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体验与文化旅游在森林公园中的共生模式构建
——以江西庐山山南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2017-03-27江维华王晓佳
江维华,王晓佳,钟 乐
(1.江西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46;2.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2011年5—11月,国家林业局与国家旅游局强化战略合作,双方先后签署了森林旅游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森林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林场发[2011]249号),提出要共同把发展森林旅游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启动了《全国森林旅游发展规划》和森林旅游示范区标准的制订工作。同年,两局开始联合编制《全国森林旅游发展规划(2011-2020)》,并在海南省召开了森林旅游工作会议[1]。2016年1月7日,国家林业局印发《关于大力推进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发展的通知》(林场发〔2016〕3号),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和扶持力度,发挥森林在提供自然体验机会和促进公众健康中的突出优势,推动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的规范快速发展。随后,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下发《关于启动全国森林体验基地和全国森林养生基地建设试点的通知》,标志着林业主管部门推动的全国森林体验基地和全国森林养生基地试点建设工作正式启动,也意味着森林体验将成为今后森林公园旅游规划和建设的重点。国家级森林公园申报程序严格、标准苛刻,国家级森林公园代表的是全国品质最优的森林资源,也是开展森林体验与文化旅游理想的场所。目前,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森林体验和文化旅游与森林公园的建设是密不可分的,而且两者之间存在着“共生模式”。如何让两者互利共生,发挥出最大效益,需要深入探讨森林的文化服务功能和生态服务功能,充分借鉴国内外的森林体验和文化旅游规划成果,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我国国家森林公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基于以上原因,本文探讨了森林体验与文化旅游在森林公园中的互利共生模式。
1 国内外森林体验与文化旅游研究现状
1.1 森林体验研究
森林体验是依托森林景观资源及其生态服务功能,通过游客身体的全部感官来感受和认识森林,了解森林与人类活动的各种关系,促进身心健康,激发人们积极主动参与森林保护,最终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方式[2]。19世纪40年代初,德国率先推出了“地形疗法”、“自然健康疗法”和“气候疗法”,而后又有法国的“空气负离子浴”、俄罗斯的“芬多精”和韩国的“休养林构想”等[3]。日本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末就正式开展了相关的森林体验活动,活动的开展主要依托于体验自然环境与促进身心健康的教育和理疗的视角。目前,日本开展森林体验活动已日趋成熟。我国国内的森林体验主要依托森林公园内的原生态森林资源稍作提升作为体验项目,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2]。
1.2 文化旅游研究
世界旅游组织以及欧洲旅游与休闲教育协会(ATLAS)认为,文化旅游是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文化需求而前往日常生活以外的文化景观所在地进行的非营利性活动[4]。“文化旅游”这一概念在国内是由魏小安(1987)最早提到的,他认为制度文化、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民间文化是中国的文化旅游活动的具体组成形式[5]。吴芙蓉和丁敏(2003)认为,文化旅游是集文化、经济于一体的一种典型的特种旅游形态[6]。朱桃杏和陆林(2005)认为,广义的文化旅游是指在寻求和参与全新或更深文化体验基础上的一种特别兴趣旅游[7]。森林旅游是人们以森林、湿地、荒漠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外部物质环境为依托所开展的游览观光、休闲度假、健身养生、文化教育等旅游活动[8]。因此,森林旅游是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庐山山南国家森林公园养生基地建设实践
庐山山南森林公园(以下简称公园)于1993年获国家林业部审批通过,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该公园位于江西省北大门九江星子县,紧邻庐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公园规划总面积为 3 346.67 hm2,其中林地面积为 3 271.2 hm2,占公园总面积的97.74%。
2.1 自然资源
2.1.1 天象气候资源
公园所在地地处中亚热带湿润气候,东亚季风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9]。庐山气候总的特点是冬长夏短、春迟秋早;光、热资源随海拔的增加呈现减少的趋势,降水随海拔的增加呈现增加的趋势;且不同坡向、不同季节各气象要素随海拔的变化情况差异明显。
2.1.2 大气环境质量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结果表明,庐山山南森林公园境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微粒的浓度全部优于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一级标准,空气中细菌含量为150个/m3。公园境内空气负离子含量高达 5 000 个/cm3,尤以瀑布周围含量最高,马尾瀑布的空气负离子含量高达15 000个/cm3。
2.1.3 地质资源
庐山山南最高的大汉阳峰海拔为 1 474 m,相对高度 1 450 m。从地质构造上看,第四纪新构造运动对庐山影响更为强烈,使得庐山成为凸起于鄱阳盆地的一座断块山[10]。公园所在的庐山多峰谷深壑,涧溪河流数不胜数。庐山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年均降水量达 1 838 mm,高于年均 1 008.6 mm的蒸发量,水资源充足。
2.1.4 动植物资源
公园内植被丰富,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共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0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黑麂和白颈长尾雉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苏门羚、穿山甲、鵰鸮、灰背隼等4种。据不完全统计,庐山区域植物种类达 3 400 多种,地带性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此外尚有落叶阔叶林、亚热带针叶林、亚热带竹林、灌丛和山地灌丛。
2.2 人文底蕴
山南是庐山文化的源头,自古以来就是南方佛教的中心。公园内有庐山五大丛林之四:万杉寺、秀峰寺、栖贤寺、归宗寺,佛教历史源远流长。此地历来为画家所钟情,晋代顾恺之,唐代吴道子,五代荆浩等中国著名画家都曾为庐山创作了传世之作。摩崖石刻和碑刻,把文化、诗歌、书法、镌刻溶于一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相结合的审美情趣。摩崖石刻、碑刻和名峰、名瀑、名泉、云雾、古树、奇松、奇石等自然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构成了庐山深厚的人文底蕴。
2.3 发展优势
1)声名远播海外,双遗无人不知。庐山自古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为中国名山之一。
2)物种丰富多样,景观美仑美奂。庐山山地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形成了丰富的野生和珍稀动植物资源。
3)外部交通完善,内部交通畅达。庐山山南国家森林公园对外交通构架齐全,航班、铁路、公路及公园内部道路建设完善。
4)佛教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天下名山僧占多,庐山寺庙林立,古刹众多。名山古刹历来又是文人墨客钟情之地,于是山上留下了许多摩崖石刻和百世流芳的名诗佳句,底蕴深厚。
2.4 森林风景资源分类评价
公园森林风景资源品种较为齐全,类型较为丰富(表1)。森林风景资源涵盖七大主类,涉及14个亚类,32种基本类型,占全部155种基本类型的20.65%,资源丰度属于较好水平,能形成较为丰富的旅游产品体系。在各类资源构成中,以单体拥有量来看,建筑与设施类占全部资源的34.81%,生物景观类占全部资源的22.22%,水域风光类占全部资源的19.26%,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园的森林风景资源类型多样、质量良好的特征。
表1 森林风景资源基本类型统计
2.5 规划内容
2.5.1 总体定位
江西庐山山南国家森林公园是以丰富的森林植被景观、摩崖石刻、名山名瀑、第四季冰川遗迹为特色,以奇秀险雄的山岳、峡谷等地貌景观为主要类型的森林公园。
2.5.2 形象定位
根据公园的资源特色及对文化的提炼,确定森林公园的主题定位为“名山名瀑之境,翰墨遗香之地”[11]。
2.5.3 功能布局
1)历史文化—地质科普体验区(天合谷森林地质科普区、太乙寻史探奇观光区)
天合谷森林地质科普区位于公园北部,具有显著的植被垂直分布特征和突出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景观,以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和灌木丛为主。区内太乙峰、望鄱亭一线地势较高,山岳雄伟,有时能见庐山云雾景观。登望鄱亭可北望庐山月轮峰、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东眺依稀可见鄱阳湖。规划把本区打造成为公园的北大门,对接服务好由庐山含鄱口、大口瀑布2处南下的游客,做好旅游区域联动;抓住紧邻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的区位优势,利用好森林、地质科普资源丰富的特点,与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优势互补,一起做好科普文章。
太乙寻史探奇观光区位于公园西北部,区内植被垂直分布明显,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均有分布。本区内人文景观较为集中,历史名人别墅众多。规划保护并利用好区内的别墅资源,结合历史做好宣教工作,利用好九奇峰区域复杂多变的地形,开发森林探奇观光类项目。
2)茶文化—观光休闲体验区(凌霄茶园休闲体验区)
凌霄茶园休闲体验区位于公园东北部,区内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均有分布。本区内茶园较多,天象景观较丰富。保护并利用好本区现有较大面积的茶园,规划开展茶园休闲体验活动,并选择最佳位置建设天象景观观景台,开展观景、摄影、品茶等活动。
3)诗词文化—山地运动体验区(秀峰山水揽胜宣教区、观音桥休闲度假区)
秀峰山水揽胜宣教区位于公园东南部,区内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本区为公园内人文、自然景观最为集中的区域,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秀峰摩崖和李白赞叹的庐山瀑布、南唐李璟皇帝读书台、龙潭、秀峰寺等著名景点,自古就有“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数秀峰”的美誉,被宋代大书法家米芾冠为“第一山”。区内现有基础设施十分完备,游客一年四季络绎不绝。规划保护好本区内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远期合理控制好游客人数,以免对环境、景观造成较大压力。以资源挖潜、景观提升为本区建设重点,避免新建过多设施。
观音桥休闲度假区位于公园东部,区内人文景观丰富,旅游服务设施完善,具有一定的游客规模。规划利用好观音桥、蒋介石行宫、栖贤禅寺的名声,深挖现有服务接待设施的潜力,做好休闲度假文章。
4)禅修文化—乡村休闲体验区(万杉—广佛禅修养生区)
万杉—广佛禅修养生区位于公园东部,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和灌木丛均有分布。区内有以广佛禅院为代表的禅宗文化和环境优美的卧龙谷。一方面,依托现有资源做好禅修养生的文章,发挥传统禅宗文化中明心修身等积极因素;另一方面,利用卧龙谷中优美但相对封闭独立的环境,开发乡村生活体验类项目,满足现代都市人远离喧嚣,寻找人生真谛的需求。
5)归宗文化—溯溪康体体验区(归宗溯溪拓展休闲区)
归宗溯溪拓展休闲区位于公园南部,区内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水系丰富。区内有庐山五大丛林之一的归宗寺,现有旅游基础设施较简易。依托归宗寺和丰富的溪流,打造一个既可以满足现代人对运动康体、溯溪体验的需求,又可让本土的归宗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扬的康体体验区。
2.5.4 森林体验产品与文化旅游产品体系规划
庐山山南国家森林公园是森林体验和文化旅游共生发展的典型案例,以良好的生态资源为依托,以森林体验、文化旅游为主导产品,充分体现“名山名瀑之境,翰墨遗香之地”的旅游形象,打造综合型的国家森林公园,确定适合自身的产品定位。结合其森林公园的特点和总体定位,归纳其文化旅游和森林体验复合型产品体系主要有以下5类: 历史文化—地质科普体验产品,茶文化—观光休闲体验产品,诗词文化—山地运动体验产品,禅修文化—乡村休闲体验产品,归宗文化—溯溪康体体验产品。用不同类型的森林体验产品和文化旅游产品进行搭配,发挥出不同的资源魅力,为旅游者带来生动新鲜的森林旅游体验。
3 结语
纵观国内外森林体验项目和文化旅游项目的共生发展,并结合江西庐山山南国家森林公园建设的实践,对森林体验及文化旅游项目提出以下建议:
1) 转变思想,摒弃“不开发、不建设就是保护”的理念,对优秀的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提升,让公园发挥出其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体现森林多功能的发展方向。
2) 高标准包装国家森林公园内的森林体验和文化旅游产品,不做多做杂,要做少做精。
3) 严格控制森林公园内建设项目的规模、体量,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并制定相关制度,规范和监督建设过程。
4) 森林体验项目要结合资源本身的特点及优势,因地制宜。
5) 借助庐山大量的游客基础,加强对复合型森林旅游产品的多渠道宣传,充分挖掘客源市场潜力。
6) 大力引进专业人才,培养专业人才。森林体验和文化旅游项目需要有专业人才的指导和解说才能更安全、更生动。综上分析,庐山山南国家森林公园必将吸引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来此体验复合型森林旅游产品,为人们带来更好的森林旅游体验。
[1] 贾治邦.在全国森林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热带林业,2011,39(4):4-9.
[2] 程希平,陈鑫峰,叶文,等.日本森林体验的发展及启示[J].世界林业研究,2015(2):75-80.
[3] 郑群明.日本森林保健旅游开发及研究进展[J].林业经济问题,2011,31(3):275-278.
[4] MUNSTERS W.Cultural Tourism in Belgiun [C]//IN:Richard G Culture Tourism in Europe. CBA International,1996:136-159.
[5] 魏小安.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C]//旅游发展与管理.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
[6] 吴芙蓉,丁敏.文化旅游——体现旅游业双重属性的一种旅游形态[J].现代经济探讨,2003(7):67-69.
[7] 朱桃杏,陆林.近10年文化旅游研究进展[J].旅游学刊,2005,20(6):82-88.
[8] 兰思仁,戴永务,沈必胜.中国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的三十年[J].林业经济问题,2014,34(2):97-106.
[9] 姜南星.星子县志[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
[10] 黄义雄.庐山植物区系地理的初步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89(3):96-102.
[11] 袁晓宏.庐山山南名山名瀑之境,翰墨遗香之地[J].森林与人类,2015(12):174-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