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合班教学实效性探究
2017-03-27杨胜利
杨胜利
摘 要 合班教学是目前各高校在组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普遍方式。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来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四个三位一体,即教师应以学识魅力、人格魅力、教学艺术魅力为一体;内容应以教材、教学、实践为一体;方法应以互动式、案例式、娱乐式为一体;考核应以考勤、考评、考试为一体。通过四个三位一体的前后贯通,综合运用,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四个三位一体 合班教学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2.030
Abstract Class teaching is a common way adopted b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 "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 From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should follow four three-in-one, namely teachers should be based on knowledge charm and personality charm and artistic charm of teaching as a whole; the content should be based on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methods and practice as a whole; should be interactive case teaching and entertainment as a whole should be based on the assessment; attendance, evaluation, examination as a whole.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the four Trinity,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 teaching effectiveness.
Keywords 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 four trinity; clas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在全國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上采取合班教学,即将原有的两个或多个自然班合并成一个大的教学班级进行教学。中宣部、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以中班教学(每班100名学生左右)为主体,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合班教学是在有限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为确保教学秩序正常进行而采取的一种授课方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同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一样,在教学过程中也不得不采取合班教学。
合班教学既有优点,也有缺陷。优点在于:从受众群体来说,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且对新鲜知识的渴求比较强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马原)课程的开设大部分都是在大一的第一、第二个学期开设。这些学生刚刚参加完高考,步入人生学习的新阶段,对知识的渴求比其他年级的学生更加强烈,在新鲜感、好奇感的驱使下更容易接受新知识。从人的心理层面来说,人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在有竞争的环境中,人的心理活动效率可以增加50%甚至更多。而合班教学便为学生的竞争提供了一个平台,尤其是不同的班级、不同的院系学生在一起,只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合理激励,他们便能表现出强烈的表现欲,为教师的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合班教学的缺陷在于由于学生人数多,造成课堂管理难度大,学生逃课、混课、厌课人数相对增加。由于人数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讨论式教学则难以进行,因材施教难以实施。从管理学角度来看,由于人数多,会形成群体的懈怠。美国学者戴维·迈尔斯认为:“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个体在群体中付出的努力程度在减少,这就是社会懈怠。”[1]同时,当个别同学在授课过程中出现骚动等不良行为时,也会传染给其他同学,使课堂秩序失序。总的来说,合班教学过程中的缺陷明显要大于优势。刘霞、王小娟在《对高校思想政治课合班教学的调查与思考》一文中,对学生的调查显示,学生在回答“你认为大合班上课的效果如何?”时,选择较差的占到66.09%,选择很差的占6.90%;在回答“相同条件下,你认为小班教学好于合班教学吗?”选择非常同意的是24.65%,比较同意的为47.18%;回答“大合班上课对你的吸引程度如何?”时,选择“不太吸引”的达到57.50%;回答“就个人而言,大合班教学的听课效率与单班教学相比,你认为”“较低”的占49.66%,认为 “非常低”的占18.56%;被问及“大合班上课时,你的出勤率如何?”选择“经常逃课”和“能不去就不去”的占10.19%。[2]以此来看,合班教学过程中学生感受欠佳,认同度较低,其缺陷明显要大于优势。
但是,合班教学是大势所趋,是目前解决教育资源不足的唯一手段。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或者马原课教师,拟提出四个三位一体的设想,以期提高马原课在合班教学过程中的实效性。
一是教师应以学识魅力、人格魅力、教学艺术魅力为一体,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大学生对教师的认可是从教师是否具有渊博的知识这一层面出发,如果教师知识渊博,在授课过程中能够旁征博引,前后贯通,纵横对比,将课本知识扩展到更为广阔的知识层面,则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古人曾有言:“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舟也无力。”作为马原课教师,我们不仅要熟悉教材,更重要的是要熟悉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史、政治经济学以及西方其它共产主义思潮,更要熟悉西方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沿成果,在讲解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同时,也能同时梳理西方思想史的发展脉络,这样不仅能增加学生听课的兴趣,也能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从人格魅力来说,教师是教书育人的表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对思政课或者马原课的教师来说,更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从自己的行为和言谈举止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
二是内容应以教材、教学、实践为一体。从课程特点来说,要融教材与教学、教学与实践、难点与热点于一体。马原课程具有学科多样性、内容复杂性、理论抽象性的特点。[3]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立足于教材内容,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教材内容都是最基本的知识点,如果完全按照教材内容去讲解,势必造成知识点的简单罗列,使本身枯燥的课程变得更加无味。故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学内容可以适当的超脱教材,将知识面放到一个更加广泛的范围去讲解。“在符合教学大纲的前提下,精选和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方式方法,探索符合教师个性特征和符合合班教学实际的教学方式方法,使两课教学体现时代性、科学性、思想性,符合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及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增强两课教学的吸引力,提高两课教学的可信度和有效性,真正起到既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理论思维能力,又引导学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突出实效性。”[4]马原教师由于专业知识背景不一,可根据自身的特点设计出融马原内容于自己较强的专业知识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切记不能将马原三个不同的知识体系简单割裂,应该从整体上去把握教材内容。“凸显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原理课的核心立足点,深刻理解、准确把握这一核心立足点,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完成原理课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的必然要求。”其次是马原课程并不是提供解决具体问题的具体方法,它从思辨的高度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一个根本性的指导。如何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行”的目的,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学与实践统一起来,为学生的实践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实践不仅是检验学生知识扎实与否的最好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孔子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的就是要将学到的知识能够适时的去实践,这样才能给人带来身心的愉悦。第三个方面就是要将教材内容的难点切入社会热点,“应根据教材内容突出重点选择转化切入点,根据教学经验抓住难点构建转化突破口,根据学生思想实际热点寻找转化结合点。”比如授课正进行到讲解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适逢我党召开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抓住这一热点问题,从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量变是质变的前提等方面讲解从严治党的必要性。不仅讲清了三大规律,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是在教学方法上要互动式、案例式、娱乐式三式并重。从 2005年马原新教材实施以来,关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研究者从不同层面提出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专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图解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研究性教学、融合式教学、参与式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等等。纵观这些教学方式方法,从马原教材内容来说,有些割裂了其整体性,如专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分割式教学法(根据教师专业背景将马原分为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社会主义,由不同的老师讲解不同的章节)就很容易断章取义,人为的割裂了马原课程的整体性特征。而讨论式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可以归为互动式教学法的不同表现方式。多媒体教学法只是在传统教学方式的改进,并非为真正的教学方法。因此,为了提高合班教学效果,在以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应该以互动式、案例式、娱乐式教学方法融为一体,在提高同学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过程中,更应该增加趣味性。有些学者对娱乐式提出了批评,认为娱乐式教学法会将马原课程的严肅性抹杀掉。实则不然,马克思主义从其特点上来说,具有抽象性、复杂性、艰涩性,学生在学习、听课的过程中容易厌倦,如果将三者融合在一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课堂实效性。
四是在考核标准上要考勤、考评、考试三者同举。在马原合班授课的过程中,学生逃课、厌课、混课的现象时有发生。加之很多高校都是一考定音,即使平时不来上课,考试前突击复习,也能考出好的成绩。但这并未从达到马原课程的教学要求,并未能将“真学、真懂、真信”的期望贯彻到底。为了提高课堂效果和实效,教师的考核机制应该多元化。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坚持考勤、平时考评、期末考试三者结合起来综合运用。有些教师因学生多而不能够考勤,这就造成了学生逃课的现象。常言道,好习惯是管出来的,坏习惯是惯出了的。只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够严把考勤关,那么学生到课率低的现象就能够解决。其次就是考评,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学的优秀表现,采取适当表扬并给予考试中加分的办法,刺激其他学生,提高听课兴趣。考试形式也应该多元化,不能单一的要么开卷考试,要么试题库闭卷考试。而应该把实践、开卷、闭卷多元形式的考试方式结合起来,真正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美]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 刘霞,王小娟.对高校思想政治课合班教学的调查与思考[J].大众科技,2008(6).
[3] [5]李巍朝,武星亮.“05方案”以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方法研究评述[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3(4).
[4] 钱翠玉.“合班”授课形式下的“两课”教学改革初探[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