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7-03-28朱美霞
朱美霞
[摘 要]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生活实例、实践操作、各种活动及多媒体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关键词]数学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9-0028-01
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足够的兴趣,一提起数学就感到枯燥无味,加之他们自制力较差、注意力不集中等原因,很难静下心来好好学习数学。而强制性的教学方式永远得不到学生喜欢,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兴致盎然地进行学习。
一、运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比语文教学,数学知识更加抽象化、概念化。要想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师就要善于挖掘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的素材,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数学教材中“角”的概念是“一个端点引发的两条射线”,对于这个抽象的概念,学生很难理解。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创设情境描述“角”的概念:“你们看,老师来了。”教师说完就摆动手臂,让手臂和身体成一个角,并画出角的示意图。“老师看到有的小朋友在荡秋千。”教师边说边画出荡秋千的示意图,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手臂一摆,秋千一荡,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角……”这样教学,学生对角的概念就理解到位了。
二、通过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学习数学知识需借助思维来想象和拓展,而思维又源于日常生活和实践。因此,实践是智慧的源泉,是兴趣的扩展。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把抽象的知识变成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实物,这样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图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剪、动手拼图、动手测量、动手计算等,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这样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多种感官的协同发展,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如果仅仅靠教师单纯的讲述,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剪拼一个三角形,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去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爱上数学学习。
三、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活动中探究,他们就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探究的欲望。例如,教学“比较大小”的内容时,教师可先把全班学生分成两个小组,让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来抽取数字卡片,再把这些数字卡片组合在一起,让学生比较这些数字的大小。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比较数字的大小方法,达到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目的。
四、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好动、好奇的特点,且注意时间短,持续性不长。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具有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等特征,很容易对学生形成感官刺激,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长方形周长公式时,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出示以下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用几根2厘米和3厘米的木棒,才能围成一个长方形?”这时,学生就会发散思维,思考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最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2+2+3+3=10(厘米)或2×2+3×2=10(厘米)。这样教学激发了學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此外,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有趣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中理解和掌握知识,进而使学生喜欢数学、爱上数学。
[ 参 考 文 献 ]
[1] 李红梅.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4):207~208.
[2] 张屹,白清玉,李晓艳,朱映辉,范福兰,谢玲.基于APT教学模型的移动学习对学生学习兴趣与成绩的影响研究——以小学数学“扇形统计图”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6(1):26~33.
[3] 赵凤先.浅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长治学院学报,2008(1):65~66.
[4] 蔡广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1):123~124.
[5] 张琼.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西部素质教育,2016(17):122~123.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