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度颅脑外伤并发症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2017-03-28王贵良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5期
关键词:外伤病死率消化道

王贵良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大连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4)

重度颅脑外伤并发症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王贵良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大连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4)

目的分析重度颅脑外伤并发症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0年11月至2015年11月接诊的23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全体患者均符合ICU收治要求,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36例患者救治期间,高热166例,急性呼吸综合征(ARDS)82例,病死率34%;另有消化道出血者66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0例,病死率58%;同时外伤性癫痫48例,尿崩症20例。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期间用过患者的症状对症关于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受到更好的服务,降低致死、致残风险,提高近远期生存质量。

重度颅脑外伤;并发症;效果分析

大脑是维持人类正常开展各项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其解剖结构复杂,功能性强,因此该部位受伤后的治疗十分棘手[1]。路脑损伤是临床常见外发行疾病,重度颅脑损伤病情危重且进展迅速,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且多数幸存患者还会在康复后留下不同程度后遗症[2-3]。患者入院后,及时获得科学、有效的治疗,是减少并发症发病率、降低致死、致残风险的关键,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预后效果,提高患者近远期生存质量[4]。在最近几年,建筑业及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为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添加了良好动力。与此同时,因各类意外事故引起的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也越来越多[5]。因重度颅脑外上病情进展迅速、救治期间并发症发生率高,所以救治结局并不理想。科学、有效的救治,是减少重度颅脑外上并发症发病率、改善救治结局的关键。本文以我院收纳患者展开临床实践,分析重度颅脑外上并发症临床治疗效果,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源于我院2010年11月至2015年11月接诊的23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全体患者均符合ICU收治要求,均有明确脑部外伤史。其中男164例,女72例;年龄19~58岁,平均(38.51±6.32)岁;受伤原因:交通意外伤90例,坠落跌打伤74例,斗殴伤42例,其他26例。全体患者均于受伤后4h内送入医院急诊部,受伤至入院时间20 min~4 h,平均(2.36±1.33)h。入院后,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给予对症治疗,其中94例患者行单纯颅内血肿清除术;110例行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手术;32例患者接受止血、降颅压等保守治疗。

1.2 诊断标准:本研究采用Glasgow昏迷评分对患者病情程度进行评估,将最终得分<12分设为重度颅脑损伤诊断标准。经诊断,236例患者均符合重度路脑损伤诊断标准,其中评分<8分者18例;8分≤评分<12分者218例。

2 结 果

本组236例患者救治期间,高热166例,急性呼吸综合征(ARDS)82例,病死率34%;另有消化道出血者66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0例,病死率58%;同时外伤性癫痫48例,尿崩症20例,见表1。

3 讨 论

3.1 高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期间,一旦发生感染势必会出现高热症状。针对该症状,医护人员务必尽快核实高热病因,并通过对症干预,包括:抗感染、物理降温等促进退热。患者有高热先兆时,可给予非甾体抗炎药预防高热发生[6]。发生高热后,可使用酒精擦拭患者腋下、手脚心等部位促进散热,或使用冰袋进行冰敷。

3.2 ARDS:ARDS是导致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常见并发症,临床务必加强防范。重度颅脑损伤发生,使脑部组织受到重创,机体势必会出现应激反应,如:肺内血管收缩、肺内气血交换量下降等。气血下降过度便会导致低氧血症或ARDS发生,针对这一情况,临床医护人员在接收患者后,应:①尽快清除患者口、鼻、呼吸道内附着的异物和分泌物,确保呼吸道畅通,必要时可以给予供氧。②遵医嘱使用脱水剂和地塞米松,降低颅内压,改善肺水肿,并根据患者机体电解质失衡情况,酌情使用利尿剂。③积极纠正患者酸碱失衡及水电解质紊乱。④给予镇静剂解除机体应激状态,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3.3 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同为机体应激反应所致,若未获得及时干预,极有可能因失血过多发生休克或死亡。针对该并发症,医护人员应:①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争取及时察觉异常,一旦发现消化道出血先兆,则应立即给予有效干预。②静脉地主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预防及缓解消化道出血症状。③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后,应立即停用一切会对消化道造成不良刺激的救治药物。④患者病情稳定、脱离生命危险后可通过微创手术进行止血。

3.4 急性肾功能不全(ARF):颅脑受损会引起肾上腺素大量释放,同时患者本身合并失血过多的症状,因此势必会导致肾血管收缩,引发ARF。同时,患者因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等引起的酸中毒、微循环异常以及大量脱水剂的使用,均会加大ARF发病风险。针对这一情况,医护人员应:①禁止大剂量使用甘露醇,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体差异,酌情控制甘露醇使用剂量,在确保有效降低颅内压的同时,减少其对肾功能造成的损害。②救治期间停用一切会对肾功能造成损害的药物,积极抗感染,纠正酸碱失衡,预防酸中毒发生。

3.5 外伤性癫痫:颅脑受损势必引起路脑内的神经组织异常,继发性癫痫即为重度颅脑损伤的常见神经症状。发病后,患者表现为间歇性意识障碍和痉挛、抽搐反复发作。其发生会进一步加重颅脑受损严重程度,影响预后效果。因此,医护人员应在患者发病后,及时使用抗癫痫药物进行干预,待症状缓解后逐渐减少用药剂量直至停药。倘若患者满足手术指征,则应立即安排手术进行救治,缓解病情。

3.6 尿崩症:脑外伤及救治均可引起鞍区结构受损,进而导致尿崩发

表1 重度颅脑损伤并发症及产生率(n,%)

R651.1+5

B

1671-8194(2017)05-0125-02

猜你喜欢

外伤病死率消化道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驴常见消化道疾病的特点及治疗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猪的消化道营养
Dieulafoy病变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
严重肝外伤27例诊治分析
胸壁外伤合并胸壁疝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