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治疗疗效的分析
2017-03-28朱义红黄钢王书长黄书立陈敬奎黄
朱义红+黄钢+王书长+黄书立+陈敬奎+黄万里
【摘要】 目的 探讨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8例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均进行脾动脉栓塞术治疗, 观察手术前后脾功能亢进改善情况。结果 进行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后的有效率为95.8%(46/48), 随访6个月, 1例复发, 复发率为2.1%(1/48)。手术后, 患者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 (HCT)、血小板(PLT)水平均显著高于手术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脾动脉栓塞术可以作为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理想的治疗方法, 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 脾动脉栓塞术;肝硬化;脾功能亢进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5.071
肝硬化是当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疾病, 它可以合并多种并发症, 比如:脾功能亢进、肝肾综合征、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各种感染等[1-6], 其中脾功能亢进可以引起患者血常规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低, 从而导致患者抵抗力低下、贫血、凝血时间延长、出血等严重并发证。目前, 对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治疗, 包括脾切除术和脾动脉栓塞术[7-10]。其中, 脾切除术为该病的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但对于严重肝病致低蛋白血症、黄疸、凝血功能障碍及合并心肺疾病患者, 就使得该手术难以进行, 风险较大, 并发症也较多, 而脾动脉栓塞术创伤小, 减少患者痛苦, 缩短住院时间, 并可重复进行, 从而脾切除术优势不如脾动脉栓塞术[11]。因此, 对于2013年5月~2016年1月入住本院的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的48例患者, 作者采用脾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 结果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治的患者为2013年5月~2016年1月进入本院治疗的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48例。其中, 男37例, 女11例。年龄35~62岁, 平均年龄(49.4±5.7)岁。病程2~26年, 平均病程(6.3±6.6)年。术前检验:WBC为(1.2~3.5)×109/L, 中位WBC 2.3×109/L;PLT为(25~80)×109/L,
中位PLT 56×109/L。纳入标准:同时满足肝硬化和脾功能亢进的诊断标准[12]。排除标准:①肝硬化顽固性腹水伴原发性腹膜炎的患者;②肝功能极差者, 如严重黄疸;③对造影剂过敏者。
1. 2 治疗方法 在完善术前准备后, 按Seldinger技术, 首先经皮股动脉穿刺, 进行脾动脉造影, 在X线透视下明确脾动脉主干及分支的分布情况。然后, 将导管超选择插入脾动脉中下级分支处固定, 使充分混合浸润后的1 mm×1 mm×1 mm明胶海绵颗粒、25 ml造影剂以及160000 U庆大霉素, 经导管缓慢推入。随血液循环流至脾动脉远端小分支, 在栓塞过程中进行造影检查, 至脾动脉血流量显著减慢为止。栓塞脾脏 2/3左右;最多不超过80%[13-15]。栓塞完成后, 拔出导管, 加压包扎, 沙袋压迫4 h, 平卧24 h。术后抗菌、止痛治疗1~2周。
1. 3 观察指标 术后住院观察2周, 进行血常规(WBC、RBC、Hb、HCT、PLT)检查。观察患者发热情况及腹痛持续时间、并发症的发生。出院后每2周门诊复诊1次, 观察复发情况以及进行彩超检查, 随访6个月。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术后一般情况 48例进行脾动脉栓塞术的患者, 其术后的脾脏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 最终46例有效, 2例无效, 有效率为95.8%(46/48)。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 其中1例患者复发, 复发率为2.1%(1/48)。彩超结果显示, 48例患者均无明显异常情况。另外, 术后出现左上腹疼痛48例(100.0%);发热40例(83.3%), 其中有2例为高热(4.2%);右侧腹膜炎3例(6.3%);脾周脓肿1例(2.1%)。
2. 2 手术前后血常规指标水平 手术2周后, 患者WBC、RBC、Hb、HCT、PLT水平均显著高于手术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中, 48例进行脾动脉栓塞术的患者, 其术后的脾脏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 最终46例有效, 2例无效, 有效率为95.8%(46/48)。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 其中1例患者复发, 复发率为2.1%(1/48)。彩超结果显示, 48例患者均无明显异常情况。另外, 术后出现左上腹疼痛48例(100.0%);发热40例(83.3%), 其中有2例为高热(4.2%);右侧腹膜炎3例
(6.3%);脾周脓肿1例(2.1%)。另外, 手術2周后, 患者WBC、RBC、Hb、HCT、PLT水平均显著高于手术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 脾动脉栓塞术在治疗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达到了治疗的预期目标, 可视为理想的治疗方法。然而, 在手术后均表现出了一定的并发症, 如出现腹痛、胸膜炎、脾周脓肿等。但只要在术前做好病例的选择及围术期的准备, 术中掌握好个体栓塞面积, 术后护胃和护肝以及对症做相应的处理, 做好这些工作就能有效的控制并发症的发生[16]。
综述所述, 脾动脉栓塞术能够有效的改善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引起的血常规三系减少, 并且该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减少患者痛苦, 缩短住院时间, 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等优点, 为预防及减少脾动脉栓塞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 如胸膜炎、腹膜炎、脾周脓肿等, 要求术前严格做好病例的选择(对于合并肝硬化腹水、腹膜炎、中至重度黄疸患者应作为禁忌证), 术中掌握好个体栓塞面积、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尽早发现及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减轻患者痛苦, 提高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的疗效。脾动脉栓塞术可以作为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理想的治疗方法, 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红欣, 周鸿鲲, 张浩, 等.腹腔镜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血吸虫性肝硬化至脾功能亢进的比较.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4(3):253-255.
[2] 陈妤, 田虹, 黄晓丽, 等. 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4, 35(2):278-283.
[3] 徐小元, 丁惠国, 贾继东, 等.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指南. 中华内科杂志, 2016, 55(1):203-219.
[4] 周培, 陈辉, 王鲁文, 等.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4, 24(1):27-30.
[5] 吴秀继, 唐爱国, 邓碧兰, 等. 凝血四项及AT-Ⅲ、D-二聚体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4(6):755-756.
[6] 王晓霞, 邹正升, 李保森, 等. 2002至2011年中国“北方”地区住院肝硬化患者病因构成及变化趋势分析.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4(2):154-158.
[7] 于常辉, 黄纯炽, 毛华, 等.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112例临床观察.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13(2):
137-142.
[8] 赵雄, 李文静, 江鹰, 等. 传统脾切除术与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脾亢的疗效对比. 医药前沿, 2014(23):230.
[9] 林树春. 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疗效观察. 医学信息, 2013(22):225.
[10] 葛永涛. 脾切除术与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脾亢的疗效比较. 中国卫生产业, 2014(5):140-141.
[11] 关素安, 赵军.脾动脉栓塞术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治疗中的应用.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4):156-157.
[12] 陆涛, 韦邦宁, 浦涧, 等. 脾动脉栓塞术在无法手术的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治疗中的应用.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2, 34(3):308-309.
[13] 王鹏.脾切除术合并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对比.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25):92-93.
[14] Yoshida H, Mamada Y, Taniai N, et al.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 Hepatol Res, 2008, 38(6):225-233.
[15] 胡金星, 孫长宇, 武淑环, 等. 丙型肝炎肝硬化脾脏切除或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抗病毒疗效分析. 中国实用医刊, 2016, 43(5):7-9.
[16] 孟克飞. 脾切除术与脾动脉栓塞术治疗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近期效果对照.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17):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