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唤醒诗心

2017-03-27吴秀娟

湖南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诗心古诗词诗词

本刊记者︳吴秀娟

唤醒诗心

本刊记者︳吴秀娟

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第十二届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中国诗词大会》激起了人民群众对中华诗词的热爱,民间也掀起一股古诗词学习的热潮。

反思当下的中小学教育,我们该如何传承古诗词文化?让孩子们拥有一颗诗心,走向诗和远方究竟意义何在?

让传统文化成为一种记忆、一种认同、一种情怀。

〖从《中国诗词大会》走红说起〗

近日,《中国诗词大会》“火”了。16岁女生武亦姝夺得第二季总决赛冠军,网友赞其“满足了大家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再到毛泽东诗词,古诗词跨越数千年的时光而来,让观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领略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在全国“两会”的答记者问环节,陈宝生不禁为这档节目“点赞”,它激起了人民群众对中华诗词的热爱,很多人看完节目后,激活了脑海中的那些诗词记忆;它也激起了人民群众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为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

“家长、学生、学校都感兴趣,这说明人们心底的东西被打动了。”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教育厅厅长李和平认为,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这档节目的走红,从某种程度上暗合了社会中本就埋藏着的了解传统文化的需求。它将“有意义”和“有意思”结合起来,以娱乐竞技的方式呈现出来,成为一股“荧屏清流”,叫好声不断。

在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周笃文看来,中国人的诗心一直都在,但需要被激活。这档节目改变了以往文化宣传自说自话、高高在上的说教口吻,将以前只会出现在课堂上的古诗词与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结合起来,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进而赢得“满堂彩”。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江苏省苏州市黄桥实验小学教师薛元荣主张要让学生在古诗词中读出“今天”的味道。尽管时空相隔,但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是贴近当下的。那些古代诗词中共通的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依旧能在年轻人中引起共鸣。

在《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一股股传统文化热潮的同时,不少教育界人士却对当前中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忧心忡忡——以古诗词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怎样才能真正扎根于孩子们的心田,让他们从中得到更多润物细无声的精神滋养?

〖发现古诗词之美〗

反观中小学古诗词教育,当下的古诗词教学究竟存在哪些弊病?如何让孩子发现古诗词之美?

在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李定广看来,当前中小学校的古诗词教育大多仍以实用主义为出发点。尽管中小学教材中古诗词的比重较以往有所增加,但教学仍以应试为主,学生死记硬背,着实无法体会到诗词的意境和美感。如此一来,原本意蕴深远的古诗词变得索然无味,学生觉得“没意思”也在情理之中。

“当前的古诗词教育,很多中小学语文教师常常是‘考什么就教什么’,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高的产出、最高的分数,让语文教学落入工具理性的‘陷阱’。”复旦附中语文教研组组长黄荣华对此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忧。

全国政协委员、作家冯骥才主张让孩子们在生活中亲近传统,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文化的滋养,让传统文化成为一种记忆、一种认同、一种情怀。

邵阳学院教师刘运喜认为,中小学古诗词教学不妨借鉴《中国诗词大会》的形式,以赛促学,通过诗词比赛、朗诵会等形式,由诗到人,由人到诗,培养孩子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进而引导他去读诗、背诗、写诗。“限于孩子们的年龄、知识和生活经历,古诗词教学可以不求甚解,采取‘模糊’教学法,教师轻松教,学生轻松学,不要背负太多的压力,更不应以考试之名来强制、压迫孩子们学习。”刘运喜说。

古诗词之美在于意境,但意境美不是“考”出来的,而是学生用“心”体会出来的。在益阳市赫山区教育工会干部曹灿辉看来,中小学古诗词教学并不是鼓励老师精确地分析诗词中的字句,也不是用现代汉语将其直白地翻译过来,古诗词的意境之美,没有“标准答案”,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体验。教师不妨多从艺术和情感的方面进行引导,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古诗词的魅力所在。

〖拥抱诗心,走向诗和远方〗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临别之际,古人说没有什么好送的,就送你整个春天吧!这多美呀!”在武亦姝看来,以古诗词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有一种“现代人给不了你”的东西,但它却可滋养性情、借古喻今、切中时弊、成风化人。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号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等各环节。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小学古诗词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肩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使命。

如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怎样让孩子拥抱诗心,走向诗和远方?

陈宝生在全国“两会”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覆盖教育的各个学段,把它看成一个固本工程;融汇到教材体系之中,把它看成铸魂工程,让学生去了解和继承;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它看成中国人打底色的工程。

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者叶嘉莹的理解中,诗词中有着生生不息的力量。学习中国古典诗词,可以唤起人们一种善于感发、富于联想、更富于高瞻远瞩之精神的不死的心灵。现在的一些年轻人被一时短浅的功利和物欲所蒙蔽,不能体认诗歌对人的心灵和品质的提升功用,实乃一件憾事。多年来,叶嘉莹奔走于古典诗词的推广与传播,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唤醒沉睡的诗心,体味古代诗人的品格、智慧、胸襟和修养,学会拥抱诗和远方。

“给孩子一颗诗心,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意义重大。它提醒着我们的内在,反观、敞开、停顿、清空和遐想。教育如果不提供心灵的多姿和生活的丰富,不提供一种面向心灵的生活方式,必然是让人感到乏味窒息的。”张家界市永定区新桥中学教师甘锦华表示,当前的学校教育,如果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只是在程式化的操作与忙乱中度过,既不能去吟诵诗歌,又不能结伴远行,将很可能导致不良的后果。其实,不论是成人还是学生,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人文理想与技术操作的相互交融,有时比什么都来得重要。

猜你喜欢

诗心古诗词诗词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偶感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夜路吟
我和古诗词
中国人的诗心一直在
趣读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