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是有缘却无缘

2017-03-28王贤才

世纪 2017年2期
关键词:日文日语日本

王贤才

笔者是个内科医生。一生学过三次日语,终无所成。晚年回思,觉得那过程还是有点意思的。

第一次学日语,是在沦陷区的上海读小学时。三年级起开英语课。上到五年级,又加开一门日语(听说是校方受到压力,不得已而为之的),每周六节。但是小小年纪,仇日心理也很普遍,谁都不愿学。日语老师是个很和气还有些腼腆的年轻人,说得一口好日语(不知他是怎么学来的),倒很理解我们这种抗拒心理,从不逼我们就范。课照上,书照讲,但从不布置作业,不提问,更不搞突然袭击的测验。真要考试时,先出复习题,写在黑板上,连答案都有了。写完,拍着手上的粉笔灰,若无其事地说了句:“这里面有一题是不考的。”

这就等于把试题都告诉我们了。于是皆大欢喜。记得六年级时考过一道问答题:“兔子和乌龟赛跑,谁胜了?为什么?”当然是用日语写的。我好容易把题目看懂了(其实是蒙的),但却凑不成像模像样的日语来回答,就用中文写上:“乌龟胜了,因为兔子中途睡觉了。”居然也能得分。老师说题义理解不错,回答也是对的。日语考试大抵如此。

不久日寇投降,举国欢腾,满街鞭炮之声,不绝于耳。对我辈来说,还多一份喜悦:不用学日语了。第一次学日语,“缘”尽于此。

不想21年后,我又有“缘”再学日语,那已是“史无前例”时的事了。运动一开始,我就以“摘帽右派”的待罪之身,成了“牛鬼蛇神",扫进了“牛棚”。

开始,我们这些人都发配在门诊部打扫卫生,“改造”思想;当然也有“示众”的意思。后来因楼道贴满大字报,而我们这些人是不能看大字报的,就把我们集中到动物室去检查,反省。其实哪有那么多问题好反省的,枯坐无聊,就想搞点书来看。

但要看书也非易事,哪里找去?只有“偷”了。诸公或以为这人胆大包天,要到新华书店作案去了。其实非也。不过是想看点自己的书。但那也得“偷”,因為我在单身宿舍的那些书早已查封,虽还来不及详查细审,书架上早已横七竖八地贴上了封条。终于有一天,我获准回宿舍取衣物,瞅着没人,居然从书架最下层的边边上,设法“拨弄”出一本书,而又未牵动那些封条。未遑细看,立即用衣服包起。回到动物室一看,竟是当年在北京工作时,在王府井锡拉胡同买的一本日文学习书,可谓“有缘”!

那是本用英文写的学日语的书。买回那书以后,我的境遇就很不顺,还没顾上看它。这个时候也没学日语的心。但是“偷”来的就是它,别无选择。

我是躲在医院动物室最后面的羊圈里看书的。为了保证安全,还不免略施小计,做了一点手脚:把给羊备下的草料摊放在过道上晾晒,有人来时,就能从那窸窸窣窣的声音惊觉,立即把书藏起,换上红宝书。好在这里不止喂得有羊,还养了豚鼠和家兔,臭味和骚腥味混在一起,人们莫不掩鼻而过;轻易不会有人来。

在我把这书读到一半多点时,一个上午,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同时犬吠之声大起(动物室养的实验用狗),就知大事不好。好在早有应变预案,立即将书藏到身边的青石板下,刚捧起红宝书来读时,三位“左派”已冲到我的面前。

没跟我多费话,就把我押出动物室。头儿向我宣读“立即驱逐出境,滚回原籍”的命令。两小时后我被押上火车。所有的书,连同书架,全都没收。那也罢了。倒是那藏在青石板下的书,叫人有些担心。书上有我的名字。发现了,会不会行文过来整我?批斗反省期间,居然偷偷用英文学日语,非同小可,须知美、日都是反动派,性质恶劣!不过这笔账还未算,又被揪回医院批斗,终于升级为“现行反革命”,判刑劳改。到了这步田地,倒是不用再为那点事担心了,又不免为它长眠在青石板下惋惜,也不知它将来还能重见天日否,下场如何。那书还是写得不错的。

但我与日语的缘分未尽。我是在太原一个劳改单位改造的。当局用我一技之长,把我放在监中卫生部门服刑,使我避开了繁重的体力劳动。还有意外之喜:常找我看病的劳改队政委,同意我在狱中翻译一部我心仪已久的美国医学巨著。“文革”期间,大墙背后,竟有这事发生?叫人难以相信。但却是千真万确的。

译书进展平顺,无人打扰。可是译到一节介绍CT的文字时,卡住了。那时CT问世不久,我们这些人不要说用,听也未听过这东西。好容易辗转找到一份有关CT的小册子,是日文的!我使出浑身解数,连猜带蒙,也没能看懂。身边倒有精通日文的“同仁”,就是山西大学历史系的罗元贞教授。罗老那时已是古稀之年,但隔行如隔山,他也看不甚懂,于是建议我还是再学下日语吧。他说学个“哑巴日语”,只求看书,不图说话、写文章,一个月能行。

也只能如此了。罗老是我的病人,住在我管的病房里。每天查完房,我就把罗老请到我的工作室兼卧室(应该说“监舍”),跟他学日文。此公早年留日,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日本史,夫人是攻读中国史的日本女生。学成回国。后来夫人病故,续娶的还是位日本女士。这都是民国年间的事。到了上世纪50年代,日本大批撤出在华侨民,续娶的日本夫人也回国了,因儿女还都留在中国,常有联系。罗老就因此打成“日本特务”,关进看守所。那时抓的人多,看守所人满为患,把他们这些“未决犯”也送来劳改了(罗老最终也是以“未决犯”从劳改队释放回校的)。

这次学日语,教材都是罗老现编现写的。绝对的因材施教,学以致用。那是个很有趣也很愉快的过程。教学之余,我们就以背诵名家诗文的方式休息。两个人互为补充,居然能凑出不少诗词和古文,吟哦赏玩。大约二十来天,“哑巴日语”就粗通了。只是看懂那份日文资料后,我还是继续译书,不想学那日语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就这样轻易放过了。

呜呼,事不过三。明知今生今世,不会再有第四次机会了,也不甚觉可惜。或曰: “前缘相生,因也;现相助成,缘也。”三学日语而终无所成,宁非无缘于斯乎?故曰道是有缘却无缘。惭愧!

(作者为原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政协常委、江西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责任编辑 张鑫

猜你喜欢

日文日语日本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探寻日本
赢在耐心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日本神社
日文花样
智趣
看漫画,学日语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