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药经典配伍的现代固定剂量组合药探索*
2017-03-27黄成钢
黄成钢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上海 201203)
使用单一药物治疗多因素复杂疾病往往难以获得理想的综合疗效。为此,国际上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组成的“固定剂量组合药(Fixed dose combination drug)”的研发日益重视。近10年来FDA批准的固定剂量复方制剂明显增加。
中药配伍具有悠久的临床应用历史和丰富的文献记载,在研究阐明其主要有效物质和配伍药理机制基础上,有可能作为现代复方药物的重要线索和参考,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固定剂量组合药的一种创新研发模式。
在中药复方研究的诸多难题中,由于成分复杂、数量巨大、结构多样,药效物质的寻找和确定是难中之难。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思路、方法和技术创新。
中药及复方所含成分是否为药效物质,往往需具备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化学上为活性结构;二是在体内(包括肠道)达到一定暴露量。因此,在复方研究中,无论是对复方提取物(体外)还是口服后进入肠道及吸收(体内)的成分分析,除定性鉴定外,还应该做定量分析(往往被忽略),这样才可能从复方海量的成分中选择体内(包括肠道)达到一定暴露量的若干成分(包括原形成分和代谢产物),以及体外含量与体内暴露量之间(包括体内各部位之间)差别较大的成分,作为药理筛选的少数优先目标成分。据此从药材提取或人工合成目标成分进行药效筛选,包括原形成分和主要代谢产物及配伍(原形成分直接提取,代谢产物人工半合成或全合成)。可以化繁为简,大大缩小筛选范围,提高活性命中率。而且,通过体内(包括肠道)暴露量较高的原形成分及其代谢产物的分析和筛选,可为药理机制、毒理机制和代谢机制研究提供直接或间接的化学与生物学信息。
通过多年探索和实践,我们初步建立了“体内外结合中药复方药效物质研究策略”:定性定量分析复方提取物(体外)、门静脉血(吸收后首站,入肝前)、肝脏(代谢及部分药物作用场所)和外周血(出肝后)中的成分,必要时还要测定肠道中成分(口服后,吸收前或不吸收),包括原形成分和主要代谢产物;按上述原则选择部分优先目标成分进行药效筛选(包括单体成分及配伍组合)。在此基础上,进行成分配伍的药效、机理、相互作用、毒理等研究及成药性评价,将古方:或现代验方的药材配伍研发成单体成分配伍,进而开发固定剂量组合药(如图所示)。
体内外结合中药复方药效物质研究策略示意图
采用该方法,本团队已研究确定了多个中药经典药对和方剂的药效成分群。例如,研究阐明了经典配伍知母黄柏的降血糖成分群;研究确定了古方黄芪葛根汤的降血脂成分群;从经典名方百合知母汤找到抗抑郁主要有效成分;从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验方(6味药)中确定了药效成分群等,并以单体成分(包括半合成衍生物)配伍尝试固定剂量组合药研发、或以组分配伍进行组分中药的研究开发探索。
与国外现有固定剂量组合药的研发模式:(主要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已上市药物组合)相比,基于中药经典配伍的成分组合复方药物模式有可能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当然,这样的研发探索性很强,除了研究机构的努力,还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的研发计划布局、审评机构的业务指导和注册法规支持,以及企业的积极参与和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