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17-03-27柳文德
柳文德
摘 要: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从心理学研究可以看出,思维一般都是由问题开始的。因此,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时候,需要从数学问题出发,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活动,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起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教学氛围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会将基础知识传授作为主要内容,在讲授完某一知识点之后,教师只会在口头上询问学生“对刚才讲的知识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由于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知识内化能力有限,他们在课堂上很难及时地提出自己的问题,这就使教师的提问纯粹地成为走过场,不仅教师不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程度,而且学生也很难发现自己存哪些学习问题,这就将提问做成了无用功。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注意自己的提问技巧,让学生在师生互问、生生互问中进行质疑、交流,以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创设轻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提问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需要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放在教学的首位。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般会将自身和教材内容作为教学的权威,学生只需要在课上认真听讲,会利用所讲的知识来解答课后问题即可。这就使学生在这种枯燥、僵硬的学习氛围中逐渐丧失学习的主体性,对教师产生依赖性,将教师的话奉为“权威”。为了转变这一教学现状,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对学生进行深入地观察,在其个性差异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与尊重,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走下讲台积极地与学生交流、讨论,以此拉近师生关系。在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下,学生才会对教师所讲授的科目产生兴趣,才会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由提问,自由地回答相应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
二、创设问题情境,教会学生提问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所讲授的知识提出疑问,敢于对权威产生质疑。任何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发散数学思维,提高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用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讲五年级“图形的变换”这一章中“旋转”的时候,我会在课堂上问学生:“同学们,当我们在游乐场玩的时候,你们发现摩天轮、旋转木马有什么特点吗?他们是怎样转动的?”随着问题的提出,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纷纷在小组中进行交流、讨论。有的学生说:“摩天轮和旋转木马是在转圈。”有的学生说:“摩天轮和旋转木马是在一个平面上转。”还有的学生说:“摩天轮和旋转木马都是在围着一个中心点来转圈”……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问题讨论中对旋转有了一定的理解,在讨论中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与此同时,利用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创设情境还可以促使学生将生活与数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数学运用能力。当学生在回答完我的问题之后,有的学生还会对此产生質疑:“为什么他们会这样旋转?”“为什么电梯是直上直下的,他们是在做什么运动?”……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不仅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可以激发起问题意识,敢于对不懂的地方进行提问。
三、引导学生探索,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一般都源于学生的自主思考。小学数学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数学是由问题构成的,数学问题的解决不能局限于一种方法,一种方法也不能只被用来解决一种问题。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需要鼓励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探究,针对某一问题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已有的知识体系灵活解决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分析,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决,培养起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我在讲五年级连加内容的时候,给出学生一个题目:12+21+17=?学生根据所学过的知识,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有的学生直接进行运算,有的将原式子转换成3+17+21+9=50,有的转换成12+8+13+17=50……通过不同途径,学生将复杂的数学式子化简,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发挥。
综上所述,教师需要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通过营造和谐的氛围、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探究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此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参考文献:
[1]赵莉莉.学贵有疑 厚积薄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与质疑能力的培养[C].江苏省教育学会2014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14.
[2]巩明.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研究[D].聊城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