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苯丙酮尿症儿童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检测研究
2017-03-28易燕刘芳柴艳婷纪宏先李珍
易燕 刘芳 柴艳婷 纪宏先 李珍
·调查研究·
十堰市苯丙酮尿症儿童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检测研究
易燕 刘芳 柴艳婷 纪宏先 李珍
目的 分析十堰市苯丙酮尿症(PKU)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的突变特点,以指导产前诊断。方法 纳入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十堰市确诊的PKU患儿15例为研究对象,应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患儿PAH基因全部外显子及其启动子区域序列。结果 30个PAH等位基因中,突变基因出现19个,占63.3%,类型共10种。突变类型主要为R243Q、R241C、Y365X、R111X,其余均为散在发生突变,对比国内外文献及PAH相关国际数据库,未见新的基因突变类型。结论 十堰市PAH基因突变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R243Q、R241C、Y365X、R111X为其主要突变位点。
苯丙酮尿症;儿科;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
苯丙酮尿症(PKU)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突变,导致PAH活性降低或丧失,使苯丙氨酸在体内大量积蓄所致[1],该疾病可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导致严重的智力低下及神经行为异常[2,3]。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降低疾病影响的重要措施[4,5],因此明确患儿PKU基因的突变特点,提升基因诊断效果有重要意义。该疾病的发病有显著的种族及地域差异[6],本研究重点探讨了十堰市患儿PAH基因突变特点,旨在提升该疾病的早期诊断、遗传咨询和孕前干预效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对象共15例,均为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十堰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筛查确诊或门诊就诊后确诊的经典型PKU患儿,患儿监护人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患儿年龄20 d~5岁,平均(2.2±0.7)岁,户口在我市且至研究结束时未变动,初诊时血清苯丙氨酸浓度274~2 710 μmol/L、平均(1 857.6±582.4)μmol/L,患儿均经尿喋吟分析排除四氢生物喋吟缺乏症。
1.2 方法
1.2.1 试剂与仪器:全血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2×RCR Master Mix、DNA纯化试剂盒,均购自北京天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Chelex-100,购自Biorad;引物合成,由上海生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PCR扩增仪、基因测序仪,购自ABI。
1.2.2 DNA提取:采用全血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进行:①将经EDTA抗凝处理的200 μl全血置入1.5 ml 离心管,加入20 μl蛋白酶K,混匀后加入200 μl 缓冲液GB,颠倒混匀并放置10 min,使溶液变清凉,随后加入200 μl无水乙醇,颠倒混匀;②所得混合液置入吸附柱CB3,以12 000 r/min速度离心30 s,弃废液,吸附柱CB3中加入500 μl缓冲液GD,同条件离心30 s,弃废液;③吸附柱CB3中加入600 μl漂洗液PW,同条件离心30 s,弃废液,重复1次;④吸附柱CB3再次同条件离心2 min,弃废液后室温放置,晾干残留漂洗液;⑤吸附柱CB3转入新的离心管,向吸附膜中间加入50~200 μl洗脱缓冲液TB,室温放置2~5 min,以12 000 r/min速度离心2 min,将溶液收集到离心管中。
1.2.3 引物设计:应用Primer5设计13对引物,分别用于扩增PAH基因1-13外显子及侧翼序列,引物区域、序列及扩增片段长度见表1。
1.2.4 PCR扩增及测序:在ABI 9700型扩增仪上进行PCR反应,总反应体积20 μl,包括1.5 U Taq DNA聚合酶,引物浓度2 pmol/L,dNTP 2.5 mmol/L。先设定95℃预热,持续15 min;94℃变性30 s,62℃退火30 s,72℃延伸45 s,此加热方案共持续20个循环,且每个循环退火温度下降0.2℃;第20个循环结束后,以94℃变性30 s,58℃退火30 s,72℃延伸45 s,此加热方案共持续15个循环;最后72℃延伸,持续5 min。产物接受2%琼脂糖凝胶电泳、后续测序反应。产物直接测序,样品纯化及分析均由中国优生优育基因科学专家指导中心完成。
表1 PAH基因全长外显子扩增引物序列及扩增片段长度
2 结果
2.1 患者PAH基因测序结果 15例纳入患儿中,6例检出2个突变基因位点,包括1例纯合突变,7例检测1个突变基因位点,2例未检测出基因突变位点。见表2。
2.2 PAH基因突变类型及分布频率 在本研究所检测的30个等位基因中,共发现19个突变基因,检出率63.3%。此19个突变基因共包括10种突变类型,其中错义突变5种、无义突变3种、缺失突变1种、剪切位点突变1种。R241C、Y356X突变频率最高,均为13.3%,其次为R243Q,为10.0%,再次为R111X,为6.7%,且为纯合突变,其余均为散在发生。经科技查新、查阅国内外文献、查询PAH专业网站及数据库,证实未见新的PAH基因突变类型。见表3。
3 讨论
PKU是少数可治的遗传代谢性疾病之一[7-9],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预后,使患儿智能及神经功能发育接近正常人。该疾病形成的分子基础是PAH基因突变,导致的PAH结构及活性变化。报道指出,PAH基因的突变点多位于编码区,只引发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改变,突变对酶活性的影响程度有差异,主要取决于突变的类型和位点[10]。受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影响,PKU的诊治效果显著提升,早期检测PAH基因突变能够对早期诊治、遗传咨询及孕前干预均有积极作用,研究证实PAH基因突变存在明显的种族和地域分布差异[11-13],国内报道的突变种类有100余种,且还在不断上升,但有关十堰市的PAH突变基因却少有研究报道,这不利于本地区PKU的控制,本研究则有助于弥补此方面空白。
表2 患儿PAH基因测序结果
表3 患儿PAH基因突变及构成
本研究报道的15例PKU患儿中,共检测出10种、19个基因突变类型,主要表现为R243Q、R241C、Y365X、R111X突变,提示十堰市开展PKU产前基因诊断或进行相关基因突变研究时,需要重点关注上述突变,这与国内其他报道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如强荣等[14,15]报道陕西地区PAH基因突变类型中,R243Q为特点突变,但其突变检出率89.10%,高于本研究;朱文斌等[16,17]报道福建地区主要PAH基因突变型也包括R241C,但其他还包括R408C、EX6-96A>G,这与本研究结果不同。本研究患儿致病基因突变广泛存在于PAH基因的第3、7外显子上,而既往报道显示日本人主要集中在第6、7、12外显子,欧洲人更多集中于第3、10、12外显子[18-20],这表明十堰市PAH基因突变存在高度异质性;对比国内部分研究,可见十堰市PAH基因突变涉及的外显子与宁夏、苏州地区存在一定差异性,表明国内不同地区PKU患儿PAH基因突变分布也存在明显差异。但本研究并未发现与国际国内既往报道不同的新型PKU基因突变类型,这提示十堰市PAH基因突变又与其他地区存在一定相似性。
基因突变检出率的差异除受到检测方案的影响外,可能还提示本地部分患儿突变基因可能出现于PAH基因的13个外显子之外区域;或其致病机制并非PAH基因突变,而可能涉及到基因表达的顺式作用元件、反式作用因子、启动子、增强子等因素。
综上所述,十堰市PKU儿童PAH基因突变存在一定地域特征,具备一定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目前所知的主要突变种类为R243Q、R241C、Y365X、R111X,掌握其特征对PKU的早期诊治、遗传咨询及孕期检查有一定作用。
1 孙云,张菁菁,孙亦骏,等.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临床儿科杂志,2014,32:33-37.
2 毛新梅,刘媛,何江,等.宁夏苯丙酮尿症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特点.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5,18:204-209.
3 Dahri S,Desviat LR,Pérez B,et al.Mutation analysis of phenylketonuria patients from Morocco: high prevalence of mutation G352fsdelG and detection of a novel mutation p.K85X.Clinical Biochemistry,2009,43:76-81.
4 Murad H,Dabboul A,Moassas F,et al.Mutation spectrum of phenylketonuria in Syrian population: genotype-phenotype correlation.Gene,2013,528:241-247.
5 王慧琴,苟荣,张晓玲,等.新疆南疆地区维吾尔族苯丙酮尿症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第6外显子突变研究.实用预防医学,2015,22:495-497.
6 毛新梅,何江,刘媛,等.宁夏苯丙酮尿症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外显子7突变分析.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4,16:259-262.
7 Ajami N,Kazeminezhad SR,Foroughmand AM,et al.A preliminary mutation analysis of phenylketonuria in southwest Iran.Genetics and molecular research:GMR,2013,12:4958-66.
8 Moradi K,Alibakhshi R,Ghadiri K,et al.Molecular analysis of exons 6 and 7 of 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 gene mutations in Phenylketonuria patients in Western Iran.Indi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2012,18:290-293.
9 毛新梅,刘媛,何江,等.宁夏地区苯丙酮尿症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外显子6突变研究.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1568-1570.
10 毛新梅,何江,刘媛,等.宁夏汉族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351-354.
11 Zschocke J,Aulehla-Scholz C,Patton S.Quality of diagnostic mutation analyses for phenylketonuria.Journal of Inherited Metabolic Disease,2008,31:697-702.
12 Smagulova FO,Morozov IV.Spectrum and methods of detection of mutations in a 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 gene from patients with phenylketonuria from the Novosibirsk region.Bioorganicheskaya Khimiya,2001,26:838-843.
13 王慧琴,补娟,赵宗峰,等.新疆维吾尔族苯丙酮尿症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研究.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6,20:99-100,106.
14 强荣,余伍忠,蔡娜,等.陕西地区苯丙酮尿症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研究.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14,31:74-77.
15 Kasnauskiene J,Giannattasio S,Lattanzio P,et al.The molecular basis of phenylketonuria in Lithuania.Human Mutation,2003,21:398.
16 朱文斌,陈涵强,苏跃青,等.福建地区36例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患儿的基因突变分析.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15,32:158-162.
17 Brutigam S,Kujat A,Kirst P,et al.DHPLC mutation analysis of phenylketonuria.Molecular Genetics and Metabolism,2003,78:205-10.
18 王本敬,程洪波,戴建荣,等.江苏省苏州市苯丙酮尿症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特点.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11:729-734.
19 Nagao M.A simple and rapi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based method for detecting a prevalent mutation (R413P) in Japanese phenylketonuria patients.Pediatrics International,2011,39.
20 闫有圣,王锋,郝胜菊,等.甘肃地区苯丙酮尿症患者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分析.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9,26:419-422.
10.3969/j.issn.1002-7386.2017.02.042
442000 湖北省十堰市妇幼保健院
刘芳,442000 湖北省十堰市妇幼保健院;
E-mail:984489965@qq.com
R 725.893
A
1002-7386(2017)02-0300-03
2016-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