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体质量与产科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关系
2017-03-28盛群英
盛群英
(厦门市第五医院妇产科,福建 厦门 361101)
孕期体质量与产科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关系
盛群英
(厦门市第五医院妇产科,福建 厦门 361101)
目的探究孕期体质量与产科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门诊系统产前检查并住院足月分娩的600例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WHO提出的亚洲人BMI标准,按照产妇孕早期(<孕12周)体质指数(BMI)分为3组,正常组:18.5≤BMI≤22;超重组:22<BMI≤25;肥胖组:BMI>25。探讨不同孕期BMI和妊娠期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娩情况、新生儿情况的关系。结果超重组与肥胖组产妇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胎儿窘迫及巨大儿发生概率与正常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肥胖组产妇与超重组产妇相比,虽无明显差异,但产科并发症仍有上升趋势。结论孕期体质量过高,所引发的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产科并发症概率随之增加,同时也容易导致产程阻滞、胎儿分娩困难及巨大儿等不良妊娠结局,因此,孕妇在受孕前及孕期应适当控制体质量,保证优生优育。
孕期;体质量;妊娠结局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发现,产科并发生症及妊娠结局与孕妇BMI水平之间存在一定关系,有学者研究表明[1],随着孕妇BMI水平增加,会导致妊娠期高血压及糖尿病等产科并发症的发病率增加,并对妊娠结局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次研究选取我院的600例孕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BMI水平对产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在我院2012年至2014年期间住院并足月分娩产妇共计600例,孕期均在我院行产前检查,计算其早孕期BMI值,并按照产妇体质指数(BMI)分为3组,正常组产妇452例:18.5≤BMI≤22,年龄(26.31±1.36)岁;超重组83例:22<BMI≤25,年龄(25.97± 1.28)岁;肥胖组产妇65例:BMI>25,年龄(26.01±1.42)岁。全部产妇年龄、孕期体质量增加值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对比指标:回顾性分析本次研究对象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组产妇出现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产程阻滞、巨大儿及剖宫产等产科并发症及妊娠结局。
1.3 统计学处理:试验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数据,两组采用t检验比较,P<0.05表示数据比较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超重组与肥胖组产妇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产程阻滞及巨大儿发生概率与正常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肥胖组产妇与超重组产妇相比,虽无明显差异(P>0.05),但妊娠并发症仍有上升趋势。见表1。
3 讨 论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孕妇在妊娠期间摄取充足甚至过量的营养,且部分孕妇孕前BMI较高,孕期未能进行适量的活动,导致孕妇出现肥胖的现象,经过临床观察[2],BMI水平较高的产妇常出现妊娠高血压及糖尿病等症状。有相关学者研究发现[3],产妇孕前超重,尤其孕前BMI水平>25以上及孕期体质量增加过量,即体质量增加量>20 kg的产妇,出现产科并发症的概率明显高于正常BMI水平的产妇。本次研究选取600例不同BMI水平的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超重组与肥胖组产妇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产程阻滞及巨大儿的发生概率与正常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且可观察到产科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随产妇BMI水平增加而增加。妊娠期糖尿病产生的机制为:肥胖人群发生糖尿病概率较高,且妊娠期胎盘分泌大量孕激素、雌激素及催乳素等胰岛素拮抗剂,导致孕妇发生糖尿病概率增加[4]。且有报道称,超重孕妇患有糖尿病的概率是标准体质量孕妇的1.8~6.5倍[5]。超重及肥胖孕妇常伴有高血压,主要因为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使孕妇血液浓缩并是其流速减缓。导致产程阻滞及剖宫产的主要原因为肥胖产妇由于盆腔内脂肪堆积,导致产道狭窄,影响胎头入盆,对娩出胎儿起阻碍作用[6],且BMI水平过高常伴有内分泌紊乱的现象,并与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导致剖宫产数量增加。综上所述,孕期体质量过高,所引发的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产科并发症概率随之增加,同时也容易导致产程阻滞、胎儿分娩困难及巨大儿等不良妊娠结局,因此,孕妇在受孕前及孕期应适当控制体质量,保证优生优育。
[1] 芮燕文.孕前与孕期体质量对产科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6):5917-5918.
[2] 卢柳娟,谭彩霞.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体重指数增幅对分娩方式的影响[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3,38(3):288-289.
[3] 丁丽丽,程博,陈燕波,等.孕前体重及孕期体重增长对胎儿出生结局的影响[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3,19(7):59-61.
[4] 郝敏,韩小燕,王萍.个性化孕期营养指导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3,21(2):86-91.
[5] 贺秀芳,韩丽萍,赵月枝.新生儿出生异常结局与母亲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长的关系分析[J].河北医药,2013,35(10):1517-1518.
[6] 芮燕文.孕前与孕期体重对产科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2,13(27):5917-5918.
表1 比较不同BMI水平产妇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n(%)]
R714
B
1671-8194(2017)05-0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