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城镇化
——承德市农村就近实现城镇化调查报告
2017-03-27魏战刚
魏战刚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思想政治教学部,河北 承德 067000)
家门口的城镇化
——承德市农村就近实现城镇化调查报告
魏战刚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思想政治教学部,河北 承德 067000)
作为环首都贫困地区代表,地处冀北山区的承德经济基础薄弱,城镇化水平较低,以新型城镇化建设来统筹承德市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应有之义。通过选取承德市五个县的四个典型村和一个典型镇为调研样本,对比研究就近城镇化较好的样本与就近城镇化较差的样本,分析承德市农村就近实现城镇化的困境,提出承德市农村就近实现城镇化的思路、原则和具体路径。
城镇化;农村;调查报告
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城镇化发展形势,明确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会议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渠道,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2014年,河北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和《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推动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党和政府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广大人民群众翘首期盼,学界对新型城镇化的研究也日趋深入。
河北省承德市地处冀北山区,农村地区广泛,经济基础薄弱,城镇化水平较低。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城镇化率达到56.1%,河北省镇化率达到51.33%,承德市城镇化率仅为44.77%,比全国城镇化率低11%,比河北省平均水平低6%。位于山区的承德农村, 如何通过发挥自身优势、改变劣势来推动城镇化进程, 已成为承德市当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提高城镇化率,实现广大农村的城镇化,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人口转移型城镇化,主要表现为现有城市扩张及农村人口进城;二是农村就近城镇化,也称家门口的城镇化,即农民在原住地一定空间半径内,依托中心村和小城镇,通过发展生产和增加收入,发展社会事业,改变生活方式,过上和城市人一样的生活[1]。
2014年9月以来,课题组成员利用驻村帮扶等机会,对承德市部分典型农村家门口城镇化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承德市农村就近实现城镇化的困境,提出对策,助力城乡统筹,加速推进承德新型城镇化建设,让农民受惠,为承德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砖加瓦。
1 调查基本情况
课题组成员有省委省政府选派的优秀驻村帮扶干部,也有长期从事三农问题研究的学者和教授,他们深入走访,广泛调研,对部分典型农村(围场燕中村、承德县涝洼村、滦平县周台子村、宽城南天门村、平泉县卧龙镇)家门口城镇化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
在研究方法上,课题组选取承德市五个县的四个典型村和一个典型镇为调研样本,对比研究了就近城镇化较好(平泉卧龙镇和滦平周台子村)的样本与就近城镇化较差(围场燕中村、承德县涝洼村、宽城南天门村)的样本,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分析方法和手段,采取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思路,将对国家、省、市、县对新型城镇化指导思想的理论解读与承德市部分典型村镇的实证分析相结合,突出承德市应用对策研究。同时,课题组重视农村一线专家的意见,采用专家咨询法,邀请农村扶贫干部和村两委班子成员等土专家召开座谈会,倾听他们对就近城镇化的看法,确保调查报告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2 调查结果
2.1 农民群众对就近城镇化的认识还不到位
调查问卷显示,中老年农民普遍欢迎就近城镇化这种方式,认为这新型城镇化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农活顾得上,不用背井离乡,就近享受到更好的居住环境和教育医疗购物等公共服务,是好事。但是受固有思想影响,大家普遍认为,到城市里才有更多的机会,最好去北京、天津这样的大城市,去承德市也行。年轻人都在编织自己的城市梦,认为待在老家是窝囊的表现,老弱病残孕才待在村里。以承德县涝洼村和围场燕中村为例,涝洼村总人口1 256人,其中劳动力人口750人,常年在承德、北京、天津等地打工就有390人,超过半数;围场县燕中村,全村共有7个居民小组,自然营子分散,总人口1 032人,劳动力500余人,其中外出务工300多人(达到60%),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内蒙和河北省内,主要以简单体力劳动为主。而事实上,这些农业转移人口到城市后,由于种种原因并不能融入城市,在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等方面还保留着农村时的习性,日益孤立与边缘化。
2.2 部分基层干部对就近城镇化有畏难情绪
农村许多县乡干部认为就近城镇化难以推广,发展地方产业困难重重。因此,他们更热衷于发展规模化的城市经济,对小城镇和小集镇关注度不高,在制定政策上也是一味地偏向县城建设,这在客观上鼓励了异地城镇化的推进和农民向城市的迁移,严重阻碍了农村就近城镇化的进程,阻碍了农村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2.3 产城融合乏力,导致农村就近城镇化发展内生动力不足
产城融合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产业支撑是就近实现城镇化的核心,所以,发展符合地方特色的工业是农村就近城镇化的立身之本。然而,遗憾的是,承德市许多农村工业基础薄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绝大部分地区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只有滦平县周台子村等少数村基本完成了工业化或者处于工业化后期,绝大多数农村企业的稳定性较差,对农业转移人口吸纳能力很弱。以围场燕中村为例,因为地处坝上地区,产业基础极其薄弱,全村没有任何矿产、旅游资源和村办企业,没有任何乡村旅游项目,没有任何集体收入,是典型的贫困山村,农业产业现代化和规模化明显不足,是典型的空心贫困村。
2.4 乡镇一级政府权责不匹配,直接导致农村就近城镇化后劲不够
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政府机构,多采用直接服务于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的管理模式,总体上说,这与我国以前农业大国的发展定位是基本适应的。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化的推进,部分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呈规模化集中化发展趋势,农村就近城镇化成为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乡镇一级政府不但要承担服务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的原有职责,还要负责引导和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2]。然而,事实上,乡镇政府承担了太多的事权,却没有足够的财权、税权和规划权。仅仅定位于服务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的原有基层乡镇政府管理模式显然不能适应农村工业化和就近城镇化的需要。农村就近实现城镇化需要多方面的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教育和医疗等都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但这都不是当前管理模式下的乡镇政府能够解决的。
3 对策分析
3.1 紧紧抓住国家、省、市会议精神,牢牢把握正确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2014年,河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指出了河北省城镇化的发展目标。承德市也与2014年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发展形势,出台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施意见》和《承德市城乡规划管理若干规定》等文件。上述文件为研究承德农村就近城镇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依据。
3.2 坚持以产业发展为突破口,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规模才能出效益,农村必须改变分户经营的小农式传统生产模式,以产业发展为支撑,推动产业布局调整,形成产业链,凸显规模效应。具体来说,就要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有资源基础的,就发展特色产业。承德农村有着比较丰富的矿产、水力、风能等资源。因而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开发优势产业。承德农村可围绕畜牧、果品、蔬菜、食用菌等主导产业建成特色产业园区,如平泉卧龙镇,就以食用菌为突破口,形成规模化生产,有效实现了就近城镇化。可根据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围绕时差菜、食用菌、马铃薯、水稻、玉米等建设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龙头企业。 有工业基础的,就发展工业企业。如滦平县周台子村,就花大力气对传统铁选产业改造升级,寻找新机遇,拓宽和拉长产业链,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有交通、生态方面优势的,就发展休闲旅游业。如宽城南部的南天门村,林果资源丰富,紧邻出海公路和省道,可以充分发挥乡村旅游的产业带动能力,把农村风情风貌、农民劳动生活作为旅游资源,形成旅游产品并推向市场,拓展农业生态功能,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道路。承德部分农村可围绕山区特色的农产品,开展以“吃农家饭、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的采摘观光游。部分农村可围绕温泉、溶洞、森林公园、草原等丰富的旅游观光资源发展生态旅游[3]。
3.3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发挥能人引领作用
课题组调查发现,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发挥得好的地方,通常政通人和,产业兴旺,各种经济社会事业蒸蒸向上,农村就近城镇化水平较高,平泉卧龙镇和滦平周台子村就是典型。以滦平周台子村为例,该村在优秀共产党员范振喜同志的带领之下,实现了华丽转身,由原来那个一穷二白、外债缠身的贫困村发展到拥有十几亿元资产、年收入4 0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3万元的现代化“全国文明村”。全村劳动力全部实现就地就近务工,另外还安置村外劳动力1 300多人,村民家家住楼房,幼儿园、超市、文化中心、水上公园、图书室、卫生室一应俱全。反观围场燕中村这个典型的空心贫困村,则陷入无人愿意当干部、村民一盘散沙的窘境。学习借鉴周台子村就近城镇化的经验,就要充分加强农村班子建设,把能人发动起来,把党员干部发动起来,建立容错机制,允许党员干部和农村的能人去干事创业,不怕犯错误,只要能带领广大农民发家致富,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就大胆尝试。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的基层村集体领导班子队伍。
3.4 要传承优良民风,不断提升村民素质
要引导农民传承优良民风,寓教于乐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订制标准,树立典型、经常监督、明确奖惩的办法,定期不定期开展“精神文明标兵”、“五好家庭”等创建活动。通过修建村民文化活动中心、组建艺术团、举办村民文化素质提高班等方式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改掉陋习,提高素质。
总之,推进农村就近城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协同推动,要重视科学规划,明确发展方向,重点发展特色产业,不断推进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切实发挥能人引领作用,同时建立健全农民技能培训力度,牢牢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解放思想,努力实现以“美丽乡村”为目标的农村就近城镇化建设。
[1] 杨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就地城镇化模式优化路径分析[J].商业时代,2014,(17):43-44.
[2] 焦晓云.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就地城镇化的困境、重点与对策探析——“城市病”治理的另一种思路[J].城市发展研究,2015,(1):108-115.
[3] 齐玥.农村就地城镇化路径探析——以河北省承德市为例 [J].世纪桥,2015,(3):81-82.
Investigation of Urbanization of Rural Areas in Chengde
WEI Zhan-gang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hengde Petroleum College,Chengde 067000, Hebei, China)
Located in the north mountain region of Hebei Province, Chengde has a weak economic foundation and a rather low urbanization rate, representing those developing regions which surround the capital of China. It is necessary to co-ordinate the urban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ogether with social development via the wa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ization. An investigation is made on the samples of the four typical villages and a typical town from five countries in Chengde city for comparison the good way with the poor wa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ization. Analyzing the plight of the wa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ization, the paper proposes the ideas, principles and specific paths to achieve the higher rate of the urbanization in rural areas of Chengde city.
urbanization; villages; investigation
2016-09-29
魏战刚(1978-),男, 陕西户县人,讲师,硕士 ,主要从事思政课的教学与研究工作,E-mail:fccok@163.com。
F291
A
1008-9446(2017)01-009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