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017-03-27毛光华
毛光华
在高段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空间观念的转化和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课本知识是一种传统而单一的定义概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知识的迁移,将知识生活化、社会化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的思维一般都倾向于形象思维,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需要借助于一定的实物。因此,在平时建立学生空间观念的诸多过程中,我一般都引领学生观察,以实物和图形为参照物,以观察为基础进行教学。但教学过程中我感到不少学生是不会观察的,主要体现在没有抓住特征去观察,或没有选准角度去观察。我们怎样给学生观察的慧眼?必须力求引导学生去专注观察,学生一般对观察不够形象的实物和图形是缺乏耐心的,有必要督促其耐心观察;必须引领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观察方法不对,则影响学生对正确结果的获取,当然也就不可能建立起比较完美的空间观念;必须加强多维观察的训练,也就是说我们在让学生对图形进行观察时,必须充分意识到,不能仅以标准图形去让学生进行观察,因为标准图形不可能去让学生区分图形的多种元素,当然也就不可能区分多种元素的主次了。比如,让学生去认识梯形,如果我们仅以一个图形让学生去观察,对学生领悟梯形本质从而建立的表象是有一定局限的。在教学时,我有意识地将梯形进行变化,这变化不是违背其本质特征的变化,而是在位置上、大小上、形状上的变化。学生在比较多地观察到本质不变的梯形基础上,对梯形有一个比较具体的认识,这样建立起来的表象才算得上是高清晰度的。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学生往往具有思维惯性,即使是对相当形象直观的实物或图形,也往往不去思考其实物和图形的特征。最为明显的是观察和思维的严重分离,没有做到观察为思维服务,更没有做到利用思维对观察进行抽象性的提升。在建立学生空间观念的教学中,这样的观察是不具任何意义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建立学生空间观念必须努力促使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开动脑筋展开想象,提倡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要求学生不要去做不思考就观察的无用功,就像阅读教学中所提倡的“不动笔墨不读书”一样。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电子白板进入课堂,给学生边看边思考带来了便利。我们可以在白板上呈现完整的静态性的图形,让学生进行整体性的观察思考;我们也可以去演示图形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去领略动态性的图形,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思考途径,进而从动态的角度研究这图形,这样学生的想象则会产生质的飞跃,建立起动态形成基础上的空间观念;我们也可以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一些生活现象进行回忆性的想象,像过电影一样。比如教学有关圆的知识时,我们不妨让学生去闭目想象钟面,思考秒针的滴滴答答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使你产生怎樣的认识。在学生进行如此丰富而又深刻想象的基础上,空间想象能力会逐步得到提高,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的想象潜能得以充分挖掘出来,学生的思维得以比较充分地发挥出来,那空间观念的形成则完全可能是水到渠成和事半功倍。如,让学生去想象钟面秒针、分针、时针的运动过程和运动轨迹后,学生便对圆的本质特征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三、培养学生的思想延伸能力
学生数学空间观念的形成,我们较多地看到的是学生缺失思考探索的习惯和精神,虽然有些学生也想获取思考探索的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局面,但往往“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又不敢或者就根本不前行了,这是有悖于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生学习理念的。所以,数学教学形成学生空间观念必须让一个个学生形成勇于探索的精神,让他们去超越知识,激发他们在探索基础上创新创造的积极性。任何人都有成功的欲望,学生虽然小,但成功的欲望也是比较强烈的,作为教师应当擅长让学生获取探究的成功。平时,学生在数学空间观念的形成上的探究成功令我意识到,我们必须让点点滴滴的成功成为学生探究意志和能力形成的台阶,也让学生在这个人台阶上脚踏实地地一步步地向上攀登且都能获得探索的成功。在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获取成功的过程中,我借助于真学课堂的打造,建立起互动学习小组,开展学生之间传帮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发挥潜能探索的余地。比如教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老师事先将两幅长方形的画进行复印,然后分发给每个学生。学生拿着这复印的长方形图画,用尺子分别量出两幅画的长和宽,在每个学生都量出准确数据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去思考自己的发现。学生思考自己发现的过程事实上就是在探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规律。然后再让学生去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在交流自己发现时,我也看到学生在表述时不十分到位,而此时再让学生对他人的表达进行评价。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也可以说是获取真知的过程,更是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形成理想的探究精神和习惯的过程。由此,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规律在学生的心目中显得更为清晰,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空间观念形成探究的浓厚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学生数学空间观念的培养,可谓是学生学习任务的需要,也是他们今后漫长生活过程中一个人生哲学的转变问题,也可以说是他们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转变和形成的提前演绎!
参考文献:
[1]王善平.小学数学高年级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几个注意点[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3).
[2]金桂俊.探寻“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本质[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