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惠多多医改带来“满满的幸福”

2017-03-27策划本刊编辑部

家庭医药 2017年24期
关键词:家庭医生公立医院药品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邱婷婷

医改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重大经济举措。近来,有关医改的“中国好声音”不断传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城乡群众超过13亿人、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全国80%以上居民15分钟内可到达最近医疗点……随着我国医改持续深入推进,群众的幸福“获得感”不断增强。

2017年10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医疗联合体建设进展情况汇报。会议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各地各部门把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医联体建设作为重要抓手,着力创新机制,狠抓政策落实,进一步破解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造福亿万群众,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

中国医改成绩斐然 惠及13亿人

以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社会提出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为分水岭,2009年之后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被称为新医改。中国新医改护航“健康中国”,改革带来的健康红利正在惠及全民。

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社会公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下面简称《意见》)。4月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这标志着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式拉开帷幕,即新医改启动。

《意见》明确,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2013年8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时提出,“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式解决办法……致力于实现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习近平还先后10次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医改情况汇报,审议医改重大政策文件,对重大事项作出决策部署。

中央先后出台50多个医改重大政策文件,初步搭建起“病有所医”制度框架,及时总结推广地方改革经验,在基础性、关联性、标志性改革方面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和突破性进展。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投入持续增长,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连续下降,目前已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全民健康覆盖目标,即中低收入国家居民个人卫生支出比例不超过30%。

中国已建起一张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覆盖率达98%,惠及13亿人。医保人均补助标准从2012年的240元提高到450元,政策范围内门诊和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50%和75%左右……

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实现整合;全国已有90%以上地区实现医疗救助与医保一站式结算;31个省份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基本实现各省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健康扶贫工程已分类救治贫困患者260多万人……与此同时,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提速扩面,以药补医机制加快破除。2017年9月底前,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2012年在311个县(市)启动试点,2015年,已在全国1977个县(市)全面推开。

我国优化调整医疗资源布局,80%以上的居民15分钟内能到达最近医疗点。2016年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22%,慢性病等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38%以上。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全覆盖。

国家卫生计生委的一项评估显示,居民和医务人员对分级诊疗满意度分别为85.2%和81.4%,67.9%的居民表示会首选基层就诊。为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我国已招收培养全科医生3.7万人,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已达20.9万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已有1764家三级医院牵头组建了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占全国三级医院总数的八成;已有321个地级以上城市开展医联体建设试点,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总数的94.7%。

大病保险方面,自2012年开始试点,2015年实现全覆盖。截至2016年底,大病保险业务累计支付赔款超过300亿元(不含后续赔付准备金),个案最高赔付111.6万元,大病患者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全国平均为70%左右(青海等地达到80%)。

药品改革也是多点发力,价格虚高趋势得到控制。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全面实施并向大医院延伸,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对部分专利药品、独家生产药品由国家开展价格谈判,首批谈判药品降价50%以上。

保基本、兜底线:构建中国式医疗卫生保障网

重庆,南川区南城街道。

2017年初,深度贫困户周洪方因病住院,医药费花去7500多元。出院时,按照城乡居民医保、大病医保叠加共报销了5600多元,自付不到2000元。

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攻坚方向,中国医改坚持“保基本、兜底线”的方针,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放在心中、扛在肩上。

在地处西部的重庆,约1/3贫困户因病致贫,不少群众“病倒一人,拖垮全家”,是扶贫面临的最大难题。为此,重庆整合医保、民政等多重资源,建立“城乡居民医保+大病补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多项保障衔接,提高了保障水平。

“要不是医疗保险报销大头,否则真不知道哪儿去筹这笔医疗费。”周洪方说。

从小山村到大城市,近年来,一张覆盖全国的医保网络逐步成型,成为我国医改最大的亮点之一:全国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群众看病安全网更牢固;医保人均补助标准从2012年的240元提高到今年的450元,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医保向弱势群体倾斜,体现“救贫困、救急难”的托底功能。

如今,这张保障网的公平性、可及性还在不断强化:我国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年内实现整合,城乡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全国已有90%以上地区实现医疗救助与医保一站式结算,报销更加便捷;健康扶贫工程已分类救治贫困患者260多万……

针对公众多年反映的一卡通异地就医报销难问题,如今也有好消息传来,“我国已基本实现各省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31个省份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让医卫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正在成为现实。”国务院医改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强基层、补短板:让“健康红利”惠及基层百姓

在杭州市桐庐县富源村,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农民蔡柏英现在可以足不出村,享受名家“就近”坐诊。

富源村卫生室最近装上了远程会诊系统,像蔡柏英这样的患者,通过视频系统,能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签约专家实时连线,交流医疗信息,实现科学诊治。“借助医联体网络,通过远程会诊、临床影像查阅等信息平台以及医院间‘双向转诊’渠道,杭州市级优质医疗资源可辐射到最基层的村社。”杭州市卫计委主任滕建荣称。

过去,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卫服务“薄弱在基层,短板在农村”,这样既使“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又加重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民生难点,就是医改重点。“破解大医院‘拥堵病’,建立有序的就医秩序,关键是要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均衡布局。”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贺胜介绍,近年来,我国不断强化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并以分级诊疗为突破口,畅通患者转诊、医疗信息流通渠道,让“健康红利”惠及全民。

要让大医院“愿意放”、让患者“下得来”,还要让基层“接得住”。为此,2017年我国还将培养全科医生2.5万人以上,加快基层健康产业发展,优化基层医疗机构中高级岗位比例,增强岗位吸引力。

“促进优质资源下沉、重心下移,首要就是要通过改革来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表示,分级诊疗制度是解决目前中国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的重要举措。《中国医改发展报告(2016)》指出,2016年中国分级诊疗试点成效初显。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和266个地级市启动试点,探索医联体、医共体等多种分级诊疗模式,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22%以上,重点人群达38%以上。

根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清单,今年内我国分级诊疗试点和家庭医生服务年内将扩大到85%以上的地市;到2020年,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一系列改革“组合拳”还在不断落地:完善家庭医生签约制度,2016年全国慢性病等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已接近40%;强化基层能力建设,1400家三甲医院对口支援3700多家县级医院,全国县域内就诊率已超过8成……

近年来,依托“强基层、补短板”种种举措,“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的合理就医秩序逐步形成,在破解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上,贡献中国式的解决方案。

建机制,求突破:疏通梗阻力争医改新成效

长期以来,公立医院“以药补医”的现象,是我国医疗领域的一大顽症,也是全国医改着力破解的难题。

“通”则“不痛”。要啃下改革的“硬骨头”,离不开体制机制的重构和突破。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轨道,国家医改开出明确“药方”,即“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进一步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体制,破除旧机制,建立新机制。

今年4月,北京市“先试一步”,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取消药品加成,公立医院以药品进价销售给患者,多项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体现“技有所得”,医保支付和财政补助同步跟进、无缝衔接……

医药分开,患者看病费用,特别是药费究竟有多大变化?需要长期用药的慢性病患者受影响很明显,因而期待更大,体会更深。他们的药方变化以及他们的感受,是我们观察医药分开改革效果的一扇窗口。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国家卫生计生委等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医改联合研究报告指出,全国现有慢性病患者近3亿,癌症、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已成为最主要的健康威胁。2015年,国家卫计委还指出,由慢性病导致的疾病负担占到总疾病负担的近70%。从4月8日开始,慢性病患者在北京取消药品加成的3600多家医疗机构看病,能节省多少药费?如何节省更多药费?原因都有哪些?一个个慢性病患者的药方,就是医药分开改革成效的一个个“代言人”。

宣武医院药学部主任闫素英拿出的一张开有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等慢病的三种常用药药方显示,医改政策实施前,这张药方划价显示需要付费332元,而新政实施后药品零差率销售,加之阳光采购进一步压缩了水分,3种药的价格降至260元左右,这意味着该名患者节省70元药费。332元的药费,一下子减少了70元,降幅在两成以上。

4月8日,卫生部北京医院,常年患有冠心病的81岁张奶奶来开药。在医改之前,她买相同数量的中成药,需要800多元,现在只要500多元。

63岁的董女士是一名慢性病患者,患有糖尿病、血脂异常,血压也不太稳定。4月8日,她来医院就诊时对比了一下价格,发现自己常用的胰岛素价格从原来的60多元下降到50多元。

“在中国医改大版图中,取消‘以药补医’,涉及深刻利益调整,事关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是深化医改的重中之重。”王贺胜说。

改革深一步,群众获益就多一点。数据显示,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全国公立医院药占比已由2009年的46%下降至目前的40%,减轻了群众医疗负担。2017年我国公立医院将全面取消药品加成,预计还会患者节省药品费用600多亿元。

全面开展公立医院薪酬改革,确保医务人员“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严控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药品购销“两票制”在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全面推开;全力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医保付费总额控制……中国医改正在向更深领域更广层面迈进。

【编后】“医改”不仅与当下社会经济状况有关,而且涉及很多历史性问题,还受到公共卫生管理、社会保障制度、人口结构、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市场机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政府强力推导下,我国2009年确立的“新医改”方针和策略逐步得到落实和实现,并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使得“医改”进入了由打好基础转向提升质量、由形成框架转向制度建设、由单项突破转向系统集成和综合推进的新阶段。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体制层面问题得到根本性改变,医改壁垒将一一被攻克。

猜你喜欢

家庭医生公立医院药品
家庭医生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有个头疼脑热先想到家庭医生”带来启示
家庭医生 中国式签约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
离开公立医院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