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咬文嚼字读《归去来兮辞》

2017-03-28张敏

语文教学之友 2017年3期
关键词:咬文嚼字情感问题

摘要:用问题引领学生着眼于文本,咬文嚼字、横向联系与比较,不仅将文章理解引向深入,还要运用所学到的策略解读其他的篇章,充分发挥《归去来兮辞》在本单元的引领示范作用。

关键词:问题;咬文嚼字;情感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诗歌的代表作,选入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作为古代抒情散文单元的第一篇,阅读《归去来兮辞》最好做到熟读成诵,披文入情,准确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而复杂的情感,才会对整个单元的学习起到引领示范作用。教学《归去来兮辞》时,我在学生熟读并梳理全诗文意的基础上,从解题入手,设置了如下四个小问题:诗人“归去”哪里?“归因”何在?“辞”侧重抒情,全文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全诗的行文思路是什么?

从学生的答案中发现问题:“回家”“回归家园”用语是否恰切?“厌恶官场黑暗,喜爱自然”中“黑暗”能否从文本中体现?“辞官归家的喜悦”“决归—归途—抵家—涉园—出游—适意”情感把握是否全面准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环环相扣的问题链能够保持学生思维的连续性,从而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走向深入。

第一问:全诗题目为《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句在文中又出现两次,诗人到底要“归去”哪里呢?是“回家”“回归家园”吗?请联系学过的《归园田居(其一)》《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的相应内容,描述陶渊明的“家园”情境。

《归园田居(其一)》——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陶渊明的“家园”中桃树到底长在何处?堂前还是路途中?既然“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那松菊长在何处?既然“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又何来“容膝”之感慨?

因此“归去”之处不应是实指某处所,而应是心灵的栖居地。联系“田园将芜胡不归?”和“三径就荒”中“三径”的典故可知,“归去”应是“回归田园”即“归隐”。

第二问:“归因”何在?请联系学过的《归园田居(其一)》和《归去来兮辞》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归去来兮辞》——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

第一段——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迷途”寻找共同点可推知“归隐的根本原因”:一是天性热爱田园;二是违背本意做官,深受官场的束缚,身心痛苦。

所以“厌恶官场黑暗”的表述应不是陶渊明的本意。《归园田居(其一)》中的“俗韵”仅是鄙俗、不高雅的情味,达不到“黑暗污浊”的层面,且从诗人角度出发说适应不了,意在表明诗人自己超脱世俗的高雅情操;《归去来兮辞》中的“迷途”也是从诗人自己角度说走错了路,误入官场,没有批评官场黑暗之意。

学会运用横向联系与比较,分析问题:

小练1:本单元最后一篇《陈情表》实为李密进退两难之时给晋武帝所上的奏章,请结合背景与文本分析李密进退两难的根本原因。

第三问:“松菊犹存”中的“松菊”,“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中的“云”“鸟”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松菊”中的“松”高大挺拔,四季常青,不受严寒侵扰,坚贞正直;“菊”迎霜开放,不与百花争春,坚毅高雅。寄托了诗人身具傲骨、志行高尚的理想人格。

“云”本無情,“鸟”本无知,却以“无心”“倦飞”出之,实为“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寄托了诗人顺遂心愿、得以远离官场回归田园的愉悦心情。

第四问:回归田园后诗人感受到了哪些乐趣?

与家人团圆,理想人格得以实现之乐。

身心放松,自由自在,饮酒的嗜好得以最大满足之乐。

弹琴、读书,远离世俗纷扰,与知心人交往之乐。

置身自然,纵情山水之乐。

第五问:在这些田园之乐中,有没有渗透其他的情感?小序中有没有与之相照应的语句?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官场“志不获聘”的遗憾。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不得时的忧愁,生命短暂的苦恼。

小序中“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与之相照应。其中的“平生之志”是“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大济天下,名扬四海。而一个“愧”字则点明了壮志难酬的遗憾和归隐的无奈。

所以全诗只有归隐的喜悦是不全面的。既有顺遂心愿、回归田园的喜,也有不得时、深愧平生之志的忧。

陶渊明的“伟大”与“真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自然的热爱,一是对人生的哀伤。人贵真,诗也贵真。

很多作品也因“真”成为经典:

小练2:阅读沈从文的《边城》,感受边远小镇的“美”与“伤”。

小练3:阅读王勃的《滕王阁序》,感受王勃怀才不遇的悲苦与不坠青云之志的乐观情怀。

第六问:“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中“遑遑”的原因是什么?

入仕,衣食无忧,而门阀制度森严,朝中无人,且出身庶族,家境清寒,“济苍生”之志无由实现。归隐,身心自由,率性而为,而生命短暂,心有不甘。归根结底是一个“志”字,是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思想在作怪,所以心神不定,不知何去何从。

第七问:“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中“聊”与“疑”作何解?寄托了诗人的什么思想?

“聊”,姑且;“疑”,疑虑。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吧;乐天安命,又疑虑什么呀!句末是“!”,不是“?”。这是毅然决然的转身,选择了追名逐利与修仙成神的中庸之道,是“仕不达则隐”的退而求其次,是“独善其身”的儒家思想与“顺其自然”“返朴归真”的道家处世主张的巧妙融合。

所以说陶渊明走向了“达观自适”是不准确的,应该是退而求其次的无奈,是乐天安命的自我慰藉,是超越功利的特立独行,留给世人的是他清高脱俗、踽踽独行的背影。

陶渊明从官场走向田园,苏轼从人生的失意走向豁达,李白、杜甫、白居易、辛弃疾、曾国藩……是谁安慰了他们疲惫的心灵?是谁给予了他们选择的勇气?是谁给他们关上了一扇门又打开了一扇窗?

小练4:阅读《逍遥游》,庄子为什么提出“逍遥”学说?

朱则光老师说:“学生的学情永远是教师教的原始出发点,一切为了学生,应当成为教师的课堂生命姿态。”有针对性的、富含思维驱动力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充分发挥《归去来兮辞》在本单元第一课的作用,通过问题的设置引领学生深入解读,让学生着眼于文本,运用学到的阅读策略,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

作者简介:张敏(1973— ),女,北京宏志中学高级教师,北京东城区骨干教师,研究方向为阅读教学。

猜你喜欢

咬文嚼字情感问题
情感
台上
不因人文失语言 要因语言悟人文
试论历史教学中的咬文嚼字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咬文嚼字》2015年十大流行语出炉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