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问题分析及对策

2017-03-27王宏霞

科教导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混龄教育农村幼儿园幼儿教育

王宏霞

摘 要 混龄教育是幼儿教育不可或缺的组织形式,有利于促进幼儿认知、情感与社会性等方面的健康发展,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题,如混龄教育没有得到相关人员的重视与认可、缺乏高素质高技能的师资队伍等,因此本文着重以广元市为例,分析与探讨了其农村幼儿园的混龄教育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农村幼儿园 混龄教育 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2.086

Abstract Mixed-age education is the important form of organization in early childchood education. It can promote the good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cognition, emotion and sociality.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eaching practice. For example, related personnel have paid less attention to mixed-age education and teachers with high quality are insufficient to adapt. The paper discusses problems of mixed-age education in country's kindergarten,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country's kindergarten; mixed-age education; early childchood education

0 前言

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需要高度关注与重视幼儿的学习特征与身心发展规律,推动所有幼儿共同进步及富有个性的健康发展。所以,因材施教尤为重要,一直以来我国幼儿园都是依据年龄进行编班的,都是依据同龄编班组织模式进行教学的。事实表明,混龄编班模式更有利于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广元市一些农村幼儿园就采取了混龄教育模式,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1 混龄教育的概述

混龄教育指的是将不同年龄的幼儿组成一个大班级进行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至今仍缺乏一致的界定,有时被称为混龄分班,有时被称为混龄分组;混龄教室也缺乏一致的称呼,没有合理区分年级、年龄与层次;混龄分班主要涉及完全混龄分班、部分混龄分班与间断性混龄分班三种形式。在混龄教育的实际环境中,幼儿可以结合自身特征与兴趣爱好选取适宜自己学习能力的相关活动,教师需要在充分了解与掌握幼儿发展特征的基础上设计富有个性且合理有效的学习规划与教学方案,促使幼儿一起学习、游戏与生活,相互合作与模仿。

2 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混龄教育价值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与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都认为混龄教育有利于促进幼儿认知、情感与社会性等方面的健康发展,但在我国广元市农村幼儿园的实际教育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2.1 存在的问题

(1)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缺乏科学性的一日活动。一般而言,农村幼儿园混龄班幼儿一日活动所占据的时间较长,一定程度上说,一日活动的重要活动类型是知识学习,幼儿教师过于注重知识学习的安排,而忽略了其他活动对于幼儿健康成长与发展的积极作用。众所周知,幼儿天生活泼好动,喜爱游戏,所以游戏对幼儿阶段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幼儿阶段安排的活动理应将游戏视作中心。而事实上,在农村幼儿园混龄班一日活动安排过程中没有充分展现出游戏的价值与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将农村幼儿园的发展方向规划于“小学化”,这无疑违背了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的要求,即与幼儿园需要高度关注与重视幼儿的学习特征与身心发展规律,推动所有幼儿共同进步及富有个性的健康发展相违。

(2)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缺乏合理的教学环境及教学方法。从环境创设角度而言,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没有充分考虑到混龄的特征,具体表现于幼儿的座位安排方式仍是“秧田式”,无论是玩具的使用还是教具的使用都没有充分考虑混龄的实际特征。从教学方法制定角度而言,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在组织教学时所选取的方式也都仅局限于依据年龄进行分组教学,一定程度上说,这虽然考虑了混龄各个年龄段的所有幼儿,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轻视了异龄互动与沟通,没有充分发挥混龄优势。

(3)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没有得到相关人员的认可及缺乏较高的师资水平。目前,广元市农村幼儿园的园长与教师表示本园之所以实行混龄教育,是因为没有更好的选择,所以他们仍然愿意选用同龄编班模式。幼儿父母则是担心自己孩子难以学习与掌握该学的知识,难以追赶学习实际进度,所以往往表现出无所谓或不认可的态度。教育健康进步与发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且对幼儿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农村幼儿园混龄班的教师基本都是中专学历,他们虽然具备专业条件,但这些条件难以适应混龄教育的实际需求,且幼儿混龄班教师没有较多的机会参与专业技能培训,这无疑阻碍了师资水平的提升。

2.2 原因分析

2.2.1 师资因素

不少园长与教师都认为混龄教育的实施受迫于本园的现实条件,且是为了合理处理农村幼儿生源短缺及师资不足的问题。相比于城市而言,广元市农村人口的分布较为分散,加之现阶段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所以幼儿数量逐渐减少,且年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混龄教育模式的选取是将年龄接近的两个或者更多年龄段的幼儿组成一个大班级,从而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农村地区没有较为发达的经济及较好的物质条件,这些现实因素无疑影响了高素质高技能师资力量的拓展,一般来说,同时兼备较高学历、高技能的教师不愿意来农村地区教学。

另外,不少农村幼儿教师对于混龄教育没有正确的认识与了解。农村幼儿园混龄班的大部分教师都没有触碰过混龄教育相关信息,也没有参与过专业的培训,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会混龄教育价值与意义的正确认识与了解,从而增加了混龄教育的难度。

2.2.2 家庭因素及社会影响

从家庭因素而言,家庭作为幼儿的主要生活场所,其对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家庭因素之中,父母對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的了解与认识直接关乎着混龄教育的发展。相关结果显示,不少幼儿家长都不认可混龄教育,甚至是展示出无所谓的态度,究其缘由,小幼儿父母担心自己的孩子受大幼儿的欺负,大幼儿父母则害怕自己的孩子难以学到该学的东西等。幼儿父母的这种态度无疑增加了混龄教育的实施难度。从社会因素而言,家庭因素固然重要,但社会因素的力量也不容小觑,混龄教育既没有得到社会的高度支持与重视,又没有得到社会投入的支持与认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混龄教育的健康发展,及人们对于混龄教育的了解与认识。缺乏充足社会宣传力度的混龄教育,影响了园长、父母与教师对于混龄教育的了解与认识,影响了教育主管部门对于混龄教育的关注程度;缺乏相适宜的混龄教育教材,增加了混龄教育的健康发展。

2.2.3 农村幼儿园自身因素

混龄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农村幼儿园的健康发展,所以农村幼儿园自身因素对混龄教育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农村幼儿园之所以对混龄没有主动探索的精神,是因为一些客观条件的影响,主要涉及物质条件不充分、师资短缺、生源不成分等客观条件,从而被动实行混龄教育,没有从根本上认识与了解到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的实际价值。

3 混龄教育对农村幼儿园的启示

盛行于我国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混合班就属于混龄教育形式。当时设置混合班的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适应基层人民对于基础教育的实际需求,主要原因在于经济条件等的约束,而不是因为认识到混龄教育的优势与益处。现在重新提议混龄教育的原因在于:一方面人们认识与了解到了同龄编班存在的不足,如难以满足幼儿个别需求等;另一方面是独生子女政策的出台,人际关系逐渐冷漠,这无疑影响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3.1 不断拓展新思路,合理设置新课程

我国教育部早在2001年就出台了《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大纲(试行)》,之后便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新一轮的全面课改,而这次改革普遍涉及了幼儿园学习阶段的所有课程,并且明确规定了“学前教育必须根据幼儿自身的成长发展以及教育规律……进而不断推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他们的学习创造和谐而丰富的教育环境。2004年,国务院联合教育部等诸多部委颁布了《有关农村幼儿园教育改革及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并提出从2003年至2007年这四年里学前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根本性目标,即结合城乡之间的差异性,构建以社区为单位,以规范化幼儿园为核心,且以灵活多变的教育形式为前提的学前教育网络。通过何种路径来实现幼儿员新课程改革目标?而其中的教学方式则显得尤为重要,课程进步主要通过课堂情景的转变而进一步实现,当然这也意味着教学得到进步与发展,其核心在于教师、学生、教学三方的行为方式。要想创新教学行为方式,实现新课便是必经之路。虽然我国农村幼儿园处于这次新课程改革的末端,但却对整体基础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3.2 积极探索农村幼儿园教育教学组织形式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始,中国出现了一种新兴的幼儿群体,即“独生子女群”。该群体逐渐产生很多心理上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无法充分满足他们的社会交往需求,在大多数独生子女家中,因为缺乏与同龄人之间的沟通与交往,幼儿容易产生孤独感、忧郁感;第二,无法充分满足他们的自我表现需求,由于某种历史原因,很多独生子女的父母将“补偿心理”转移到子女身上,进而使该群体承载着上一辈的期望,所以无形之中也就导致他们身负重压,同时其身上特有潜质也很难得到有效发挥。混龄教育作为一种符合农村发展实际、满足幼儿发展的教学形式,其在广元市农村幼儿园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关调查研究也显示:混龄环境下的幼儿要比同龄幼儿的游戏活动更为成熟,而同伴年龄的主要功能则在于对交往模式进行调节。

然而,混龄幼儿教室与同龄幼儿教室所提供的游戏机会是截然不同的:在混龄教室中,合作性及结构性游戏较为广泛,但在同龄教室中,戏剧性游戏则占据主导地位。一系列调查研究也说明了,在不同类型的任务中,年长者的行为往往要比年幼者的更容易模仿,幼儿们发现自己被同伴模仿更富有成就感。虽然榜样效果还依赖于社会能力、社会权利等诸多因素,但在总体上还表明了大龄幼儿具有较高的社会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其他幼儿模仿或失范的可能性。还有些学者认为,混龄教室里的幼儿具有良好的“二维发展轨道”,但同龄教室里的幼儿则呈现出“线形发展轨道”。此外,在2~4岁阶段内,混龄教室里的幼儿认知发展远远超越了同龄幼儿。由于广元市农村幼儿园多半散落于各个村镇之间,可以充分使用本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从而使混龄教育更好地应用于农村幼儿园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 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对策

4.1 营造和谐混龄环境,创新教学方法

环境作为一种有效的隐性课程资源,其也是构成教育的一小部分。在教育部颁布的《学前教育指导大纲(试行)》中,曾规定:环境是特殊的教育资源,应采用环境创设、环境利用等诸多方式,以此进一步推动幼儿的进步与发展。在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之中,环境创设则更显得至关重要。国外相关研究也表明,幼儿园混龄教育的开展必须要考虑幼儿适宜年龄阶段、年幼及年长幼儿的分布比重、适宜的教学课程以及分配时间等四个方面。而且在混龄班级里,幼师应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活动环境,积极引导、观察并加入到幼儿活动中,帮助他们处理好如何与同伴沟通与交往的问题;通过创设真实的课堂环境,实现多元化教育教学目标,使学习内容具象化,从而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在环境互动中得到进步和发展。

由此可见,混龄教育的优势十分明显,不仅为幼儿提供了相对生态化的教育环境,而且也确保了幼师在维护自然情境的基础之上为教学提供或多或少的心理支持与物质支撑。幼儿通过在这一环境中取得了有效合作及活动,并且也实现了多层次的教育目标。但这个具有弹性的环境創设又需要幼师为混龄班级中的幼儿提供自由而宽松的、富有尊重和爱的思想氛围,同时也要求充分满足幼儿交流、合作及互动的需求,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然而,由于我国混龄教育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当前难以为广元市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的提供与之相适应的课程教材。针对这种情况,幼师必须结合农村幼儿园的发展实际和优劣势,积极运用有效的教育资源,并渗透到幼儿日常的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中,在依据幼儿的能力发展、性别年龄、兴趣爱好等要素的基础上来审定最后的活动方案,强调教育的核心内容,从而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在探索、创新、交往和求知欲等方面的精神需求。从目前的发展形势而言,广宁市农村幼儿园尽管在经济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但具有独特的民风习俗、天然的地理位置等优势,农村幼师应当勇于尝试并利用广元农村地区的特色,同时又符合其幼儿园的课程学教学资源。

4.2 科学意识到混龄教育的内在价值,为幼儿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

广元农村幼师应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主动研读国内外对混龄教育的一系列研究,积极参与混龄教育技能训练,学习有关混龄教育的理论知识,并将这样的教育理念直接应用到幼儿园教学实践之中,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的内在价值。此外,还必须为幼师们提供更为广泛的培训机会,不断完善幼师培训体系,提供充足的资金、资源支持,进而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水平和教学技能,同时也促使自我反思行为的产生,发挥着“种子幼师”的积极作用,最终使幼儿园混龄教育实现本质性飞跃。比如,在幼儿活动过程中,幼师应果断判断出幼儿基础素质,借助语言、肢体、表情等暗示,鼓励学生与同伴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

与此同时,还应考虑清楚幼儿实施的活动方式,现主要有个体活动、异龄交往、同龄合作等三种方式,而之后的时机选择及方式也应当有效融入幼儿活动中。但在集体活动中,即使幼师为学生挑选的教学内容符合年幼、年长儿童的好奇心理,但幼儿自身发展的差异性仍然要求幼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对策,以此确保每一位幼儿都可以得到全面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幼儿教师在成员分组中不仅要确保各个小组各司其职,避免互相受到干扰,同时还要确保教师将目光集中于某一小组时,其他各组的活动是井然有序的,而非处于悲壮而消极的状态。由于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复杂性,所以在其过程中很容易发生诸多难以预料的事件,如何本着理智的心态来冷静面对这些事件并且准确把握好混龄教育契机?所以这也要求农村幼师应当具备实践智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混龄教育对幼师的教学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学习需求、活动需求和其他需求等。因此,广元市农村幼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培养他们的教育教学技能,从而进一步推动其专业成长,确保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有效开展。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发展,而且可以提升农村幼儿园的教学质量,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增加了幼儿教师管理班级与组织活动的难度,因此结合现状制定合理适宜的对策至关重要,从而更加有效地发挥混龄教育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齐金莲,张玉梅.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问题分析及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

[2] 宗媛.新疆伊宁县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3(1).

猜你喜欢

混龄教育农村幼儿园幼儿教育
混龄教育对学前教育改革的意义
浅谈农村幼儿园户外活动开展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论农村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本土化的开发与利用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
农村幼儿园开展本土化区角活动的实践研究
指南背景下幼儿园蒙氏混龄教育实施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