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实验教学 激发学生兴趣
2017-03-27张福昌
张福昌
摘 要:物理学发展的历史证明:实验是物理学发展的重要源泉。几十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因为它不仅能形象直观地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是形成概念、规律的基础,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同时,它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实践能力。加倍重视并改革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师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关键词:实验教学;教学效果;形象直观
为了让我的教学理念能更好地得以实施,在现实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地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和总结,在备课期间,就要对接下来的整堂课进行梳理,看一下应该从什么地方入手,以什么为切入点进行教育教学的模式创新。主要的还是体现在对物理实验的教学方面,实验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那么实验教学的改革也应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一、改进演示实验,增强教学效果
1.适时安排演示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初中物理教材在编排上重视了每节课前用问题或实验来激发学习兴趣或引发学生思考。我认为这种编排适合学生求知的需求,也适合教师教学的需求,但是很多地方不能满足这种需求,需加以改进。例如,讲述大气压前,课本叙述了历史上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故事,故事固然生动有趣,但既不形象又不直观。我在教学时,用“两个粗细不同的试管”演示大气压存在实验,学生有了兴趣,带着好奇心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求知”“求学”状态,这种状态不正是我们所期盼的吗?
2.改进实验,使之更加形象直观
物理现象是学生进行思维活动的基础,越明显的现象,越能刺激学生的视觉或听觉器官,促进学生的思考。例如,在研究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界限的实验中,教材安排的是将一个白炽灯的带有两金属丝的玻璃与一小灯泡、开关相串联,通过用酒精灯对玻璃加热与不加热来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变化,说明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实验时,在电路中再串联一只电流表,接通电源后,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灯泡不亮;给玻璃加热,不仅看到灯泡逐渐变大,停止加热,电流表示数逐渐变小,同时灯泡变暗,直到熄灭,这样一改进,物理过程变化更加明显。
3.适当补充实验,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效率进一步提高
课本上许多比较抽象的问题都可以用一些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的实验来说明,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課堂气氛更加活跃,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例如,在教学大气压存在时,补充这样一个实验,取一个瓶口光滑的玻璃杯装满水,再用一张硬纸片盖住瓶口,用手摁住倒置过来,纸片不会掉下来,这样的实验,取材简单,操作也不麻烦,但是效果却非常明显。
将课本上的一些演示实验加以延伸,能更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例如,说明大气压存在的“瓶吞蛋”实验,新课授完后,让瓶子把鸡蛋再吐出来,这样的实验新奇有趣。
4.变演示为学生实验,多给学生一些展示自己的机会
如果条件允许,尽量变演示为学生实验,学生自己动手做了,印象深刻,获得了正确的结果后,有了极强的成功感,更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例如,凸透镜汇聚太阳光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实验,一来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二来可以让学生对“焦点”概念有深刻的理解。
二、改革学生实验,培养学生能力
初中阶段,学生第一次接触物理,对多数的物理仪器感到既新鲜又陌生,一时不知从何入手,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无从谈起。
怎样改变这种现状?例如,在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之前就进入实验室,学习质量、学习天平的使用方法,那么后面的“用天平称质量”就显得轻松自如了。
例如,“测定小灯泡功率”这一实验,由于这一实验的仪器和方法及测量内容与前边的“伏安法测电阻”类似,学生对步骤很熟悉,会很快完成实验。有一次,在我的指导下,其中一个小组测出了一个“220V 100W”灯泡的电阻,测得的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灯泡的电阻为什么会这么小呢?我因势利导,给他们讲了习题第九题,他们恍然大悟。由此想到,实验室应经常开放,让学生有机会自己设计一些实验,验证他们想验证的问题。
由此可见,如果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就能更好地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提倡学生的自学和创新,这就使得学生学习有很大的动力,而我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愈来愈高,使学生成为有才能的社会人,是现代教师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必要任务。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让我们紧跟时代的步伐,共同推进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