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粮播面积逐年缩小的趋势、问题和对策
2017-03-28张萍
张 萍
(福建省宁德市农业局,福建宁德 352100)
1 宁德市粮播面积逐年缩小的趋势
宁德俗称闽东,位于福建省东南部,介于东经118°32′~120°43′,北纬26°18′~27°40′,东临东海,南接福州西连南平、北与浙江省温州市接壤。全市土地面积13452平方公里,其中以山地、丘陵为主,全市现辖蕉城、东侨二区、福安、福鼎二市、霞浦、屏南、寿宁、周宁、柘荣和古田六县,山地面积1 035 338.51hm2,耕地面积142 600.71hm2(人均耕地0.04hm2),其中水田112 000hm2,旱地29 733.33hm2,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地形以丘陵山地兼沿海小平原相结合为特点,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2℃~19.8℃,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有水稻、甘薯、大豆、杂粮、杂豆、大小麦等,为了提高粮食生产总量和产品品质,提高广大农民应用良种的积极性,近年来我市按照农业部“提高单产,提高品质”的原则,对种植水稻、玉米、大小麦等作物的农户(农场职工)进行良种补贴,力争全市水稻等主要农作物的良种履盖率达96%以上。经过对2010~2015年良种推广补贴面积统计,我市农作物良种补贴面积却逐年缩小。
表1 2010~2015年农作物良种补贴面积统计表 单位:hm2
表2 2014年农作物良种补贴面积比统计数增减表 单位:hm2
从2010年至2015年农作物良种补贴面积统计表可以看出,2015年良种补贴面积比2010年减少6 138hm2,其中,水稻减少6 933hm2(早稻减少2 867hm2,中稻减少1 133hm2,晚稻减少2 934hm2),小麦减少133hm2,仅玉米增加867hm2。分县看,4减1平4增,福安、霞浦、福鼎和周宁分别减少3 267、1 267、1 200和400hm2,屏南持平,蕉城、寿宁、柘荣和古田分别增加733、267、133和67hm2。
与统计数字相比,2014年农作物良种补贴面积比统计数字增加9 067hm2,说明我市良种推广面积逐年增大,其中水稻增加9 867hm2(早稻增加1 467hm2,中稻增加640hm2,晚稻增加2 000hm2),小麦持平,玉米减少800hm2。分县看,古田增加最多,为2 828hm2,其次是福鼎,增加1 800hm2,再次是周宁,增加1 333hm2,唯一减少的是寿宁,减少300hm2。
2 粮播面积逐年减少的原因
2.1 我市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为主,而水稻又以单季稻为主,种植模式上推广经作—水稻水旱轮作方式,推广面积逐年扩大,双季稻由于产量不高、花工大、成本高,种植面积逐年减少,2015年全市早稻面积不足7 667hm2。
2.2 土地资源越来越少。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非农用地增加,土地资源减少、经作与粮食作物争地、加上经济作物比例的扩大,集中连片粮食种植区越来越少,种粮面积逐年减少。
2.3 种粮效益低下,甚至还要倒贴,一般农户种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口粮问题,部分种粮大户种粮的主要目的是赚一些机耕、机收工资。据调查分散种粮基本上是亏本状态,规模种植如果经营得当,尚有微薄的收入。
2.4 粮食生产对政策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种粮大户的积极性主要来自于政策性补贴,据调查我市对种粮大户补贴为120~150元/667m2,若取消相关奖励、补贴政策,种粮就要亏本,所以政策性补贴、奖励对保护好种粮大户积极性至关重要。
2.5 种粮风险仍较大。我市粮食生产的基础比较脆弱,综合生产能力不高,台风、洪涝、干旱、寒冻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部分耕地条件较差,遇到自然灾害,往往颗粒无收,水稻种植保险理赔虽然弥补了部分损失,但每次自然灾害发生之后都给种粮农民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如2015年的台风苏迪罗造成洪涝导致全市几十公顷水稻基本绝收。2016年受14号台风莫兰蒂的影响,我市水稻受灾面积640.8hm2,成灾1 457.2hm2,绝收384.4hm2。受17号台风鲇鱼带来的强降水影响,导致全市水稻受灾面积14 241.2hm2,成灾5 781.4hm2,绝收1 204.6hm2,加上连续的阴雨给水稻收割带来很大麻烦,产量损失十分惨重。
2.6 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难度大。与其他产品、产业相比,粮食作物效益偏低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我市农民种植葡萄、水蜜桃、生姜、药材等经济作物产值达到10 000元/667m2以上,而水稻产值仅1 500元/667m2左右,这就出现了良田上种经济作物,种不上经济作物的才种粮的现象。
2.7 机械化应用水平普及不高。我市雇用劳力种田成本为每工日150~200元之间,若单靠人工种田亏本多,机耕、机插、机收要求的面积相对要大些。山垄田由于机械化难以操作,无法规模种植。
3 面临问题
3.1 水稻产业是粮食安全生产的保障,随着种植面积的逐年减少,就会引起我市自供口粮的不足,将越来越依赖于向外地调粮。
3.2 低价进口米大量充斥我国稻米市场,据海关总署统计,2015年1~5月我国大米进口量为101.1万吨,越南5%破碎大米进口到南方港口的完税成本约2 700元/吨,2014年国产普通早籼米批发价3 700元/吨,进口米价格与国米价格差达1 000元/吨,进口米价格优势十分明显,这就造成人们更倾向于在市场上购买进口米,相对农户自种费用高,从而加剧种粮面积进一步缩减[1]。
3.3 效益的巨大差异进一步加速粮食推广面积的进一步缩小,由于政府和个人为了获得最大利益,在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在有限的耕地资源中获利,将现有耕地挪做它用的现象十分突出,我市各县市的成片良田在距县城较近的都成了开发商的囊中之物,没有哪个县市躲得过去。另外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由于收益的最大化,争地问题是不可避免的,这也将成为粮播面积逐年减少的大趋势。
4 防止粮播面积减少的对策,由于种粮劳动强度大、风险大、收入确很低,粮食生产是农业中的弱势产业,粮农属于弱势群体,建议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扶持。
4.1 首先要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提高产后环节服务水平,推进田间机械化操作程度,加大科技力度,以及扶持流通加工环节,同时依靠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去带动。
4.2 落实好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我市各县市近年都实行粮食生产首长负责制,加强对各项政策的宣传,积极做好农作物良种补贴、水稻种植保险、再生稻催芽肥补贴政策的落实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4.3 指导农民控制种粮成本,提高种粮效益。加大力度推进高产创建,提高技术服务,近年来,我市各县市的高产创建试点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2009年至2015年全市共建立早稻高产创建7个点,晚稻17个点,中稻52个点,做到各县市都有一个高产创建示范片,2015年我市早稻高产创建点设在福鼎市店下镇,建立668.3hm2示范区,平均亩产461kg/667m2,比非示范区亩增26kg/667m2,增幅6%,中稻高产创建建在蕉城区洋中镇、霞浦县柏洋乡、福安市溪潭镇、福安市溪柄镇、古田县杉洋镇、屏南县长桥镇、屏南县路下乡、寿宁县犀溪镇、寿宁县芹洋乡、周宁县狮城镇、周宁县浦源镇、柘荣县楮坪乡等万亩示范区12个,面积1 245 738 304.9hm2,平均615kg/667m2,比非示范区亩增35kg/667m2,增幅6.1%。晚稻高产创建设在福鼎市店下镇,面积667.3hm2,平均475kg/667m2,比非示范区亩产增40kg/667m2,增幅9.1%,各县市通过高产创建项目以点带面带动粮食“五新”的示范推广,组织示范户应用优质高产新品种和增产新技术,使示范区内高产优质品种应用率达到100%,高产栽培技术入户率100%,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100%,病虫害专业防治覆盖率100%,示范户培训班率100%,带动粮食“五新”技术推广,大大地提高农民的种粮效益。同时明确主推品种,主推技术。主推中稻分别为甬优15号、甬优17号、甬优9号、中浙优1号、泰丰优3301、宜优673、宜优99、广两优676、天优3301、钱优3301、深两优5841、Ⅱ优航2号、准两优527、嘉浙优88、嘉浙优99等,早稻主推品种为温814、两优6号、中嘉早17号,晚稻主推品种为甬优17号、天优华占等,栽培技术上主推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水稻精准定量栽培、再生稻高产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控等关键增产技术,增产作用明显[2],取得了较大的辐射效益。
4.4 提高技术服务。在新品种、新技术上结合高产创建和种粮大户优先安排试验示范、在良种补贴、物化补贴、测土配方施肥等优惠政策先支持种粮大户。
4.5 促进种粮大户更多发展。由于我市地形条件的限制,农户很多都是小规模经营,因此种粮大户的出现有利于土地的集中管理,2015年我市种粮大户有377户,合计面积1 445.7hm2,其中2~3.3hm2有284户,3.3~6.6hm2有53户,6.6~13.2hm2有27户,13.3~33.3hm2有11户,33.3hm2以上2户,对种粮大户,我市各县市都给予120~150元/667m2不等的补贴。实践证明,该项扶持政策极大地激励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的积极性。据调查种粮大户种植的粮食品种基本上都是优质高产良种,在超级稻上主要用特优航1号、D优527、准两优527等农业部认定的超级稻品种,效益上取得较好的成效,起到辐射带动和有效的刺激作用。
4.6 要培育新型生产主体,集中规模种植势在必行。据调查种植水稻效益低下,大部分农户为了吃饭而种田,集中种植也只是赚点小工钱,若没有规模种植,就没有什么效益,而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基本上没有什么前途。所以,近年来我市涌现出几个相对固定的种粮大户,靠规模种植获得一定的收入。建议通过政策驱动、科技促动、产业化拉动、引导土地通过委托代耕、租赁经营、股份合作、促进农民的生产方式转变。
4.7 转变服务方式,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目前依托一家一户推广农业技术难度较大,对此要转变服务方式,构建新型农技推广机制,依托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的工作机制,并以此为平台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发挥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一家一户农业技术的普及[3],以提高农业生产中的科技进步贡献率。
4.8 推进机械化种植,提高劳动生产率。据我市各县市地形特点,在有条件的几个沿海县市应大力推进机械化生产,如大力发展水稻工厂化育秧插秧,田间管理和收获机械化并积极开展产后处理、干燥和储运机械化,减轻劳动强度和劳动力成本,进而提高种植收益。在推广机械化种植的同时培养一批与机械化相适应的技术人才,提高劳动生产率。
4.9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改造中低产田,推进现代标准农田建设,以提高水稻生产综合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从而提高种粮积极性。
[1]方伟,万忠,杨震宇,等.2015年上半年广东水稻产业发展形势及对策建议[J].广东农业科学,2015(24):1-4.
[2]林景元,林武.我省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发展现状与对策[J].福建农业,2013(4):8-9.
[3]林武,徐倩华,施清,徐磊等.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C].福州:福建省农业厅、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财政厅,2014: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