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7-03-27刘敏
刘敏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小学生的知识链接能力较差。大多数孩子学习了后面的课文,就忘记了前面课文的内容。特别是对知识结构性强的单元的学习,学生的掌握就更差,一些分散性的知识在孩子脑海中不能形成整体印象,也容易被遗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查阅了大量文献,做了许多尝试。前两年有专家提出群文阅读这一新的教学理念,使我眼前一亮。群文阅读是指把一组文章结合在一起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对这组文章的理解深度,最后师生达成共识。迎着这股东风,我在教学中进行了相应的尝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一、做好课前预习
(1)定主题。让孩子抓住一个知识点或一条绳去寻找有关文章或图片进行了解学习,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在小组交流或班上学习时和同学、老师分享。如,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穷人》《别饿坏了那匹马》《唯一的听众》《用心灵去感受》等文章奏出了爱的旋律,唱出了人间真情。孩子们预习课文要收集表达这种主题的文章,可以是古代的,可以是现代的,还可以是外国的。(2)扫清文字障碍。预习时以课本为主体或主导,利用工具书通读教材,熟读教材,初步理解教材,课文中要有孩子们对生字的注音和对词语的批注。为了培养孩子自查自纠的能力,让他们以小组交流的形式对课文预习情况进行分析,这样孩子们不但有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有了展示成果的机会,上课时干劲十足。(3)从人文内涵中分析人物。孩子们学习时要分析文章中主人翁的性格、品质、爱好等,并在文中相应部分进行标注,和同学老师分享时要说得有理有据。教材中有的单元是写一个人物,有的单元是写一类人物,都要对他们进行一一分析说明。
二、创造性的课堂教学
(1)对一个单元的字词及难以理解的句子进行教学。(2)抓住人物特点进行分析。孩子在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课堂上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用准备好的文字、图片进行讲解说明,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讨论,争辩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此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听,被动地答,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深入思考,比较归纳,综合分析,最后融会贯通。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孩子多样化的阅读方式,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文章中的人物也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3)抓作者的表达方式。小学语文教材以四篇课文为一个单元。它们不但围绕一个主题,而且表达方式也有许多相似之处。这样的单元有利于指导孩子们写作。比如,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描写了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讲述了动物也和人一样,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情怀。特别是《老人与海鸥》一文,在表达方式上很有特色,我引导学生抓住关于老人与海鸥动作、神态的语言描写,理解老人和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再让孩子们以同样的方法学习《最后一头战象》一文沈石溪的表达方式,孩子们就更容易理解作者笔下那头战象的浓浓真情。最后,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表达方式结合到我们的写作中。当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时,必须抓住重点入木三分地进行刻画,这样孩子们既深入理解了课文,又为写作积累了素材。
三、课后展示
(1)制作手抄报。积累是知识的源泉,为了让孩子们丰富知识、巩固知识,我要求他们学习一个单元办一份手抄报,文章体裁自由,有诗歌、散文、说明文……同时可以配上五彩缤纷的图画。(2)展示手抄报。展示成果最能激发孩子们制作的欲望和灵感。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通过半个月的努力,孩子们的成果也出来了。那真是秋天的果园,丰富多彩,硕果累累。比如,成语王国那个单元的手抄报,有写诗歌的,有画连环画的,有文字中插画的,也有画中含诗的……孩子们把一个个书中的人物请到了他们的笔下,好像彼此成为不可或缺的朋友。
通过对“群文阅读”教学方式的尝试,首先孩子们能接触到更多优秀文章,这些文章都有相似之处,要么主题相同,要么表达方式相似,要么情感抒发相似。孩子们通过对一类文章的学习,会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对教材中课文本身的理解也会更深更透。同时,在做课前预习收集相关材料的过程中,孩子们增加了课外阅读量,这个过程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去发现、去探究,培养了他们总结分析的能力。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收集到的素材更容易运用在孩子们的写作当中,也会提高孩子们的写作能力。之后,在课堂上和老师、同学的交流分享,更是对传统课文教学的一种改变,从之前老师作为主角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发展成学生老师共同探讨交流,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老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这是一个让学生去求知、去表达、去拓展知识面的过程,同时也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热情,课堂也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我想这才符合小学语文的奠基性原则。
参考文献:
[1]曹姍.浅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J].学周刊,2015(13).
[2]王素月.关于小学语文的高效阅读法[J].新课程(小学),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