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7-03-27杨超利
文/杨超利
共享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文/杨超利
共享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价值目标。目前实现这一价值目标还存在着一系列由制度、机制不完善造成的障碍性因素,需要树立正确的共享意识,构建合理的居民收入分配体系,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
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共享发展;新发展理念
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继续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共享发展理念,提出今年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要控制在4.5%以内;完成棚户区改造600万套;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继续扩大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农村招生规模;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提高到450元,等等,城乡居民成为共享发展的主体。但是,社会阶层结构不合理、收入分配不公平、权利不平等等现象的存在,仍然是当前共享发展所要面对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并解决。
共享发展是以全体城乡居民为主体,以发展为前提,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发展成果为对象,以共同富裕为共享结果,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发展理念;以贫困的消除,教育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社会保障的完善,就业创业的增加为主要内容,体现发展的主体性、正义性、公平性以及共富性的发展理念。
一、共享发展面临的问题
●社会阶层分化
当今社会中一些新的社会阶层逐渐分化出来,改变了原来“两个阶层,一个阶级”的状况。如果按照“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来划分社会阶层”,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划分为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这十大社会阶层。[1](P8)从社会阶层的划分标准来看,各个阶层所占有的社会资源是不同的,社会资源占有的不平衡势必不利于共享发展。
在全国城镇就业人数增长的同时,公有制企业产业工人规模急剧缩小,非公有制企业产业工人规模迅速扩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的农民阶层总量急剧减少,由过去占总人口80%以上减少为2015年约6.03亿人;由结构单一、主要从事集体农业劳动的阶层转变为占总人口少数并将持续减少、结构复杂、分别从事不同生产与经营的农业劳动者阶层。与之相应的是私营企业主阶层逐渐发展壮大起来。2015年,全国新登记私营企业421.2万户,从业人员总数达1.64亿人。[2]国家工商总局2015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共有私营企业1684.5万户,注册资本(金)71.8万亿元。[3]全国工商联公布:“截至2015年6月底,全国私营企业1879.8万户,比上年同期增加501.9万户。”[4]尽管工商总局和工商联的数据可能包含了不少小微企业,但也可据此推断目前我国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收入分配不公
一是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差距逐渐扩大。在财富总额中,劳动者报酬的占比大幅下降,而资本收入的占比快速上升,劳动收入与国民收入的比重差距进一步拉大。另外,职工工资增长速度相对于利润增长速度来说较慢。此外,我国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普遍较低。与此同时,资本收入主要集中在富豪手中。2015年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中国有430位十亿美金富豪,其中72位新上榜。[5]占人口少数的富豪却占有全社会大多数的财富。二是行业收入差距比较大。在现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垄断行业监管体系不健全、劳动力市场竞争机制不完善、行政性垄断行业的特殊性导致其职工工资水平普遍较高,电力、通信、烟草、能源等垄断性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是其他行业职工工资的4倍左右。而在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行业工作收入普遍较低,年均增长速度也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是区域收入差距较大。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平均工资数据来看,全社会单位平均工资中东部最高,西部次之,然后是东北部,其中中部最低。如东部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是5.8564万元,而中部地区为4.4851万元;东部地区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的年平均工资是13.304万元,而中部地区只有8.3193万元;东部地区专业技术人员年平均工资是8.1321万元,中部地区为5.4347 元。[6]由此可以看出,东中部地区收入差距比较大。
●权利不平等
一是社会保障不平等。改革开放以后,在城市居民中已经普及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以及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在占中国人口70%以上的农村户籍人口中还做不到完全同等的保障。据有关统计资料,目前我国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仅占农村总人口的9.6%左右,至于失业保障等这种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农民则根本享受不到。二是教育机会不平等。我国基础教育一直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倾向,城乡在基础教育投入上的差别很大。如城市占有大量的师资,而农村一个老师教几门课的现象很普遍。如果再考虑质量上的差别,那么城乡之间的教育差别就更大。高等教育也存在农村生源比例较低的现象。例如,从2000年到2010年北大招收的农村新生仅占10%,到2013年依靠国家贫困地区每年3万个重点大学的照顾名额,北大农村新生比例才提高到14.2 %。[7]三是生命健康权不平等。人人生而平等,这是人类最基本的价值观。我国的《宪法》第二章在“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当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生命健康权受到伤害时,他们获得的赔偿却是不同的,这就是所谓的“同命不同价”。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可以看到城乡赔偿标准的差异化。四是就业机会不平等。受城乡二元就业制度的影响,由于是非城镇户口的原因,农民就业受到许多岗位和职业的限制。一部分农村劳动者通过劳动力市场获得了就业,但大多数农民工所从事的都是薪酬较低的工作,也无法同等地享受各种城市职工的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险制度。
二、实现共享发展的对策
●树立正确的共享意识
正确的共享意识能够指导共享发展的实践,对共享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要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缩小收入差距,完善公共服务等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共享应该是全方位的,不仅包括社会财富,而且包括权利行使与社会生活保障等。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所有人民群众都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同样拥有发展机会和从发展中受益的权利。共享不仅是社会资源分配的需要,而且是社会和谐与团结的需要。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共享意识,使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共同富裕成为人们的共同理念。
●构建公正合理的居民收入分配体系
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发展,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构建公正合理的居民收入分配体系。
初次分配中要注重效率与公平的协调性,减少分配不公。积极推动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一方面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形成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落实最低工资保障机制,构建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另一方面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再分配要努力缩小收入差距造成的贫富分化,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以缩小贫富差距为导向,尽量体现分配的均等化;另一方面要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配之以积极的财政政策,最终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收入分配体系。
●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不仅体现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方面,还包括发展机会、发展成果等方面。
在基础设施方面,我们要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如供水、供电、供暖、交通等;在公共服务方面,我们要整合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加强农村的教育、文化、卫生、科技、体育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完善,努力使均等化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中得以实现;[8]在发展机会方面,通过大力支持城乡劳动者创业,进一步提高城乡劳动者的就业机会与发展能力,积极创造更多的农村劳动者就业创业的机会,通过制度化设计实现同工同酬;在发展成果方面,努力统筹城乡发展,通过转移支付等制度化方式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与居住条件。
[1]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2015年度全国市场主体发展、市场竞争环境和市场消费环境有关情况[EB/ OL].http://www.cicn.com.cn/zggsb/2016-01/14/ cms81468article.shtml,2017-04-13.
[3]2015年5月全国市场主体发展报告[N].中国工商报,2015-06-12.
[4]2015年上半年关于会员和组织发展情况的通报[EB/ OL].http://www.Acfic.org.cn/ web/c_00000001000300010 0030003/d_41984.htm,2017-05-15.
[5]胡润全球富豪榜[EB/OL].http://biz.zjol.com.cn/system/2016/05/14/021150405.shtml,2017-05-26.
[6]郭涛.2015年各行业年平均工资[EB/OL].http://biz.zjol.com.cn/system/2016/05/14/02 1150405.shtml,2016-05-14 .
[7]为什么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不断降低[EB/OL].http:// learning.sohu.com/20150205/ n408698999.shtml,2015-02-05 .
[8]李楠,陈晨.以共享发展理念引领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3).
责任编辑董金荣
K02
10.13784/j.cnki.22-1299/d.2017.04.005
杨超利,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