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匾额:门楣上家国,梁柱间文脉

2017-03-27

新传奇 2017年7期
关键词:门楣匾额梁柱

匾额:门楣上家国,梁柱间文脉

历史上曾出现“无处不匾”“无门不匾”的盛况。匾额被称为“古建筑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但是,随着社会变迁,匾额逐渐淡出日常生活,日益被国人遗忘。

既是建筑的眼睛,也是公开的荣耀

匾额兴起于先秦,历经两千余年沉淀与打磨,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自成体系的分支。匾额是我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当于建筑的眼睛。匾额中的“匾”字古也作“扁”字,《说文解字》曰“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而“额”,一说是悬于门屏上的牌匾。也有人说,横的叫“扁”,竖的称“额”。简单来说,悬挂于门屏上,反映建筑物名称和性质,表达人们义理、情感之类的文学艺术形式即为匾额。匾额有作为堂号、表彰、祝福、商号、室内装饰等用途。

杭州岳王庙,后人用“还我河山”“精忠报国”“忠义常昭”等匾额怀念岳飞

匾额在古代可谓“门楣上家国、梁柱间文脉”。北京市社科院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沈望舒介绍,匾额在历史上还承担着一种特别重要的作用——民间旌表制度。与西方惯用的奖章、证书不同,匾额不是个人的,不具有私密性,它是镶在村头、钉在牌坊上,可以让一个族群、一个地方都感受到的荣耀。《汉书》中就有记载,民间有一些乐善好施、急公好义的人士,政府会给他们发匾,作为精神奖励,这是一种古代的激励机制,维系着一种社会表彰制度。

匾额可谓是“治国重器”

也有文章认为匾额可谓是“治国重器”。小小匾额,何以如此重要?

一是历史上,题匾挂匾曾有广泛深厚的社会基础,民国文献中尚留城乡“无处不匾、无室不匾”的描述。匾额分布范围并非限于国内,在海外,也可以说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匾额。而且匾文几乎都引经据典、字字珠玑,彰显中国思想、华夏风采;二是优秀匾额的文字多承载着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等优秀道德,与中华文明的神、魂、道血肉相融,持久地散发出核心价值观中筋骨与温度的正能量;三是优秀的匾额往往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无论是点睛之语还是书法艺术,都令人叹服。

匾额文化的传承遭遇困境

然而,随着社会变迁,匾额逐渐淡出日常生活,日益被国人遗忘。现在除了旅游景区、仿古建筑等一些特殊场所、建筑对匾额有需求外,普通人家几乎不再悬挂匾额,其传承也必然面临困境。

对于匾额文化的继承创新,沈望舒认为,还需要政府支持、顶层设计、学界参与。党和政府关怀支持,是匾额新生的重要保障。制定有利于发掘抢救保护整理研究历史匾额的主体政策,是发动各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要务。另外安排组织社会科学界、史学与国学的高校团队,以研究、教学、实习等多种方式参与古匾的整理考证工作。以缓解对深奥内容理解的似是而非、部分规模藏匾者不知匾不懂匾的困境,为“匾额学”夯实引领弘扬之路的理论之基。

(《光明日报》2017.2.8等)

猜你喜欢

门楣匾额梁柱
多方向梁与型钢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的性能设计分析
一种数控钻铣机床翻转夹紧工作台的设计与仿真∗
光耀门楣的“门楣”在哪里?
乃琼寺旧藏匾额“灵口远徼”考释
吟翁述怀(新韵)
璿题云榜 景以名传 清代避暑山庄里的匾额与楹联
大截面钢管劲性柱梁柱节点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
匾额下的刺猬
馨香纪
低屈服点钢板剪力墙梁柱刚接与梁柱铰接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