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信息整合及传播途径看《寻味顺德》的传播优势

2017-03-28罗婷婷

新媒体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纪录片食物

罗婷婷

摘 要 《寻味顺德》作为一档美食类纪录片,播出初期便已得到较高评价,不仅因其沿袭了《舌尖》系列的精致画面、优美解说词等优点,还在于它描绘的美食地图、透露出的质朴的本土情结与浓浓的地域气息,吸引着广大观众,尤其在“顺德人”这一群体中引起了极大反响。文章以内容为基础,通过分析节目在内容整合、传播途径两方面做出的努力,以其传播效果为依据,探讨《寻味顺德》收获口碑的原因。

关键词 《寻味顺德》;纪录片;食物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2-0133-03

2016年,《舌尖上的中国》团队推出又一力作《寻味顺德》,该片在承袭《舌尖》精美的画面、优质的拍摄技艺、浓重的文化气息等优点的基础上,融入了自身的本土特色,将拍摄地定位在中国的南方城镇——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笔墨更为集中,不仅迅速为观众展开了一幅标识清晰的美食地图,还注重地域性群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细致刻画,将顺德美食、顺德人的故事推广出去,成为地方旅游文化迅速发展的催化剂。本文将以《寻味顺德》栏目内容整合、传播途径及传播效果三个方面,探讨该片取得良好口碑的原因。

1 传播内容:整合地方资源,讲美食背后的故事

《寻味顺德》在传播内容的选择上,以体现当地特色、展现地方故事为主要依托,选取“乡土之源”“匠心独运”及“美味相传”三个子主题铺开内容呈现且各有侧重:“乡土之源”凸显顺德地区对乡野味道、时令食材的重视;“匠心独运”对顺德厨师考究的做菜技艺、繁复的工序作细致描写,展现烹调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美味相传”在前两集的铺垫下更着力于顺德人精神世界的呈现。但不管怎样的内容呈现,均突出顺德当地人文风俗、饮食文化的叙述,在大众媒体上为观众构建出顺德人围绕着“吃”而展开的精神家园。

1.1 以具象化食物讲顺德人的故事

“美食是最好的媒介”是该片对人与美食关系的概括,也是节目想展现出来的美食对于人际关系的作用:食物能够通过仪式化的行为凝聚人心,也可以通过激发人们内心的某种情愫而传递情感,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

第一集开始时节目以顺德勒流黄连村为观察对象,以村民协同出龙、龙舟竞技的画面引出端午前夕村落龙船饭的准备现场,用特写的手段对龙船饭的常规菜肴进行拍摄。在突出食物的平凡质朴的同时,以充满温度的解说词诠释食物在仪式性的行为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这场一年一度的盛宴,当地叫龙船饭,全村所有人都会赶在五月初在这里相聚,这是农耕社会集体生活的遗存。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不变的家乡味道,总能被食物记忆和传递,连接着永恒的乡土之源。”

节目通过内容整合展现给观众的美食媒介作用,不仅重点体现其能表达爱、欢愉的感觉,也突出食物表达思念与友好的作用。节目以旁白故事讲述的方式,将长期在外的顺德人佘建彬、上世纪远赴东南亚工作的“妈祖”们心中浓浓的乡愁通过食物中的家乡味道具象表达出来,让观众直观感受“乡愁”的味道。

1.2 以食材产出方式、烹饪技巧变迁讲顺德城市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现代城市观念不断深入中国,如同20世纪初广州“拆城墙,修马路”的市政工程一样,各地兴起了城市形象大改造,许多城市都将钢筋水泥的都市形象作为典范进行模仿,顺德不可逆转也陷入了这样的一个潮流中,城市形象改造与城市观念发展齐头并进,共同涌入这个岭南小城。节目通过内容整合,集中展现了顺德地区现代与传统的互相交融及促进的現代化过程,表达节目制作方对二、三线乡镇现代化进程的思考与理解。

节目以顺德桑麻村奇叔的桑基鱼塘为切入点,探寻传统生产方式在工业化时代的生存现状,正如解说词所说“制造业的兴盛,改变了这里传统的生产方式,在今天已经很少能见到桑基鱼塘的原貌,但这种自然循坏的耕作方式,在顺德得到了保留”。桑基鱼塘的出现,让人们想起了非工业化时期简单的生产方式,与健康、绿色的食品安全愿景不谋而合,正如片中所说“古老的基塘,正在融入现代化的脚步,乡村与城市相连,但都市里人们的餐桌上,仍能找到来自基塘的物产”。节目恰是借此反映了工业化时代,传统耕作模式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得到延续与发展。

《匠心独运》中呈现了用一条鱼的不同部位制作出的多道精美佳肴,将顺德厨师庖丁解牛式的烹鱼技艺展现得淋漓尽致,也呈现了双皮奶制作的繁复,无数的镜头都在记录着手艺的传承之艰及手艺的精巧绝伦。

然而,镜头不仅在记录传承,也在记录现代与传统的融合。顺德籍主厨何伟成参考20世纪50年代顺德民间的旧菜谱,在香港酒楼推陈出新烹调出融合东西方口味的菜肴;顺德女孩甘敏华以双皮奶制作工艺,创新性地加入椰子汁及芒果,制成新式甜点椰奶冻;顺德餐厅的桑拿鱼、桑拿鸡,在烹饪方式上传承中国古老的技艺,在命名上却引进外舶来词“桑拿”冠于食物前,形象地展现了菜肴的融合之美。

2 传播途径:搭建多样化传播平台

在当前全媒体格局的新形势下,优秀的电视纪录片传播平台更为多元,网络平台、手机客户端发布的信息成为了人们必不可少的认知来源,在不少的重大事件上更是传统媒体外的另一个舆论阵地。多样化传播平台的搭建,扩大了口碑宣传及内容传播的空间,打破了以往的局限。《寻味顺德》借电视首播之势,影响力从荧屏蔓延至电脑、手机等信息化产品,搭建起适合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传播平台,广泛吸纳观众群体,积极宣传顺德地方文化特色。以下,将主要从统计数据看三种主要传播途径在该片传播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2.1 首播平台为广电传统媒体,创下了较高收视率

该片在央视综合频道、央视纪录频道、顺德频道均有播出,据佛山电视台顺德分台本身的统计数据显示,该片五一假期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后,三集平均收视0.25%,超过同时段平时收视率180%。

2.2 网络平台的再次播出为该片的传播创造了更广的收视人群

该片通过央广网、凤凰网、腾讯网、乐视网、爱奇艺等网站进行网络播送,从5月1日首播到5月4日,3天时间网络总播放量突破1 000万次,其中腾讯视频1 080万次、Bilibili(B站)7万次、爱奇艺5万次。正片上线10天,突破2 000万次,其中腾讯视频2 057万次、爱奇艺63万次、凤凰视频61万次、Bilibili(B站)12万次。截至5月22日17:00,四家网站总播放量已达到2 473.6万次①。

2.3 微博、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为该片的舆情高峰创造可能

据南方舆情后台监测的数据显示,以“寻味顺德”“佛山”“央视”“纪录片”等为搜索关键词,在4月30日—5月8日分析时间段内,共搜索到相关舆情304条,主要来源于新华网、南方网、网易手机客户端、腾讯手机客户端等,舆情高峰出现在5月2日②。

3 传播效果:助力顺德故事传播及城市名片塑造

作为一档地域性的美食类纪录片,《寻味顺德》以美食为媒介,通过对食物的细腻描述,反映出食物与人、食物与社会变迁的紧密联系,挖掘出每一种食材、每一道美食背后的故事。从小小的故事延伸至人们对故土的依恋、对家庭生活和谐融洽的追求等珍贵情感上来,多样的展示平台使顺德故事在荧屏及新媒体上迅速传播开来,不仅有助于形成顺德人的本土认同感,也成功塑造了以美食为宣传名片的顺德城市形象。

第二集播出后,搜狐自媒体用户“八卦佛山”即總结归纳了节目中介绍的顺德美食的具体方位及店铺介绍,顺德区政府特约监察员甚至呼吁顺德政府或民间能够做一本顺德的美食地图。爱奇艺播出平台中的网友评论充斥着顺德人对顺德地区饮食文化的自豪感,如用户“华丽明星菜”“得就得,唔得就翻顺德”的直白表达,用户“岁月安静了”说的“我是顺德的,自己去过这么多个城市,没有感觉有哪一个城市的美食比我们顺德好吃”。网友们用地方语言、地域视角讲述着自己与顺德的联系。

顺德素有“国际美食之都”的称号,顺德美食在粤菜的发展过程中享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寻味顺德》透过镜头,将人们的视线再次引向精巧美味的食物之上,再次擦亮了顺德美食之都的名片。以美食带出来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的顺德人形象,打造了一个富有人情味和地域特色的顺德形象。

希拉·科伦·伯纳德在《纪录片也要讲故事》一书中曾说道“最好的纪录片故事,就像难忘的文学作品或发人深省的戏剧情节一样,不但以直达人心底的故事吸引观众——基于情节和任务——而且以主题,甚至是超越了事件本身的所有细节直接引发观众的共鸣”[1]。《寻味顺德》通过故事化的叙事策略,合理整合内容,搭建多样化的传播途径,在展现顺德人的本土情结和地区认同感的过程中不遗余力,将镜头与情感、光影变化与主题展示互相结合、交融,创造出属于顺德的美食故事,传播特色十分鲜明。

注释

①数据引自http://www.foshan.gov.cn/zwgk/zwdt/wqzw/sdq/201605/t20160523_5607650.html.

②引自http://fs.southcn.com/content/2016-05/10/content_147405942.htm.

参考文献

[1]希拉·科伦·伯纳德.纪录片也要讲故事[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19.

猜你喜欢

纪录片食物
纪录片《闽宁纪事2022》在闽开机
Rough Cut
等待
超级蚁穴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搞笑:将食物穿身上
食物从哪里来?
食物也疯狂
Food(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