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傣医药发展及特色
——兼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傣医药学院组建历程与发展

2017-03-27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傣医药学院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7年11期
关键词:南药傣医医药

教育部于2015年4月正式发文批准筹建滇西应用技术大学,2017年5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傣医药学院作为其特色学院由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主办,被列入滇西应用技术大学首批设置的特色学院同时获批,设有傣医学、康复治疗学、中药学三个专业。学院秉承“创办一个学院、振兴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传承一方文化”的办学宗旨,立足傣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努力搭建植根民族民间文化、协同创新的办学体系。建设团队,积极挖掘、传承、发扬傣医药文化,加强科研项目与重点实验室平台建设,积极争取“院士/专家/大师工作站”的建立,助推大健康暨傣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1 傣医药发展

傣族医药学是傣族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和防病治病中总结出的以“四塔”(风、火、水、土)、“五蕴”(色、识、受、想、行)和“解毒理论”等为理论核心的一门学科。已有2 500多年的历史。

上世纪八十年代,傣族医药就与藏族医药、蒙古族医药、维吾尔族医药并称为中国“四大少数民族医药”。傣医“睡药”疗法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国家把傣医执业医师考试纳入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类别之一,与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同步进行,确定了傣医的法定地位。傣医药内涵丰富,不但具有系统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还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诊疗方法,在全国民族医药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民族医药的优秀代表,也是云南省民族医药的主要代表。

傣医药:与其它中华民族医药一样是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十二五”以来,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依托我州民族医药独特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先进适用技术,促进傣医药品精深加工,研发生物制剂、天然保健品等,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化进程,把西双版纳初步建设成为集科研开发、中试孵化、药材种植、生产销售“四位一体”的天然生物药原料基地和傣药南药产业化基地。发展以砂仁、石斛、肾茶、绞股蓝等为主的具有地方民族特色优势的健康保健品,创建知名品牌,使傣药南药产业取得了较大突破。同时,由于傣泰民族在中南半岛及南亚次大陆的广泛分布,傣医药在泰国、老挝、缅甸、越南、柬埔寨、印度等国家也得到广泛应用和认可,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具有较高的认同感和影响力。傣医药是东南亚国家到中国来学习和“寻根”的重要因素。傣医药也是云南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资源。

2 傣医药的研究概况

已研究制定了113种傣药材标准并颁布实施,填补了傣药无标准的历史,为完善国家中药标准体系,保障傣药生产、经营、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和法律保障,为傣医用药规范提供了法律依据。翻译整理出版《嘎比迪沙迪巴尼》、《傣医药学史》、《傣医基础理论》、《傣医诊断学》、《傣医临床学》、《西双版纳傣药志》(1-4集)、《嘎牙山哈雅》(傣医人体解说)、《档哈雅》、《古傣医验方注释》、《傣族常用动物药》、《傣医四塔五蕴理论研究》、《傣族传统方剂学》、《中国傣医药彩色图谱》、《傣族鲜药应用汇编》、《中国傣医单验秘方大全》等30多部傣医药专著。在发掘整理傣医药古籍文献的基础上,收集了7 000多个傣医传统药方。完成国家科技部、中管局以及省州科研课题50余项;获多项省、州科技奖。2016年9月和11月,43种傣药院内制剂和5种傣药国药准字产品,已分别被批准纳入省医保药品目录。傣药制剂至今共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发明专利8项;妇安康胶囊、尿糖消胶囊、乳结消胶囊等10个傣药制剂通过国家专利保护初步审查。州政府与上海交大合作共同设立了西双版纳傣医药发展研究中心;与北京理工大学共同成立了傣医药研究所,研制并开发了具有抗纤维化和解毒排毒作用的保肝胶囊以及温胃散寒,顺气止痛作用的健胃止痛胶囊以及能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起到极大作用(抗辐射)的“龙抗1号”。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与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傣医药学院共建傣医药研究中心。

3 傣医药特色

3.1 傣医理论成熟

傣医药基础理论体系的框架是在既有知识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借用了南传上座部佛教的相关概念来构建的。“四塔”、“五蕴”学说是傣医药基础理论的核心,用以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病理变化,并指导临床辨病用药、立法组方。

3.2 傣药资源丰富

得天独厚的热带、亚热带雨林为傣医药文化的起源和傣族人民的生存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其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特别适合动、植物生长。雨林里植物生长迅速,四季常青,百花盛开,物种繁多,在仅占我国五百分之一土地面积上生长着占有全国四分之一的植物种类,高等植物就有5 400多种,其中珍稀濒危物种300多种,奇花异草、果实树木尽在其中,被称为“植物王国”。西双版纳特有的雨林生态系统更是珍禽异兽的乐园,这里栖息着各种动物2 000多种,其中脊椎、哺乳、水生、两栖动物700多种,鸟类400多种,昆虫蝴蝶近千种,被称为“动物王国”和“物种基因库”。在这片独特的雨林生态系统中,可以药用的就有2 500多种,包括了各种名贵药材,是全5 000多种药用植物的40%,因而又被称为“天然药物宝库”和“傣药王国”。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395个重点品种,仅西双版纳就有208个,占52.66%。目前,已编制《西双版纳州中药材种植产业化发展规划》,积极发挥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成果,积极开展林下傣药南药仿生种植,实现“林药间作,以药养林”。重点发展砂仁、石斛、沉香、薏苡仁、龙血树等道地南药,有序发展重楼、滇黄精、白芨、金线莲、滇龙胆、肾茶、大叶千斤拔、珠子草、美登木、绞股蓝、刺五加、葛根等傣药南药及辣木、诺丽、美藤果(印奇果)等新资源品种,扶持发展姜黄、竹叶兰、叶下珠、傣百解、紫色姜、倒心盾翅藤等特色傣药。

图1 傣族《贝叶经》中记载的傣医学理论

图2 傣医睡药疗法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3 第六届湄公河次区域传统医药交流会

3.3 傣药疗效明显,政府推进傣医药南药研发创新

“未病先解”和治病防病是傣医所具有的理论,傣药南药针对高血压、风湿病、糖尿病、血液病、癌症等免疫功能低下等慢性病、老年病防治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效,治疗效果明显。为积极推进傣药南药的发展,着力加强傣药国药准字品种的深入研究和二次开发。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和科研单位合作,筛选已获国药准字的一些傣成药进行深入研究和二次开发;提升龙血竭胶囊、珠子肝泰胶囊、双姜胃痛丸、肾茶袋泡茶等傣药南药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加强傣医院院内制剂的剂型改造。激活傣医院前期开发中的“休眠”、“半休眠”品种,对部分疗效显著的制剂品种,根据临床使用和患者需求,进行新剂型改造,优化生产工艺、改进剂型,推广临床运用,同时对功效主治进行深入开发研究,积极申报国家新药准字。加快新食品原料和保健食品的研发。以砂仁、石斛、肾茶、辣木、诺丽、美藤果、金线莲为重点品种,积极开发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食品原料或保健食品。

图4 第三届湄公河次区域传统医药交流会

4 傣医药学院合作办学显成效

4.1 搭建合作平台,积极为发展傣医药产业服务

一是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各自的优势,共享资源,形成整体活力,达到学院发展、企业创利、科研机构出成果的合作共赢成效。二是借助合作高校的支持,组织多种形式的论坛、学术交流会、座谈会,为西双版纳傣医药产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为边疆民族地区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

4.2 资源整合出成果

教育部已选派2批4人部属院校高层次人才到滇西大傣医药学院挂职,柔性引进高层次专家3人。上海交大授牌傣医药学院“药学实践基地”;中山大学积极支持傣医药学院发展,将全方位帮扶傣医药学院培养科研人才和学术带头人,整合资源、共建科研平台。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习中心落户傣医药学院,成为北中医远程教育唯一一个在云南成立的远程学习中心。昆明医科大学、云南中医学院以及大理大学派出专家、教授帮助建设师资队伍,开展编制人才培养方案、教材编写等方面的工作。学院与中国医学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光明食品集团云南石斛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院所、企业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编制教材、共建实验实训室,共同开展科研项目申报、研究。目前,参与中山大学申报的国家科技部重大课题获批。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傣医药学院供稿)

猜你喜欢

南药傣医医药
基于SRAP技术分析海南产南药益智的遗传多样性
海南野生南药资源法律保护研究
南药种植开始在精准扶贫中发挥效益作用
传统医药类非遗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名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乳癖67例
名傣医林艳芳临床诊治蛇串疮经验
名傣医林艳芳临床诊治咳嗽经验
名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肠梗阻经验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