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协调 协同发展 促进区域均衡
——北京市朝阳区十八里店学区教改纪实
2017-03-27陈春红
文|陈春红
统筹协调 协同发展 促进区域均衡
——北京市朝阳区十八里店学区教改纪实
文|陈春红
>>北京市朝阳区教委朱宝敏副主任与陈春红理事长为工作室揭牌
在北京市朝阳区教委学区化改革大背景下,2016年1月18日,朝阳区十八里店义务教育学区发展理事会成立。理事会包含了原十八里店学区所辖的8所小学,又融入了4所中学、4所小学和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十八里店小学校长陈春红担任理事长,华侨城黄冈中学校长徐超担任副理事长。
义务教育学区成立后,管理模式也相应由“管理”向“治理”转变。理事会主要职能是为学区内的学校提供服务,帮助学校发展建设,服务职能的比重远远大于管理职能,学区的管理职能主要通过统筹协调的方式落实,具体说,就是重点围绕区域发展规划、教育资源使用、教育教学研究、特色人才培养四个方面实施统筹协调。如何通过四方面的统筹,使学区内各学校扬长避短,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形成一个优势联合的教育发展组合,我们一直在思考,在践行。
统筹学区发展规划:成立机构 导航方向
形成组织管理机构 组织管理机构在学区化改革推进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使学区“五位一体”体系下的责权更为清晰,使大家明确有些什么工作,谁去做,承担什么责任,具有什么权力,与组织结构中上下左右的关系如何。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由于职责不清造成的执行障碍,保证工作的扎实稳步推进。
制定区域发展规划 为了不断提升学区优质均衡水平,学区引领各校对学校的办学优势与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诊断分析,结合学区所属各校的发展愿景,初步制定了《十八里店学区三年发展规划》《校园文化建设三年行动规划》《科研工作三年发展规划》,力争做到整体构建,校校精彩。
盘活优质教育资源:建立机制 逐步深入
以“协作、互补、共享,联动、务实、发展”为宗旨,我们将工作的着力点定位为盘活学区内的教育资源,基于学区发展现状,采取了从机制建立入手,逐步深入的方式。
从精品课程入手,初步建立品牌课程共享机制学区内的每所学校的实际情况不一,校风、教风、学风、文化传统、特色优势千差万别。各学校应传承各自优秀的办学传统和校园文化,保持鲜明的办学特色,不断强化自己的优势项目,推动差异合作。为了建立这样的优质教育动态生成机制,为内涵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学区以打造精品课程为抓手,以课堂为主渠道,积极开发精品课程,制定精品课程共享方案,对精品课程实行动态管理,初步建立了品牌课程共享机制。
经过一年的筹备,2016年11月,学区启动了首届小学精品课程评选认定工作,经过听精品课,听学校汇报,现场展示,学区共评审出15门精品课程,并在12月召开了隆重的精品课程表彰认定大会。这次精品课程认定大会开启了学区内课程资源共享的新篇章。
对于认定的学区精品课程,按照由近及远、由少到多的步骤在本次认定的15门精品课程中,推出四门精品课程在学区内推广。如十八里店小学以武术为龙头,武学整合,将活动课程化,把武术特色发展与自身学科结合起来,做到以武促学,四个结合(明确目标与分层要求相结合;培养兴趣与培养特长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传承武之德,武之形,武之韵,武之美,形成系列校本教材,打造了学校精品课程。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朝阳实验小学将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相结合,重点打造科技特色课程。学校将科技课程分为基础类(科学、劳技等)、拓展类(创客空间、科幻画我创作、小小科学家等)和发展类(探秘机器人、金鹏科技论坛、航模等)三个层级,力求把科技意识渗透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田华小学立足学校实际,利用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版画校本课程,发展学生动手动脑等综合能力,触动他们的情感共鸣,更推进了学校特色和品牌的创建。老君堂小学围绕“责任育人”的办学理念,探索将篮球特色活动与特色课程开发进行整合的途径,挖掘篮球特色活动中的促德、益智、塑心、健体的因素,推动篮球校本课程不断完善、成熟。这些课程体系完备,不受地域限制,师资限制,操作性强,各校使用起来得心应手。
为了逐步达到1=15甚至于1>15的效果,我们将课程经验编辑成册,成熟的教材下发给各校,建立了精品课程教师库。各校可以根据需要,采取请进来,走过去的方式,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交流活动。1所学校1门精品课程,通过分享,收获15门,以后将逐渐扩大课程的受益面,带动全学区的课程改革。2017年,学区拟以10%综合实践课程为抓手,开展系列研究活动,将牌坊小学、新升小学的成熟经验在学区内推广,将已有的成果在学区内呈现,这样,受益的将是成百上千个师生,其意义远大于课程本身。
从走进课堂入手,初步建立中小学段融通机制义务教育学区与原小学学区相比,最直观的变化就是中学的加入。从长远的发展看,中小学的融通是促进学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探索中小学无缝衔接的培养模式,我们加强了小学高段和初中低段深入融合方式与途径的实践研究。2016年3-5月份开展了5场小初融合暨初三年级系列复习课研讨会,小学高年级教师走进初中课堂进行教学交流、研究活动。活动的开展初步打通了中小学段互相融通的壁垒,搭建了中小衔接,共同研究的桥梁。
从优质师资入手,初步建立骨干教师共享机制统筹人力资源管理,整体协调优质师资也是学区化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学区建立了骨干教师人才库,将区级以上学科骨干教师分布情况进行了梳理,拟于2017年开展一次名师互访、名师开放课等活动,实现学区内部优质师资共享,进一步锤炼教师,打造名师队伍。
创新教育教学研究:龙头带动 多元联动
把学区建成一个教育的联盟协作体,做到学区内所属学校共存共荣、共享共赢,强化互通有无,是学区的一个重要工作方向。为促进学区的可持续均衡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区的整体引领功能,我们确定了“学区统筹规划,立足实际,龙头带动,多元联动,促进各校可持续、均衡发展”教育教学研究整体工作思路,努力构建学区内所属学校共存共荣,共享共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局面。
校际联盟,龙头带动首先,建立学区内校际联盟机制。我们建立了学区统筹下的内部校际交流共同体,依据地理位置和学校发展现状,形成了十八里店义务教育学区校际合作发展“生态圈”,让示范校撬动普通校,以实现学区内学校的整体全面提升,具体为:十八里店小学—小武基小学—张家店小学;新升小学—西直河小学—老君堂小学——田华小学;牌坊小学—朝阳实验南校——祁庄小学;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学校——孛罗营小学——工大附双合学校小学部——陈经纶崇实学校小学部;华侨城黄冈中学——工大附双合学校中学部——陈经纶崇实学校中学部;八十睿德学校——七十一中——十八里店中学。学区整体引领下的校际交流共同体的成立,一方面解决了学区规模大,学校多,研究不便深入的问题,另一方面,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学校的龙头示范引领及辐射作用,为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的交流平台。
其次,搭建学区内校际交流平台。在学区发展理事会的指导下,采取校际交流共同体自主申报,学区审核方案的方式,开展丰富的活动。如:2016年4月十八里店小学校际交流共同体围绕干部层面开展了试卷研究活动; 10月12日——10月25日开展了为期两周的“小学校际交流教学研讨”系列活动。活动以学区为组织单位,以校际联盟联动为方式,以引领学区所属各校分析诊断教学工作中的优势与不足,指导学校梳理经验,相互取长补短,促进“研训”实效性为目的,以“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提升”为具体措施,聘请了北京教育学院东城分院王佩霞院长,首都师范大学孙健龙教授,朝阳分院曹艳老师、蒋秀云老师,及其他兄弟学校的市区骨干、本学区内的教学干部等共计40余人,分别走进了牌坊小学、祁庄小学、张家店小学、新升小学、西直河小学、田华小学、十八里店小学、首师大附属朝阳实验小学等,活动内容涉及听课、评课、备课作业诊断、干部工作经验分享等。2016年12月新升小学承办了10%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展示活动。一年来,学区所属学校全部参与了校际交流活动,参与率达到100%,更为重要的是,活动参与人员广泛,发言踊跃,研讨氛围浓厚,教师学后可用。这种小范围的校际间研究活动,使我们的干部教师有机会更多地参与对方学校的教学工作,为彼此献计献策,达到了交流促提升的目的。
学区整体引领下的校际交流共同体的确立,不但沟通了义务教育学区各校之间的情感,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学校的龙头示范引领及辐射作用,促进了校际联盟共同体的发展,更是为十八里店学区“研训一体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实现共生共荣、促进学区整体优化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互学共研,多元联动第一,管理联动,调整布局。学区成立了管理联动小组,建立了学区整体引领、管理联动机制。通过理事长、副理事长及相关人员开展“每月一走进”活动,了解各校在管理过程中的成绩和问题,提出工作建议;每学期按期初、期中、期末三个时段定期召开校长联席会或督导反馈会,及时交流总结工作中的成绩与不足,不断改进工作思路与方法,科学地指导、调控学区内的工作。这个动态的管理闭合圈,带动了学区、各校不断提升管理中的操作技能。
第二,研训联动,提升素养。干部的领导,首先应当是教育思想的领导,然后才是行政的领导。没有思想就没有行为,就没有发展。因此,学区从办学思想上引领,定期聘请专家,既有理论型专家高屋建瓴的培训,又有实践型专家的案例剖析,使干部们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后研究,在研究中实践,逐步更新学区干部的办学思想,为指导办学行为有效服务。干部们依据研训共同体选择培训的内容和主题,针对专家的培训,在共同体内交流感受,分享经验,实现共赢。一年来,学区聘教研中心高萍主任,北京教育学院东城分院王佩霞院长,教研中心张义宝副主任,台湾智慧课堂创始人、教育教学专家吴权威教授,教科所刘洁等专家对干部进行理论培训,一定程度上夯实和丰富了干部的理论基础。通过学区的培养与锻炼,成长型干部逐步发展,开始独当一面;成熟型干部更加深刻,寻求管理的新突破。没有想法的干部有了想法,有想法的干部积极行动起来,在寻找差距中加快前进的步伐。
>>北京市朝阳区十八里店学区理事会成立
学区还通过任务驱动,以落实“五个一”为抓手,引领干部在实践中提升:分组参加视导,每人至少一科一次;分学科带组,每人负责一科一组;分学科研磨试卷,每人至少一科一卷;经验交流,每人至少一次;论文撰写,每人至少一篇。通过“五个一”活动,培养与锻炼干部管理能力,传递思想与经验。学区将干部的材料整理,编辑出版了精品课程经验集、质量分析经验交流集等。
在教师联动方面,为了提升学区教师整体素质,达到低支出高效益的培训目的,学区成立13个学科教研共同体,并在活动中形成了共同体建设机制,即干部负责——组长配合——教研员指导——教师参与——反思总结。我们依托学区共同体,聘请朝阳区多位教研员为共同体教师进行集体教研指导,邀请首都师范大学孙健龙、张凤霞等教授参与我们的教研活动,进行现场授课。一年来共举办教研活动50余场,活动内容涉及课堂教学、能力监测等工作。
第三,活动联动,美美与共。“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为了发挥学区的统筹引领功能,学区以教学、德育牵头人为负责人,根据区教委的文件精神,建立了“学校文化展示周”“教育教学交流月”等“联席”活动,广泛挖掘区域资源,开展多种学区内交流活动。如:四月底成功召开了十八里店学区小学生运动会;5月26日,学区发展理事会举办了“传承文化,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学区首届文化节暨学区文化建设三年行动启动活动大会——这也是朝阳区学区成立以来的首个学区层面承办的校园文化艺术节;10月,学区中学文化艺术节在华侨城大剧院精彩呈现;11月——12月开展了教育、教学质量月活动,确定了“以学区统筹、尊重校情为引领,以经验交流、互学互研为宗旨,以全面提升学校质量意识、促进质量提高为根本目的”的工作思路。为保证检查结果公平、公正,学区采取了“明确方案——明确评价标准——整体把握” 三步走方式,更为重要的是,每位干部深入每所学校,交流、指导常规工作,听课之后共同说课,将资源分享最大化,并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干部管理能力的提升和学校的发展。
此外,学区还成功召开了“扬帆共筑中国梦,树立文明生态观”朝阳区教育系统深化文明城区建设展示活动现场会,举办了“我们手拉手,共创科技梦”学区科技节,以及“走进朝阳教育——张家店小学”活动,承办了朝阳区教委德育科班主任基本功展示活动之“培育智慧、守望心灵、展示风采——十八里店学区班主任基本功展示”活动等。学区所属各校在区教委德育科组织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汇报中,受到评委专家的高度评价。
强化特色人才培养:名师引路 科研引领
为了充分盘活资源促进人才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我们依据区域特点、学科特点,启动了人才培养4+1模式。“4”是语文、数学、英语及科学四个特级教师工作室,“1”是成立科研工作室。每个工作室由来自各学校具有骨干潜力的教师组成,由特级教师长期、有规划、有重点地指导教师进行课题研究、课例研讨、教学实践、反思跟进等,逐步提升各校种子教师专业水平,并由种子教师依托本校校本培训进行再培训,起到以点带面的引领推动作用。四个工作室的成立和有序培训形成学区高端人才再教育的人才库。
科研工作是学区常抓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推动学区教育内涵发展,促进学校科研工作质量持续提升,2016年4月,成立了朝阳区首个科研工作室。工作室成立后又以市学会“十三五”课题申报为契机开展课题研究,学区所属学校共报50余个课题,申报率达到了100%。
总之,学区化改革初年,我们努力探索,扎实推进,奋力起航,在成长中如新生儿般稚嫩,步履虽蹒跚,却也坚定。学区化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为行驶更快,尽早到达“优质均衡”的目的地,建设风景怡人的“教育生态圈”,我们将继续扬起“管理”风帆,落实十八里店学区的“实”文化,助推“学区化改革”航行,奋力摇桨,劈波斩浪,奔向十八里店教育的美好明天!
(作者系北京市朝阳区十八里店学区发展理事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