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回归 教师的希望
——有感于襄阳市“隆中名师”、“隆中名校长”评选
2017-03-27湖北省枣阳市第三中学张荣贤
□文/湖北省枣阳市第三中学 张荣贤
理性的回归 教师的希望
——有感于襄阳市“隆中名师”、“隆中名校长”评选
□文/湖北省枣阳市第三中学 张荣贤
新修订的“隆中名师”、“隆中名校长”的评选条件降低了,使更多的教师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评选出的名师,更加名副其实。落选的教师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提高自己,使之早日成为“隆中名师”。条件的降低,使我这个具有“专科学历”的教师得以参加评选并见证整个评选过程。在参评的过程中,让我感慨和感动的不仅是条件的降低,还有面试程序的合理,过程公开、透明;专家评委重能力,轻形式的作风超出想象。
降低;参评;合理;分开;透明;能力;形式
两年一度的襄阳市“隆中名师”、“隆中名校长”评选终于落下帷幕。作为一名襄阳市“隆中名师”评选的参评者,见证了这次评选的全过程,有太多的感慨和感动,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分享。概括起来就是:理性的回归,教师的希望。
感慨感动一,我也能参评襄阳市“隆中名师”的评选了。
二O一六年八月初的一天,学校潘书记给我打电话说:“张教师,学校准备推荐你参加今年的襄阳市‘隆中名师’评选,请你认真准备”。
我调侃地回话说:“潘书记,我在你心中早已经是‘名师’了,还用参评吗?”接着我提醒到:“书记你难道忘了吗?连续多年的评选,我都没能参加的原因吗?我可是专科毕业呀!”
书记有些激动地说:“降了!降了!你怎么不认真研读今年的评选条件呢?”
我抱着怀凝的态度认真、仔细、一字不差地阅读了今年新修订的评选条件。其中最让我兴奋的是必备条件之一,由往年“要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降为“具备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这一条件太让我刻骨铭心了,多年来就是因为这一条件,把我和我相同学历的众教师排斥在参评的行列之外。真没想到这一条件会降低。所以今年通知下发后,我抱着自己的老观点,根本没有认真地看文件,若不是潘书记的提醒和关心,我将失去一次重要的机会。
怀着兴奋的心情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研读完“通知”内容。我惊奇地发现,不仅学历标准降低了,取得的职称标准也由原来的“具备中学高级及以上职称”降为“具备中学一级及以上职称”。这一条件的降低,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我这位高级教师,要与中学一级教师同台竞争,意味着对手的增加、难度的加大。转念一想,对手增加了,参评教师增加了,“隆中名师”的含金量不也随着增加了吗?
教师的本职是教书育人,学历的高低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促进作用,但不是决定性的作用。襄阳市在“隆中名师”评选中率先放弃唯学历、唯职称的思维,让更多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教育教学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尤其是年青教师提前进入名师评选的行列,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另外,降低评选条件,相当于把更多的教师放在一个平台上进行竞赛,评选出的名师,更加名副其实。落选的教师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提高自己,使之早日成为“隆中名师”。
感慨感动二,面试程序合理,过程公开、透明。
经过县市的筛选、淘汰,我一路过关斩将,顺利地通过了县市高达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淘汰率,进入第二轮的襄阳市级评选。又经过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淘汰,顺利地进入第三轮的襄阳市级面试环节。
二O一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晚七点半,我收到枣阳市教育局转发的短信通知,内容简短地告诉我,我已经进入面试环节,再就是带一本指定的教材,于第二天上午八点半之前赶到指定的地点参加全市面试。
第二天,当我踏着八点半的钟声,刚想跨进面试的大门时,一名工作人员把一个崭新的信封递到我的手中。我不知所措地接过信封,工作人员说道:“老师,请把您的手机关机后装入信封中,并在信封上写上您的姓名,交给我们工作人员,面试结束后,您再从工作人员处取回您的手机,请您配合。”上交手机后,按工作人员的引导,按理科、文科、校长三个组进行抽签。短短数分钟,我由一名参评教师转瞬间成了“理科九号考生”。这一称号一直沿用到面试结束。
从接到短信中短短数语,到手机关停、再到理科九号考生的代号。把所有进入面试现场的参评教师都放在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平台上。能力和风采只能靠自己展现。
感悟感动三,专家评委重能力,轻形式的作风超出想象。
面试主要分两个环节,一是每位考生有三十分钟的时间进行备课,写教案;二是每位考生有六分钟的时间,在专家评委面前现场说课。
上午大约十点半左右(推断时间),候考室传来消息:“文、理科组中的九、十、十一、十二号考生,现在到备课室进行备课。”我和其它七名考生一起,凭身份证进入备课教室。工作人员首先要求并检查考生所带资料,只允许带一本相关学科的教科书,并且书中所放的纸片全部拿出。再由工作人员分发试卷,说是试卷其实就是三张A4白纸,并口头告诉考生各自备课的题目。备课至二十五分钟时,监考教师提醒各考生:“备课时间还有五分钟。”三十分钟刚到,监考教师开始收备课稿。考生进入说课候考室,在另一组工作人员的监督下依次进入面试考场。面试要求考生完全脱稿,用六分钟时间,把自己备的一节课进行说课。
面对数十人的专家评委,我开始了纠结的说课发言。
所说课程对我来说非常的熟悉,说课的模式我也烂熟于心。为什么我还那样的纠结呢?如果按照说课的环节和我对说课内容的把握,我自信能说出一节好课。但我是一个不拘形式的人。平时在两个不同的班级上课,甚至是上下节课,我采用的模式就完全不同。再加上我多次参加我市化学优质课的评委工作,对老师们在说课中没有创新,严格按说课模式进行的说课,我听起来总有一种不快的感觉,因为我认为凡是层层推荐出来参加优质课评选的老师都是相对优秀的,我最希望听到他们对教学过程的处理等。不按模式说课,我又担心评委挑我的不是,认为我说课的环节不全而影响我的进级。这对我这个五十四岁的老教师来说,这次评选真的是最后的机会。
纠结着步入面试考场,在数十名专家评委的注视下,现场已经不允许我再思考是按说课的一般模式进行还是按着自己的思路进行。情不自禁地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说课,一切顺其自然吧。
首先我说了这节课的新课引入:用PPT展示几种漂亮的钻石,再让学生把手中的铅笔在纸上反复摩擦后形成粉末,两者作比较。在学生不知所以时,告诉学生:你知道吗,屏幕上展示的漂亮的钻石和你们手中的铅笔芯的粉末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它们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学生听到这里,个个大吃一惊,怎么可能?是真的吗?我想要的就是这样的结果。通过这样的引入让学生想学,必须学,马上学。
接下来,我用两支大小、形状相似的萝卜作模型。一支用刀切成十片左右,再依次叠放在一起,看起来还是一支完整的萝卜。然后用力去推两支萝卜,结果,切片的萝卜轻易的滑开,没有切过的萝卜已然坚固。用两支萝卜分别代表石墨的层状结构和金刚石的网状结构,以此来突破难点。
重点的巩固我让学生观看PPT图片的展示、归纳金刚石、石墨和木炭三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让学生第一排检查他们所在列的学生,最后第一排学生由教师检查,依次类推,让这些重点内容做到当堂巩固。
常识性的知识C60等知识点,让学生自己看书、理解和掌握。
然后是板书和课后反思。
说课至此,本该结束,小心眼的我又补充说:我这节课是在说课的过程中,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并没有按“传统”的说课模式进行,下面我把说课的模式再给大家说一下。
专家评委打断我的话说:没有必要了,我们都听懂了。
当第二天接到学校转来的通知,让我准备参加“民主测评”环节时,我才知道面试已经通过。说明我不拘模式的说课方式,得到了专家评委的肯定。我对专家评委的务实能力感到敬佩。
通过修改参评条件,面试环节中我的纠结以及最后的评选结果,足以说明今年襄阳市举行的“襄阳市隆中名师评选”更加的理性、务实。如果能参评上,说明自己真的在一些方面做出成绩;如果没有评上的教师,也一定口服心服。同时没有参加评选的教师也一定能看到希望,按名师的标准要求自己,也一定会尽早成为一名“名师”。这才是“隆中名师”评选的本意。
期待着更多的“襄阳隆中名师”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