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考体育生培养
2017-03-27杨成坚
杨成坚
(广东省雷州市乌石中学)
摘 要:高考体育生作为高中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鲜明的特点,而对高考体育生的培养,也有着特殊的培养规律。结合培养高考体育生的教学经历,从高考体育生的现状入手,分析高考体育生文化课及体育专项成绩提升的路径,同时结合高考体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梳理具有特色的高考体育生培养方式。
关键词:高考;体育生;增强体质;队伍选拔;个别辅导
高考体育生作为高考大军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有着鲜明的特点,如身体素质超群,文化成绩普遍不高等;同样,由于高考体育生的考核方式与普通高考生的区别,决定了他们的培养路径及方式也与众不同。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多的高考体育生从低年级如高一就开始选择了体育高考的道路。笔者结合自身培养高考体育生的教学经历,将从高考体育生的现状、文化课成绩、术科训练及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入手,总结归纳具有特色的高考体育生培养方式。
一、高考体育生现状可谓有喜有忧
1.学生体质增强,意志稍显下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现在的学生身体素质也随之增强,作为学生中身体方面的佼佼者,高考体育生的身体素质也日益增强,这点也是从事体育教学的老师乐于见闻的事情。然而事情有利弊,生活条件的提升带来了身体素质的增强,安逸的生活却也让学生的意志力有所下降。众所周知,高考体育生需要面临着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的枯燥训练,而坚韧的意志力是战胜这些训练的有力武器。因此,老师在迎接学生体质增强带来喜悦的同时也要面对学生意志力下降的烦恼。
2.生源日益复杂,就业市场饱和
随着大学的扩招,上大学成了学生触手可及的梦想,而体育高考的考核方式相比于普通高考而言对文化科目的要求相对要低,所以很多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会将参加体育高考作为一种投机选择。这样一来,容易导致高考体育生的队伍相对更加复杂。同时,由于高考体育生的人数剧增,而体育类院校的数量及可供体育生选择的就业岗位有限,导致了供过于求的局面。这些都为高考体育生的培养带来了挑战。
二、高考体育生术科成绩是关键
1.严格队伍选拔,保障培养效果
体育高考对于文化科目的要求相对普通高考而言相对较低,但是相应地对体育科目就要求较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当严把入口关。本人在指导高考体育生的过程中,采取模拟高考的形式进行考察筛选,虽然这样做增加了工作量,但是通过严格选拔,可以将一些投机取巧且没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劝阻于外,进而确保了队伍的质量,有利于后期培养的开展。
2.制订训练计划,有效提升成绩
由于高考体育生面临的考核是文化科及术科双重考核,因此术科成绩的提升是重中之重。提升术科成绩,必须设立严密且科学的训练计划,大至每学期的训练标准及目标,小到每天的训练项目,这些都需要我们提前制定并严格执行。
3.结合学生实际,加以个别辅导
除了对整个体育生的集中训练计划之外,更要注重对学生的个别辅导。首先每个学生的体质不一,其次每个学生所选择的项目需要的训练也有所区别,例如投掷类的项目需要加强力量训练,而短跑类需要加强爆发力的训练等。通过分析学生的體质,针对他们的体质制定具体的个性化训练计划,才可以让学生的术科成绩得到更好的提升。
三、高考体育生文化成绩勿荒废
1.提高选拔门槛,设立淘汰机制
在选拔高考体育生的过程中,本人除了考核术科成绩外,也进行文化科考试,通过对学生的摸底,一来便于筛选,二来便于后期对某些术科成绩超群而文化科偏弱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此外,在高考体育生的整个训练培养过程中,注重结合他们每学期的文化科成绩设立淘汰制度,增强队伍危机感,促进学生自我成长。
2.全校齐心协力,营造学习氛围
以往高考体育生都是单独组建班级,这样虽然便于管理,但是对于高考体育生的文化成绩提升弊大于利。因此,在高考体育生培养过程中,笔者在学校支持下,将高考体育生安排到各个班级,并且采取“结对子”形式为他们安排专人辅导,活跃了学习氛围,有效提升了他们的文化科成绩。
四、高考体育生心理健康需关注
以往在高考体育生的培养过程中,最重视的是术科成绩的提升,其次是文化成绩的提高,然而鲜有人提及高考体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其实,如前文所述,作为高考大军的特殊成员,高考体育生往往承担更多的心理压力,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应及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既有利于日常训练效果的提升,又有利于高考临场发挥。
笔者在指导体育生的过程中,在每天的训练前会在队内开展简单的团队培训活动,通过开展活动,既能帮助队员快速热身,也通过团队培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作为高考大军中的特殊群体,对于高考体育生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关注学生的文化成绩及术科成绩,也不能忽视高考体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笔者的实践也证明,通过上述几点的尝试,可以有效开展高考体育生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郭学强.高考体育训练初探[J].体育与艺术教育,2009.
[2]蒋永斌.高考体育生辅导训练的几点思考和体会[J].吉林教育,2013(1).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