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参与农家书屋阅读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湖北老河口、山东济南的实证分析

2017-03-28黄德林董树婷

湖北社会科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农家书屋管理员

黄德林,董树婷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武汉 430074)

农民参与农家书屋阅读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湖北老河口、山东济南的实证分析

黄德林,董树婷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武汉 430074)

农家书屋是一项重大的文化惠民工程,其旨在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解决农民看书难问题,因此农民参与农家书屋进行阅读之意愿的强烈程度是政策施行后值得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基于对湖北省老河口市、山东省济南市的农家书屋进行调研,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书屋设置地点、书屋管理员、农民对文化惠民政策的了解程度对农民参与农家书屋阅读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收入、书屋书籍总数、书籍种类等因素对农民参与农家书屋阅读意愿无明显影响。在此结论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促进农家书屋的健康持续发展,以希望能够达到提升农民参与农家书屋阅读意愿的效果。

农家书屋;阅读意愿;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村群众最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方面文化消费需求、在行政村建立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工程。[1](p39)学者们关于“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选址问题,在何处设立书屋可以让农民方便阅读;二是农家书屋项目资金扶持问题,这是书屋在长期建设和运行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资金来源应当依靠政府还是依靠社会,政府和社会如何共同对书屋建设贡献力量;三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受教育水平对于农家书屋发展的制约;四是农家书屋管理模式问题,如王旭东、朱立芸在文章《“有屋没书”与“有书没人”现象的剖析》指出在“农家书屋”的建设过程中,一些地区急于求成,只重数量不重质量,重建不重管,忽视书屋可持续发展的现象普通存在,书屋的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2](p117)

但是少有学者从事定量分析以衡量农民参与农家书屋阅读意愿,以及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政策的施行,要以农民接受认可的程度、参与意愿的高低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评估指标。因此,本文立足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分析农民参与农家书屋阅读的意愿,并对影响意愿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数据来源与基本统计分析

本文的数据来源为对湖北省老河口市与山东省济南市设有农家书屋的乡镇村落中的农民进行问卷调查的数据总和。老河口市是湖北省襄阳市托管县级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有着丰富的历史遗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较多形式的社会文化生活。济南市位于我国东部,是齐鲁文化发源地,文化底蕴较为深厚。一同选取中部和东部的城市可以避免研究结果因受到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社会发展差异的影响而有失偏颇,进而使得调研结果更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367份,回收295份,有效问卷295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80.3%。调查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农民参与农家书屋阅读意愿影响因素的变量定义及描述统计

二、农民参与农家书屋阅读意愿影响因素的定性描述

总体而言,大多数农民愿意参与农家书屋阅读,有效百分比是54.2,超过了一半的比例。调查发现,农民参与农家书屋阅读意愿的是否的有效百分比差距较小,愿意前去农家书屋的农民比例较不愿意前去农家书屋阅读的农民比例并无较大领先优势。

就年龄分布而言,调查对象年龄分布呈现两极化,大都为老人和小孩。这是因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户籍制度的放宽以及城乡经济收入的差距持续扩大促使老河口劳动力迁移率不断上升,去追寻更好的待遇条件、更多的工作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留下的主体就是老人和儿童,以致造成农村发展的“空心化”与“两极化”,老人和儿童便成为了农家书屋的常客。

就受教育程度方面而言,农村教育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造成我国农村教育发展水平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供给城乡差距明显,老河口的办学条件,只能满足教学的基本需要,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教育资源的供给出现了严重的城乡二分化;师资结构老化,优秀教师稳不住,教师专业水平低、待遇差、教学压力大,使得农村师资结构老化,且家庭教育的空白使学生缺失家庭辅导,教师工作负担重;农民收入水平低,教育负担过重,且教育观念落后。因此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被调查对象只有小学及以下的文化水平,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识字率较低,这对农家书屋政策的实施也是一大阻碍,出现了“有书看不得”的情况。

就年收入方面而言,村民们收入来源上比较单一,主要依靠农田或者是外出打工,工资不多;家庭人口相对比城镇人口多,且多为儿童和老人这种需要照看的人;劳动力文化程度不够,如果出外打工也大多是体力活,工资不高;因为历代家庭都在农村发展,所以家庭基础比较薄弱。被调查对象年收入普遍不高,绝大多数人年收入少于四万元,平均每月只有不到三千元。来自农业部的信息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9.5%,城乡居民收入比下降到2.9︰1以下。与此同时,农民收入不高且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随着农产品价格下行和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乏力“双碰头”,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难度加大。“十三五”时期,我国将完善农民收入增长支持政策体系,拓宽增收新渠道。

就农民对文化政策了解程度方面而言,还有很多当地村民对文化惠民工程不够了解。政策的实施,首先是进行宣传,农民对惠农政策的不了解会造成政策悬空。这可以从两方面找到原因:其一是由于农民没有知情的渠道。农民的文化素质低,对时事政策兴趣不高,接受新事物、新消息的渠道不多,这就造成农民对实施政策缺乏了解,或者在时间上慢了半拍;其二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够,不论是宣传频率和宣传范围都难以保障。

就农民希望借阅的书籍种类而言,依据调查的现实情况可以看出,书屋建设中要重点增加农村种植、养殖等品种图书帮助农民科学生产,发展致富;现在的中小阶段学习都要求有较大的阅读量,所以也要增加故事类、文学类等品种图书吸引和帮助青少年人群。

三、Logistic回归分析

1.变量及其定义。

根据本研究的初期调研和先验假设,我们将影响农民参与农家书屋阅读意愿的因素分为四大类:个人特征变量,主要包括农民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农村书屋特征变量,主要包括农家书屋设置地点,农家书屋管理人员,农家书屋书籍类型,农家书屋书籍总数;环境特征变量,主要包括对政府文化惠民政策的认知程度、政策落实满意程度。

2.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

本文将农民参与农家书屋阅读作为因变量,解释为农民愿意参加农家书屋阅读和不愿意参加农家书屋阅读,将农民参与农家书屋阅读意愿影响因素假设为以下函数形式。

式中,Y是变量X1、X2、X3,...,Xi的线性组合:

同时把农户愿意参与农家书屋阅读的概率设为P(Y=1),则不愿意参与农家书屋阅读为1-P(Y=0),转换后得到如下公式:

本文将农户愿意参与农家书屋阅读设为因变量,即0~1型因变量,将“是”定义为Y=1,将“否”定义为,Y= 0;相关影响因素分解成10个自变量(自变量定义见上表)。分析结果如下:

表3 正负向相关度

表2 逻辑回复分析结果

四、农民参与农家书屋阅读意愿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依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年龄、受教育程度、书屋设置地点、书屋管理员设置、农民对文化惠民政策的了解程度对农民参与农家书屋阅读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年龄为显著负相关关系,受教育水平为显著正相关关系,对文化惠民政策了解程度为显著正相关关系。性别、收入、书籍种类、书籍数量与农民对农家书屋的满意度与其参与阅读的意愿之间并无显著关联。根据所定义的变量与最终所得出的模型结论,同时结合入户访谈的资料,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农家书屋设置地点影响农民参与阅读的意愿。

根据分析结果,将农家书屋设置在农民文化生活密集的地方,如文化生活广场等时,农民参与农家书屋阅读的意愿最高。农家书屋地点的设置虽无明文要求必须设置在村委会中,但大多数乡镇中的村落会将农家书屋设置在村委会中,其目的在于便于管理农家书屋并防止书屋中的书不慎遗失。但是在思想保守且传统的农民心中,村委会会在农民心中留下“衙门”的印象,村民有了难题才会造访村委会,而闲时的文化活动的首选之地是人口较为密集的文化生活广场而非村委会。同时,设置在村委会中的农家书屋大多出现了面积狭小、一屋多用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农民在村委会参与农家书屋阅读的意愿。

2.图书管理员影响农民参与阅读的意愿。

根据分析结果,采用外聘知识分子或者村内较为权威的知识分子作为农家书屋的图书管理员往往对农民参与农家书屋阅读意愿有正向作用。农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农民对学历较高、文化水平较高的知识分子有着天然的敬仰和向往之心,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民参与农家书屋阅读的意愿。同时,选用专业的图书管理员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选用了科学的图书管理模式和方法,管理模式较为科学的农家书屋中都具备着完整的借书体系,有着详细的借阅记录和村民阅读感受记录等。

3.对文化惠民政策的了解程度影响农民参与阅读的意愿。

根据分析结果,对于文化惠民政策了解程度越深的村民,其前去农家书屋参与阅读、借书的频率越高。只有农民深入了解政策的真实目的所在,才会去主动接触和尝试,由此上层所制定的政策才能够真正落到地面,由此得到更广大农民的支持和拥护,进而不断提升农民参与农家书屋阅读的意愿与兴趣。

手机用户在进行手机摄影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但有一部分手机用户往往会为了迎合受众猎奇心理,利用一些较高的隐蔽性功能进行拍摄,并将一些隐私图像上传至网络,严重侵害公民隐私权。

五、政策建议

农家书屋的健康可持续建设与农民参与农家书屋阅读的意愿息息相关,农家书屋的健康发展同时又与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与帮助紧密相连。因此,保证农家书屋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政府和社会都应当贡献力量,以此建立“政府-社会”双向联动机制。

一是政府维度。

1.灵活选取书屋设置地点,提高村民阅读意愿。

农家书屋的设置地点是农民参与农家书屋阅读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农家书屋的设置不应当局限在村委会中。在接下来的农家书屋建设过程中,应当灵活选取书屋设置地点,将农家书屋与农村文化生活广场紧密结合起来,尽力将书屋设置在村民流动率高、村民借阅意愿强的地方。例如,袁冲乡袁冲村中设有袁书堂纪念馆,此为广大群众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之一,将农家书屋建立在此种历史文化底蕴浓厚的地方,更加能够提高农民的阅读意愿,提高农家书屋书籍的利用效率。

2.书屋人员管理专业化,提高书屋管理效率。

村干部成员担任图书管理员有如下弊端:第一,由村干部兼任的图书管理员大多兼任其他行政职务,身肩其他繁杂的工作任务,兼任图书管理员期间没有充足的工作时间,因此往往不能够全身心地管理、规划、建设农家书屋;第二,图书管理员无财政下发或行政村自行下发的劳动报酬,这一职务便成为了义务劳动,这在经济尚不发达的农村极大挫伤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图书管理员的积极性不高使得农家书屋的建设缺少强有力的领头羊,从而使农家书屋的建设遭遇瓶颈;第三,村干部成员学历不高,文化知识水平不高,然而在整体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村,农民对学历较高、文化水平较高的知识分子有着天然的敬仰和向往之心,文化水平较低的图书管理员在一定程度上亦挫伤了农民参与农家书屋阅读的积极性。

基于图书管理员由村干部担任所带来的一系列弊端,选派合适的人才担任农家书屋管理员成为农家书屋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第一,图书管理员应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或者具备较强管理农家书屋的能力,因此不能将图书管理员的人选仅仅局限在村干部中,要将村中有文化的年轻人或者德高望重的知识分子充分调动起来,将农家书屋的管理员作为一种职业,专门负责书屋图书管理。第二,要加强培训与辅导,提高农家书屋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想不断提高农家书屋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只有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与辅导。可以邀请图书馆管理专家为“农家书屋”管理员讲授图书标准化管理办法和图书分类、加工、借阅、保管等知识,从而增强农家书屋工作人员开展文献信息服务的能力。最后,对图书管理员设置绩效评估考核,依据考核情况为其发放酬金,通过报酬的方式调动农家书屋管理员的积极性,让图书管理员对书屋的管理和建设工作更加专注。

3.图书管理方式规范化,优化图书管理模式。

二是社会维度。

1.促使资金来源多样化。

农村文化惠民政策能够得以全方位、全覆盖施行,离不开各级政府、企业、学校等单位的通力合作。乡村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组织且数量繁多,若乡村农家书屋的建设单纯依靠当地一级政府财政支出,一方面会为当地政府财政带来巨大压力,另一方面政府财政的灵活度较低,难以使各个行政村依据本村实际情况和切实需求而决定资金的流动方向。

因此应当积极进行各级政府共建农家书屋的模式,并且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动员乡镇企业、农村中小学以及一些有志之士加入到农村书屋的建设中来,使得资金来源多样化,为农村书屋的发展注入持久的活力。例如甘肃省采取的“省局配书,村镇配屋,县配桌椅,市配书橱”的硬件设施配置模式[4](p104),就很有借鉴意义,这样就可以发挥政府与基层农家书屋各自的优势,促进“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也可以建立各层次的“农家书屋专项基金”、各级捐赠和集资,这些经费可用于农家书屋设备改善、资源更新等工作,可以减缓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使资金能够更加灵活地投入到农家书屋管理建设中。而对口的社会组织可以自行监管援建资金的流向和使用情况,确保资金更有效率,从而更切实地达到文化惠民政策的初衷和目的。

2.加快建立社会志愿者援助机制。

社会中的名校、名企中有着大量的图书管理人才,同时社会中也蕴含着大量的志愿者组织。因此应当将社会中的志愿者机制与农家书屋的建设与发展结合起来,通过志愿下乡等途径、志愿开讲读书会等方式,优化农家书屋的发展方式,为农家书屋的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3.加大农村文化惠民政策的宣传力度。

农民对文化惠民政策的了解程度直接决定了其对文化惠民政策的参与意愿与参与度。加之农村生活相对闭塞,仅仅依靠政府张榜式的政策宣传远远不够。因此诸多社会力量应当更多采用下乡宣讲或下乡志愿服务的方式与村民更多交流,帮助村民更多了解文化惠民政策,以此在政策了解程度方面大大提升农民参与农家书屋阅读的意愿。

六、农家书屋建设展望

1.建设新型服务型农家书屋、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农家书屋不仅是农村的图书中心,更要将其发展成为农民的文化中心。不仅要提供书刊,也提供其他方面的信息给读者,培养农民的阅读习惯和热情,打造新型服务型农村书屋,丰富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农村文化氛围,以农家书屋为先锋,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首先要确立农家书屋管理服务规范制度[5](p92),使得管理人员和村民都有规章制度可循,实现服务的规范化。例如可以出台相关《农家书屋读者文明公约》等条例规范,对农家书屋的组织建设、管理服务和使用等加以细化和量化,从而实现农家书屋的制度化规范化;

其次要转变服务方式。为更好地发挥农家书屋的实效,书屋要变管理思维为服务思维,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书屋管理员在完成好日常工作的同时,主动开展诸如推荐介绍图书信息,组织建立阅读小组,增强农家书屋的活力、吸引力与凝聚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与功能。真正打造惠民的农村书屋,做到为人民服务。

最后,要实现服务形式的多样化,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例如可以应当结合借阅谷峰周期,在峰期举办读书会,也可以组织村民集中收看电视节目,有计划地为农民搜集、保存相关的音像资料,作为对实体资料的补充。农村普遍存在着“农闲——农忙”与“上学——寒暑假”的波动周期,在峰期,即村民对于工作、学习的文化需求相对较高时举行文化活动,例如写作知识讲座、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活动,将有助于提高村民的积极性与书屋的利用率。

2.推动数字化农家书屋建设、适应现代化发展潮流。

近些年来连续发布的中国全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公众的数字阅读接触率逐年上升,如2012年全国人均阅读电子书2.35本,比2011年增长了0.93本,增幅达65.5%。这表明,数字阅读群体在稳步迅速壮大,数字阅读代表了阅读的新趋势。因此,农家书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开展数字阅读服务。可以开通农家书屋网站及数字化馆藏书目,一方面促进馆藏资源的长期保存,实现对资源的网络化管理;另一方面,有利于实现农家书屋实现资源共享,也方便了读者书目查询及在线阅读。

因此,我们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将电子图书、报纸、期刊等内容在基层农家书屋中发展壮大,使农民可以通过电视、投影、电脑等多媒体设备进行阅读观看,从而更快地提高出版物在农村的覆盖率和内容更新的速度。

七、结语

农家书屋工程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要增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能力,重点加强中西部地区和城乡基层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农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各种公益性文化机构和文化服务的总和。农村书屋正是为了切实解决农民的看书难、借书难、读书难问题而开展的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的公益性文化服务,其重要地位和实际作用是其他文化服务设施无法替代的。

农家书屋工程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文化对民族和国家的影响更深刻、更久远,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5万人,占50.32%。农家书屋的建设有助于进一步缩小城乡的文化鸿沟,为农民提供一个学习知识、提升自身素质、改变自身命运的文化平台,从而全面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丰富、活跃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因此找到影响农民参与农家书屋意愿的影响因素后对症解决,能够达到更好的政策效果。

[1]中央八部委发布《“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7,(06).

[2]王旭东,朱立芸.“有屋没书”与“有书没人”现象的剖析——兼论“农家书屋”建设产业链中的出版发行体系的创新[J].甘肃社会科学,2009,(05).

[3]金武刚.农家书屋与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融合发展探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01).

[4]李英.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01).

[5]姚秀敏,樊会霞.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2012,(22).

责任编辑 周刚

F320.2

A

1003-8477(2017)03-0057-06

黄德林(1959—),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董树婷(1996—),女,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农家书屋管理员
农家笑
我是小小午餐管理员
篽箖·上野书屋
看咱农家这丰收节
我是图书管理员
我是图书管理员
农家笑
春回农家
可疑的管理员
梦幻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