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护理干预
2017-03-27马丹
马 丹
(营口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辽宁 营口 115000)
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护理干预
马 丹
(营口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辽宁 营口 115000)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干预方法。最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后生活质量。结果采用护理干预方法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患者(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采取临床护理干预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
慢性阻塞性肺炎;护理干预
慢性阻塞性肺炎又称阻塞性肺气肿,成因为呼吸系统的末细支气管远端部分膨胀,同时也伴随有气腔壁的破坏[1]。慢性阻塞性肺炎是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为了研究不同护理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情况,我院选取了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通过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研究其生活质量。研究的具体方法和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7∶23,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6∶24;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为(43.17±2.74)岁,观察组的平均年龄为(42.76±2.25)岁。两组患者无论在性别、年龄还是病情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为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提供日常的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方法。
1.3 评价指标: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评分指标为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4个方面,每项总分100分,评分越高则证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若P>0.05,则对比无明显差异;若P<0.05,则对比差异明显。
2 结 果
在进行护理工作之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经过不同的护理手段之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都出现了明显的提升(P<0.05),其中,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分)
根据表1内容发现,不管采用哪种护理措施,两组患者在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四个方面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都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相比于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对照组来说,观察组在进行护理干预措施后,其四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之后的评分(P<0.05)。
3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炎是因终末细支气管远端部分膨胀并伴随气腔壁破坏而造成的肺炎,在近年来,此类肺炎的发病率正明显提升,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大气污染、吸烟以及肺部慢性感染等问题诱发的慢性支气管炎,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演变为肺炎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炎的临床表现根据症状的轻重会产生不同的表现,早期的肺炎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并只在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下回感到稍许不适[2]。但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渐渐难以完成程度较轻的运动或劳动。除此之外,患者还会感觉到乏力、无食欲等,会逐渐出现消瘦、上腹肿胀等情况。引起此疾病的主要原因为慢性支气管炎的演进,因此,表现症状除了气短之外,还伴随咳嗽和咳痰等症状。典型的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会出现胸廓前后径增大的情况,胸部呈桶状,出现呼吸衰弱、语音震颤等情况,呼吸音减低,心率加快,肺动脉的第二心音亢进。
常规的慢性阻塞性肺炎护理措施是基于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以及护理等相关医学护理方法的护理手段,主要应用了基础护理的相关理念,为患者提供的是全面而细致的护理服务。虽然常规护理方式是目前非常普遍运用的疾病护理方式,但其涵盖面太过广泛,没有针对性;并且护理措施过于基础,不够深入,在各种因素的限制下,常规护理的措施对于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方面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
根据我院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护理干预才是提升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有效手段,相比于常规护理,护理干预更深入、更全面、更具有针对性,其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基本护理干预。在患者入院后,及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充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并对患者的居住环境进行日常清洁,按时通风,保持病房舒适度。第二,饮食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自身病情采取针对性的饮食控制手段,但基本原则为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和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主要食材为瘦肉类、蛋类、水果类和蔬菜类等等[3],少油少盐,以清淡为主。第三,呼吸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对患者的咳嗽、痰液性状进行仔细观察,根据不同表现采取不同措施。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应采用鼻导管输入低浓度、低流量的氧气。第四,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消除其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鼓励患者将自身的情绪表达出来,并及时为患者排忧解难。通过培养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为患者舒缓紧张、焦虑的情绪。第五,家庭支持。将家属支持的重要性告知给患者家属,并鼓励患者家属与患者的沟通,要求患者家属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关心与支持,树立患者康复的信心,促使患者尽早出院。第六,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之后,护理人员还应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工作,保存患者的相关信息,并进行每周回访工作。
综上所述,采用临床护理干预的方法对于提升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更好,建议在今后的临床护理中加以推广运用。
[1]武海燕,郝青,张秀敏,等.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炎重症患者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6,27(9):1539-1541.
[2]孙立新.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9(5):1142-1144.
[3]张丽.临床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10):229-230.
R473.5
B
1671-8194(2017)04-02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