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作文思辨能力的培养研究
2017-03-28叶文赢
叶文赢
(浙江省临海市第五中学)
摘 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改革,人们对作文教学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近几年来,在中高考中,语文作文命题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作文要求中很明显地体现了思辨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作文思辨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作文思辨能力;培养
近几年来,人们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辨思维越来越重视,作文也对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要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积累素材,形成思辨能力
作文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持久的过程,素材的积累是基本。那么,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重视学生对素材的积累就显得尤其重要。教材中多的是名家名篇,教师不该孤立每一篇课文,更不能人为分离作家与作品的关系。名家名篇,从来都不是徒有虚名,也不是无病呻吟。作家非凡的经历和丰富的阅历就是创作的源泉。所以,语文课堂中,对作家做全面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
初中教材中有些多次出现的作家,如刘禹锡、苏轼,他们都是才华过人却仕途坎坷、看遍世态炎凉却不曾沉沦的文人。教学之初,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指引,让学生全面了解他们的生平,了解他们跌宕的人生道路和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并引导学生积累他们在诗词文中的名句。对于悟性更高的学生,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推及其他类似经历的作家。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将这些思辨性的素材运用其中,才能有效地提升作文的境界和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因势利导,促成学生的思辨习惯
培养学生作文过程中的思辨能力,还需要让学生养成思辨性的习惯。这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担当辅导者的作用,让学生自主进行语文学习、写作,让学生学会将作家与作品结合起来理解作者的体会和感受。教师在旁边因势利导,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就能得到尊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个性,也能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打开思路,彰显其思辨的
色彩。
例如,在学习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适当放手把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探究作者怀念的都有些什么,能不能借助史铁生自己作品中的话来说说。结果,学生就查阅了史铁生的好多作品,而且列举出史铁生写母亲的其他文章,也找出在《我与地坛》中叙述朋友说的一段话中的“他比我幸福,因为他的母亲还活着”。可以说是很深的感悟和理解。显然,这样的学习过程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索和思辨能力。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写读后感,也就不是一件多困难的事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史铁生先生描写景物的手法,对生活当中的一些场景进行观察然后用作文的形式将其叙述出来。因此,让学生在观察生活的过程中养成思辨的习惯,能有效促进其习作能力的提升。
三、作文仿写,掌握正确思辨方法
很多初中生的思維只停留在一定的高度,无法写出具有深度的文章,因此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多给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范文,让学生按照别人的写作方式进行仿写,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思辨方法。
例如,在学习《谈生命》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多朗读几遍课文,对文章进行细细品味,看作家冰心对生命本质有着怎样的理解,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在文章当中,冰心用一江春水东流入海和一棵小树长大叶落归根来比喻一个人生命的全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作者的写作方式进行仿写,描述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获得思想的领悟,掌握正确的思辨方法。
四、批改评析,修正学生的思辨角度
作文的批改也是语文课堂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学生完成作文后教师要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认真批改评析,使得学生能对自己的作文能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效弥补自己的不足,提升自己的思辨思维。
例如,在学生的作文评改过程中,教师除了自己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外,也要让学生参与到作文的评改过程中。学生通过相互评改作文,对别人的作文给出正确合理的评价,让学生敢于对他人作文当中的观点提出质疑,指出他人在作文当中的不足之处,有效丰富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进而能以辩证的角度去看待事情,养成良好品质。
总之,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促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樊金凤.思辨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策略[J].中国教师,2014(21).
[2]陶军.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5).
编辑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