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7-03-28郭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5期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危险因素

郭英

【摘要】 目的 分析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30例, 根据患者有无合并心力衰竭分为非心力衰竭组(70例)和心力衰竭组(6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调查, 分析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结果 非心力衰竭组的平均年龄、心绞痛发生率、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血红蛋白、肌酐清除率、空腹血糖等指标与心力衰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的女性占比、心肌梗死发生率、既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率、既往脑卒中史占比、吸烟者占比、白蛋白、血肌酐、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素因心力衰竭组的分析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红蛋白、肌酐清除率、空腹血糖等是导致患者发生心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OR=0.985、1.102、2.201、1.032、1.020, P<0.05)。将患者的年龄、空腹血糖、高血压、血红蛋白、糖尿病、肌酐清除率等因素经多因素回归分析, 显示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导致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50、2.654, P<0.05)。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力衰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糖尿糖和高血压是导致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 ST段抬高;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危险因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5.03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提高。有研究资料显示, 我国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 居各类原因的死亡之首, 而冠心病的发病率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1]。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是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的心肌急性坏死, 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 且多数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合并有心力衰竭的症状, 影响了患者的预后, 提高了患者的死亡率, 在此次的研究中将针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30例, 患者均符合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学会(AHA)制定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STEMI)指南》[2], 包括男85例, 女45例。其中60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心力衰竭组, 另70例未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设为非心力衰竭组。

1. 2 方法 搜集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 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血脂情况、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脑卒中史、既往PCI、空腹血糖和血常规等资料。

1. 3 诊断标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力衰竭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利用Killi分级:Ⅰ级为无心力衰竭, Ⅱ~Ⅲ级为心力衰竭[3]。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 非心力衰竭组的平均年龄为(55.5±16.0)岁, 女性占比为35.7%(25/70), 心绞痛发生率为7.1%(5/70), 心肌梗死发生率为5.7%(4/70), 既往PCI率为2.9%(2/70), 既往脑卒中史占比为4.3%(3/70), 高血压发生率为48.6%(34/70), 糖尿病發生率为14.3%(10/70), 吸烟者占比为54.3%(38/70), 血红蛋白为(135.0±15.6)g/L, 白蛋白为(38.5±4.0)g/L, 血肌酐为(82.3±5.5) μmol/L, 肌酐清除率为(92.3±25.3)ml/(min·1.73 m2), 空腹血糖为(5.5±1.2)mmol/L,

TC为(4.50±1.31)mmol/L、TG为(1.23±0.55)mmol/L, LDL为(2.85±0.40)mmol/L, HDL为(1.01±0.30)mmol/L;心力衰竭组的上述指标分别为(65.3±15.5)岁、33.3%(20/60)、21.7%(13/60)、

5.0%(5/60)、3.3%(2/60)、5.7%(4/60)、66.7%(40/60)、30.0%(18/60)、53.3%(32/70)、(122.8±15.0)g/L、(39.0±4.5)g/L、(84.0±

6.0)μmol/L、(80.2±22.0)ml/(min·1.73 m2)、(6.8±1.5)mmol/L、(4.62±1.30)mmol/L、(1.30±0.50)mmol/L、(2.74±0.44)mmol/L、

(1.05±0.32)mmol/L;非心力衰竭组的平均年龄、心绞痛发生率、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血红蛋白、肌酐清除率、空腹血糖等指标与心力衰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的女性占比、心肌梗死发生率、既往PCI率、既往脑卒中史占比、吸烟者占比、白蛋白、血肌酐、TC、TG、LDL和H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2 单因素分析 经单素因心力衰竭组的分析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红蛋白、肌酐清除率、空腹血糖等是导致患者发生心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OR=0.985、1.102、2.201、1.032、1.020, P<0.05)。

2. 3 多因素分析 将患者的年龄、空腹血糖、高血压、血红蛋白、糖尿病、肌酐清除率等因素经多因素回归分析, 显示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导致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1。

3 讨论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是发生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的冠状动脉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 使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的缺血, 从而发生的心肌坏死。其临床症状为剧烈的胸骨后疼痛、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升高和心电图的ST段抬高, 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 而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 在临床具有极高的致死率[4-10]。此本次的研究结果中可看出糖尿病和高血压是导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有相关临床资料显示, 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 血糖的水平与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的呈正相关[4]。经分析原因是因为血糖的升高可干扰脂质的代谢, 促进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加速胶原纤维的沉积和蛋白激酶C的激活, 使血管内皮发生氧化应激反应, 促进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 增加细胞的纤维化。另外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水平较低, 无法有效抵抗炎性因素对血管内皮造成的损伤, 加速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 增加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再灌注侧支循环的困难, 使心肌发生广泛的坏死并形成纤维瘢痕, 形成心律失常, 从而促进心力衰竭的发生[11-13]。

高血压是导致心力衰竭的常见病因之一, 研究显示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呈正相关[5]。长期的高血压导致主动脉的压力增加, 引起左心肥厚和心室扩张, 从而引发心律失常。而左心肥厚发生心肌细胞肥大和间质纤维化, 增加了左心室舒张期松弛期的受损程度和心肌的僵硬程度, 使舒张期的心室充盈受损, 左心室舒张末压增高, 降低了心的博血量, 从而发生心力衰竭。

参考文献

[1] 崔纳, 郭金城, 华琦.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4(1):95-99.

[2] 沙沙.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 16(10):96-97.

[3] 李军. 影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心功能的危险因素分析. 心脏杂志, 2015(6):683-686.

[4] 王曼, 朱俊, 杨艳敏, 等.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7天仍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事件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 2013, 28(1):9-12.

[5] 史云桃, 蒋廷波.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 16(2):151-154.

[6] 于亞男. 214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及心衰相关因素分析. 吉林大学, 2014.

[7] 孙王乐贤, 刘会玲, 张娜, 等.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解剖性室壁瘤的多重危险因素分析.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5, 43(1):51-55.

[8] 宋丽萍, 郭云飞, 杨静文, 等.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北京医学, 2016, 38(2):114-117.

[9] 杨梅, 孔德岩, 邢林.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致死性心律失常患者近期死亡的危险因素. 中国老年学, 2014, 34(17):4846-4847.

[10] 刘建修, 杨粟毅, 邹园枚.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 安徽医学, 2015, 36(5):600-603.

[11] 田琼.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观察.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3):215.

[12] 邱峰, 史云桃, 蒋廷波.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19):109-111.

[13] 谭静, 华琦, 刘荣坤, 等.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并发泵衰竭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8, 7(1):33-35.

猜你喜欢

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危险因素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急诊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冠心病心力衰竭应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的疗效分析
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年轻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