轮末位小句的后部。

语料说明:

本文所用语料主要来自:《中国传统相声大全》《广告人》《海马歌舞厅》《打狗棍》《故事会》《编辑部的故事》以及《茶馆》电子版、《雷雨》电子版、《我爱我家》电子版、《士兵突击》电子版等能够代表典型的现代汉语口语特点的作家的小说以及口语化比较强的曲艺作品。通过对上述900多万字的文本进行搜索,共得到与汉语话语“迟滞”现象相关的有效语料用例513条,作为本文数据统计与分析的基础和依据。

[1]苗兴伟.日常会话语篇中的语言非流利现象[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6,(2).

[2]李咸菊,黄丽.口误研究述评[J].语言理论研究,2004,(7).

[3]杨军.口语非流利产出研究综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4).

[4]张宁.语言研究与口误[J].外国语,1992,(4).

责任编辑 邓年

H102

A

1003-8477(2017)03-0128-09

郑贵友(1963—),男,北京语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教授,文学博士。

猜你喜欢

小句电子版语料
Investigation of Co-doped Mn oxide catalyst for NH3-SCR activity and SO2/H2O resistance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宣教绘本(电子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宣教绘本(电子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宣教绘本(电子版)
基于归一化点向互信息的低资源平行语料过滤方法*
短语
主述位理论视角下的英汉小句翻译研究
话剧《雷雨》的语气研究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