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实践在数学学习中的意义
2017-03-27杨小石
杨小石
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学习过程之中的有效性不能够只是一味地去模仿和记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进行适当的实践动手操作,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方法。 ”因此,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成为学习数学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参照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里出现的一些问题而提出来的。传统的学习数学的方法之中,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形式就是,教师教给学生什么,学生就接收什么,教师让学生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而且在课堂教学之中基本都是满堂灌,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几乎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学习之中产生一种无意识,更加抹杀了学生在学习之中应该有的创新能力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新的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学生动手实践,就是要使学生在亲身经历、切身体验的学习过程之中能够自主去学习,能够自主去探索新知,进而更加轻松的解决数学问题。那么,在数学学习之中注重动手实践的意义都有哪些?
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皮亚杰是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曾经说过,只要是和智力有关的工作,都得是以有兴趣为基础的,学习之中最好的兴趣就是要对所学的教材产生兴趣。强烈的学习兴趣是督促学生学习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的一个重要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那么学生会很快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渴求。为了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必须要在数学学习的课堂上积极地引导学生亲自去观察,认真地思考,努力地去实践和积极地去探索、去发现。进而学生能够亲自去发现知识的道理,也能体会到探索数学知识的办法,品味到探索之中和成功之后带来的喜悦,更加激发了学生对于新知的渴望与参与的兴趣。学生的动手操作不仅仅是学生思考的过程,更加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注意力的过程,这样的知识学生才会记得更加深刻,理解得更加透彻。
其次,在课堂教學过程之中,学生的动手实践一旦促成即可以增加学生的体验过程。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中提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包括三个阶段,它们分别是实物的操作、表象的操作和符号操作三个阶段。学生的动手实践应该是这三个阶段中的实物操作,这种操作使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之中收获了直接的感受与体验,而这里所说的体验是极其珍贵的,它是在为学生能够促成后两阶段,也就是表象操作和符号操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做出了充分的准备。有句俗话说得好,眼睛看一百遍,也不过动手去做一遍,这正符合了新课标中提出的做数学的要求。
再次,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够促成学生对知识的生成。高尔基曾经这样说,儿童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游戏。那么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之中,游戏更是不可以忽略的重要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在小学这个学习阶段,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游戏教学应该是和动手实践有着不相上下的作用的。无论是数学中哪一个规律,还是哪一个法则,都是由他们一个形成的过程。而在传统教学里,我们的教师只是注重了把得出来结论的规律和法则总结出来,告诉学生,让学生去背诵、去用。这样就忽略了法则和规律的得出过程,结果大多数的学生就记住了这个规律或者那个法则的结论,而没有探索推理的实践过程,甚至有的学生只会背诵,一旦应用到具体的题目之中就不会用,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的话,数学教育的最终将是一个没有探索精神的教育。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就是在经历规律探索法则形成的全过程,这样有益于达成学生内心之中数学知识的生成。
最后,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这里提到的学习意识说的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出规律,主动去认知的一种自觉意识。在数学教育里,培养出具有动手实践的自觉意识即是最高的目标,学生如果形成了这种自觉的意识,对他们以后的发展是有很大益处。可是这种自觉意识的促成根本不是原本就有的,是通过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利用大量的动手操作实践活动中积累出经验而获得的结果,所以我们教师要记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探索之中来实现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全过程。
综上所述,动手实践在教学中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和意义。所以,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的这些方面都是需要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发展,教师善于引导学生的动手实践,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的合作交流等,都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倾听,主动观察,主动动手,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法,通过积极思考、合作探究将数学有关的知识形成过程重新展现出来,能够亲身体会到数学的魅力,进而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数学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给学生构建一个动手实践的数学课堂,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让数学课堂散发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