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伯承与何鲁的诗缘情谊

2017-03-27曾信祥

红岩春秋 2016年10期
关键词:赋诗诗稿长卷

曾信祥

何鲁,号奎垣,四川广安人。曾执掌重庆大学,后担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文教委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等职,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新中国成立之初,他与开国元勋刘伯承赋诗唱和,留下了一段诗缘情谊。

老友重逢喜赋诗

1950年5月1日,重庆在市中心的“抗战胜利纪功碑”(今“人民解放纪念碑”)附近举行大游行,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五一”国际劳动节,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等首长及何鲁等社会名流悉数参加。

当晚,刘伯承设宴款待各界人士代表。入席时,刘伯承请国民党起义将领中原军阶最高的熊克武、刘文辉、邓锡侯入首席,但3人礼让不就,皆目视同盟会老前辈何鲁。刘伯承马上明白过来,说:“奎垣先生,今天的首席非你莫属了!”于是在笑声中,何鲁坐在了刘伯承的右手边,其余宾主依次入席。席间,大家都非常高兴,为共和国的新生、为中华民族之兴盛频频举杯庆贺。

酒过三巡,刘伯承微笑着说:“奎垣先生,我们1919年在穗城相识,已过30年了,今逢盛事重见,你是诗人,不可无诗哦!”

原来何鲁在清朝灭亡后,即赴法国勤工俭学。1919年,他学成回国途经广州时,认识了四川同乡老庚、川东开县(今重庆市开州区)人刘伯承,两人一见如故,相见甚欢。此后二人各奔东西,刘伯承转战于大江南北,何鲁投身于科教救国运动。抗战时期,何鲁在重庆曾通过周恩来、吴玉章等人及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新华日报》社了解刘伯承状况。1949年,重庆临近解放,刘伯承派专人看望并带话给何鲁:“新中国已成立,重庆即将解放,希望您出来为新中国效力。”何鲁欣然应允。

于是,大家又为他们的友谊和再次相逢干杯。几杯酒下肚,红光满面的何鲁起身走到笔墨案前,一气呵成两首五言绝句:

劳动三八制,五一庆成功。

事事国际化,人人乐大同。

历史翻新页,将军百战余。

痛饮一夕酒,胜读十年书。

何鲁当众宣读,众人再次鼓掌、举杯,并传看诗稿。最后,刘伯承高兴地将诗稿折叠好,放在口袋里收藏。

第二天,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秘书长的孙志远找到何鲁,告诉他:“昨晚刘主席回去后,把你的诗吟诵再三,十分高兴,当即和了两首。我跟随刘主席多年,他军务繁忙,极少写诗。昨天是盛世盛事盛宴,欣逢故人,诗性大发,写好后还让我抄好送給你。可我的字哪赶得上刘主席,所以将原稿也奉上,留作纪念。”

何鲁接过诗稿一看,在一张纸笺上写着《和何鲁五一赋诗》,也是两首五言绝句:

国际劳动节,游行示大同。

无数先烈血,薄成此丰功。

中华新纪元,胜利歌有余。

共饮联欢酒,勤翻建设书。

诗作化为长卷图

1956年,何鲁调到北京师范大学工作。他将刘帅两首唱和诗原稿送至北京荣宝斋,精心装裱为长卷“盛节纪燕图”,长卷后面大幅留白,拟请大德好友赋诗、作画予以颂赞。俟后,有“百岁书法家”美称的沈裕君作了卷首题字,民国文化奇人张伯驹填《调寄瑞鹧鸪·题“盛节纪燕图”》词一首,而“盛节纪燕图”工笔画则由张伯驹夫人潘素所绘,四川才子王云凡、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吴则虞、中科院院长郭沫若的秘书黄墨谷也分别题词。何鲁去世后,其子何培炎又先后请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何郝炬、四川省原副省长张秀熟、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马识途3位先生作了补题。

长卷“盛节纪燕图”,承载了刘伯承元帅与何鲁先生的一段人生佳话,见证了两人的深厚友谊,也为刘帅故乡留下了极为珍贵的佳作。

(作者系重庆市诗词学会常务理事)

(责任编辑:周瑞丰)

猜你喜欢

赋诗诗稿长卷
又遇二月二
初雪
长卷
春秋时期女性赋诗、引诗析论
醉菊
谈唐英与景德镇妙不可言的缘分
焚诗记
王铎诗稿浅析
《人间生活》教学设计
我的一生是宣纸的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