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活化”的中学地理课堂
2017-03-27苏欣欣
苏欣欣
摘 要:在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中,第一个基本理念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学”是为了“用”,“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那么,如何在日常的地理教学中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基本理念呢?那就要尝试构建“生活化”的地理课堂。
关键词:生活化;地理课堂;现象
我们在日常的地理教学中经常发现很多学生学不好地理,总是抱怨地理太难学了,究其原因是多数学生在学习地理时偏于机械记忆,不能将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地理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地理教师通过组织和引导把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巧妙地把理论问题有意识地融入学生熟悉的各种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感到地理就在身边,它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样,学生就会认识到地理对于生活的价值,学会用地理知识与技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增强生活与生存的能力。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组织实施。
一、引进生活素材,认识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生活处处皆地理,地理环境影响着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了解有关地理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是自然现象,也可以是社会生活中涉及地理知识的消息、新闻和故事等。
例如,我国饮食为什么有“南米北面”“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特点?在四季分明的地区,人们都要准备几套与季节相适应的衣服,夏季的短袖T恤、连衣裙,春秋季的羊毛衫和冬季的羽绒服等;相反,在我国的云南、昆明一带,却形成了“四季服装同穿戴”的独特景观,这又是为什么呢?再如,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地震发生时我们又该怎么办?等等。这些问题可以通过课前演讲、专题讲座等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收集社会生活中与教材内容相联系的素材,并把这些素材运用到学习中去。这会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并且促使学生更加关心身边事,关心社会及国家大事,关心我们的生存环境。
二、借助生活经验,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知识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构建“生活化”地理课堂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适时地将生活中学生随处可见的实例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有将所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产生碰撞,才会激起学生灵感的火花,学生才会更易于接受地理,了解地理,进而掌握地理。
例如,在学习“我国的气候特征”时,我会先让学生先回忆一下:我国冬季和夏季的气温有什么不同?降水量又有什么不同?學生都亲身经历过冬季和夏季,所以能很快回答出这个问题:我国夏季气温高而且降水量多,而冬季气温低且降水量较少。接着再引导学生分析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进而归纳我国的气候特征。因为这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得出来的,所以掌握得也更加牢固。
三、创设问题情境,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将教学内容以生活情境的方式呈现,让地理走进生活,让学生身临其境,尝试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寻求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这样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展开教学既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经纬线和经纬网”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以最新发生的新闻给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据新华社报道,昨日当地时间上午8时58分许,韩国一艘载有470人的“岁月号”客轮在韩国西南海域发生侧翻并随时有可能沉没,船只发出求救信号,韩国海警立即前往救援。那么,救援队怎样迅速地判断出“岁月号”的位置呢?由此,自然进入经纬网的教学中。再如,在学习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某伞具厂,有一大批雨伞要销往海外市场,有欧洲的英国和非洲的埃及两个国家供选择,假如你是该厂的市场销售总监,你会选择在哪个国家销售?并说明理由。学生肯定对当“市场销售总监”很感兴趣,经过热烈积极的讨论分析这两个国家的气候类型和特点,学生能很快说出正确答案:雨伞是防雨用具,不能销往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的埃及,因为那里全年干燥少雨、气候干热,而英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暖湿润,那里的人们都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出门带伞,所以要选择英国作为销售地。将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融入课堂,把学生的思维引入现实生活中去,学生就会变得积极主动,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地理的动机和兴趣,而且能让学生体会到地理在生活中的价值。
四、设计探究活动,提高生活实践的能力
在教学中还应注重用生活中的案例来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来解决,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可以启发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从而提高生活实践的能力。
例如,近几年,我市空气质量指数严重超标,雾霾天数居高不下,去年空气质量长期保持在重度污染等级,空气质量排名一度位于全省倒数第一,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据此,设计了如下实践探究课题:“雾霾天气的成因和防治措施”,因为这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并且影响着他们的日常生活,所以学生表现得都很积极。通过网络、报纸等多种途径搜集资料,进行实地调查和访问,积累了大量材料,然后再对这些材料加以整理、分析,得出结论,并且提出了一些相应的防治措施。
在日常教学中,要随时将丰富多彩的生活融入地理教学中,构建“生活化”的地理课堂,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悟地理在生活中的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素质,从而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李芳琴.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在生活中学习地理[J].读与写旬刊,2012,9(5).
[2]张芳.让地理贴近生活,构建生活化地理[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