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对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2017-03-27邱长华
邱长华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小湖中学)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已经吹遍校园,有关新形势下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课题研究是每一位教师都在关注的话题。依据新课程改革要求,尝试对初中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人文精神的渗透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等问题展开具体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美术;教学思考;多媒体手段
素质教育观念全面普及的今天,美术教学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初中美术教学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新教学方法,以适应新课程教学改革需要。那么,开展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究竟应当如何体现新课程教学改革理念,提升美术教育质量呢?
一、多媒体手段的应用
引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是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之举,同时也是当前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趋势。组织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依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需要,创造性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上升到一个新阶段。
以八年级《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一课教学为例,备课时,教师可根据主题内容进行教学资源搜索,选用《蒙娜丽莎》《自画像》《宫娥》等文艺复兴时期图片制作成专题,对这些作品的造型要素、表现方法进行评述。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展示,学生不仅可以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还可以对文艺复兴时期生活场景、历史人物、时代背景有详细了解,从而对教材内容有深刻立体的认识。
多媒体手段具有形象直观、丰富生动的特點,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课堂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美术兴趣、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拓宽思维广度与深度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华而不实的课件、喧宾夺主地滥用多媒体,只会分散学生注意力,无益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在借助多媒体手段开展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遵循适度与适量的原则,切实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有策略地选用多媒体技术,以免本末倒置、适得其反。
二、人文主义精神的渗透
“以人为本”是贯穿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注重人的发展、培养人文主义精神也是美术学科的重要思想之一。美术教师应当将初中美术课程教学上升到人文学科的高度,变狭义的美术教育为广义的美术教育,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丰富美术情感。
例如,在对一些中外优秀美术作品进行鉴赏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将美学与历史学、地理学、风俗学、文学、心理学等人文学科知识相互结合,渗透人文主义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以王羲之书法作品《兰亭集序》欣赏为例,教师除了从美术角度对作品进行分析之外,还可以结合书法家王羲之的生平经历、艺术修养、文学造诣以及兰亭自然风光介绍等角度切入,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学艺术作品的喜爱,升华美术情感。
美术课程在培养学生人文主义精神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行之有效的人文主义教育渗透对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的意义。细看现阶段初中美术课堂人文素养培养方面的教育,不难发现,教师的关注明显不够。人文性的影响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般的教育,教师应当对这方面的教育引起必要的重视,加强对人文主义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促使学生感受美术跨越学科带来的巨大人文力量,实现美术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
三、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
纵观当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评价现状,笔者发现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教学评价标准单一,缺少多元评价体系。这种以考试成绩简单化分学生美术水平的评价方式挫伤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对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了损害。
为进一步转变教学评价不利局面,美术教师应当采取等级评价与书面评语相互结合的方式,依据不同学生学习情况实施多元评价。以100分、60分等考试分数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评价标准必须转变,可以尝试使用“优秀、良好、一般”这样的等级评价标准实施教学评价。出于不打击学生学习兴趣这一目的考虑,即便个别学生美术作品完成效果不佳,教师也不要直接批评,而是采用激励性评价,委婉地给予建议。例如:“你的想法非常不错,但是色彩运用方面较为一般,老师认为如果色彩再丰富一些、构图方面增强一点,那么出来的效果一定非常优秀。”这些激励评语可以增强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信心,为下一次美术学习铺垫良好的心理
建设。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组织学生对教师展开评价、学生之间互评、学生自评,从学生处获得课堂教学实施的情况反馈,同时让学生在评价他人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培养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起到互相交流的学习效果。
以上是笔者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的几点体验与感受,以期与诸位教学同行共同探讨新教学理论,促进美术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钟启泉.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解读[M].山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