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堂好课的“三字诀”

2017-03-27敖小英

江西教育B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三字诀词儿火柴

敖小英

特级教师王崧舟,于我而言,已经不陌生了,他那亲切的语言、自然平等的教态、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等,都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特别是这次,笔者在网上听到他执教《去年的树》这篇课文时,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传播,课中的“三字诀”更是值得我久久回味。

【片段一】“读”字诀

1.师:大家看,当太阳露出笑脸的时候——

生(朗读):“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歌。树呢,听着鸟儿唱。”

师:当月亮挂上树梢的时候——(生朗读,同上)

师:当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的时候——(生朗读,同上)

师:当叶子在秋风中飘落的时候——(生朗读,同上)

师:迎着风,迎着雨——(生朗读,同上)

师:走过春,走过夏——(生朗读,同上)

2.师:是的,这是一段多么美好的时光啊!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日又一日,读——

生(齐读):“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师:多好的日子,多好的朋友,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个开头。

生(齐读):“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3. 师:先找一找树和鸟儿之间的对话。找到了,谁来读?

生(朗读): “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师:没错,这是他们之间的对话。我们继续找,找鸟儿和树根之间的对话。

生(朗读):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师:是的,这是鸟儿和树根之间的对话。我们再找,鸟儿和大门之间的对话。

生(朗读):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师:好的,最后是鸟儿和小女孩儿之间的对话。

生(朗读):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屏幕出示四次对话)

师:没错,孩子们,你们看五个人物四次对话,构成了我们这个童话故事最重要的内容。这样,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四次对话。好吗?怎么读呢?咱们来分一下角色。(师生交流商定,一生读鸟儿的话,四个组的同学分别读树、树根、大门与小女孩的话,教师读旁白。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四次对话。)

【赏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强体验和体悟。”王老师把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反复读、自由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学生在读中理解、想象、生情,让笔者感觉如品一杯甘甜香醇的美酒,回味无穷。

【片段二】“品”字诀

1.师:也有可能。是的,鸟儿给树唱歌可能在春天,可能在秋天;鸟儿给树唱歌,可能在树孤独的时候,也可能在树高兴的时候;可能在早上,也可能在晚上。那么,那么多种可能,你是凭这一段话中的哪一个词语猜想出来的?

生:我在“天天”这个词语中发现的。

师:你的目光真敏锐,没错,就是这个“天天”,大家一起读。(生齐读)

师:两个“天天”。我们一起读文章的这个开头,注意读出“天天”的感觉和味道来。

师:正是这样的“天天”,给了我们多少美好的想象,带给我们多少美好的画面。

2. 师:孩子们,由这两个“天天”,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鸟儿和树这对好朋友在一起的时间很长。

师:这是你的体会。

生:他们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师:“形影不离”这个词用得真好!

生:鸟儿和树的友谊地久天长。

师:“地久天长”,感情是那样的深——

生:深厚。

师:好的,我把这个词写下来,你们不妨也在文章的开头批注“深厚”两个字。(板书:深厚)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王老师的语文课堂上,他善于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通过品味“天天”,把文字读成了画面,并组织学生细细地揣摩、体会,从而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探索,体验文本内涵,实现与文本有效的对话。“牵一发而动全身”,课文中的关键词就是这儿的“一发”,王老师能够发现它们,并能巧妙地利用好,使得他的課堂教学总是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片段三】“写”字诀

1.师:孩子们,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棵怎样的树,出现了一只怎样的鸟儿呢?来,打开作业本,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你脑海中浮现的树的模样,鸟儿的外貌。(板书:写外貌)写的时候,请你用上“特别”这个词语。

(屏幕出示)

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树长得 ,鸟儿呢,长得 。(学生在音乐中想象写话,教师巡视)

师:好,孩子们,请停下手中的笔。大家都知道,森林里会有千万棵树,森林里也有千万只鸟,是吗?那么,这棵树长什么模样,这只鸟又有怎样的外貌呢?谁来读一读你写的这棵树?

师:同学们,借鉴这两位同学的写法,你试着修改一下自己写的树和鸟的外貌,先写“特别怎么样”,然后具体地写“怎么样”。

(学生修订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师:好的,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学生交流写作练习)

2. 师:你看,这样的提示语读起来才有味道,才有感觉。我相信每一句提示语当中的某一些词儿一定会带给你一种特殊的感觉,比如说第一句当中的那个词儿是?

生:很生气。

师:再比如说,第二句提示语当中的哪个词儿?

生:又发脾气。

师:是的,又比如说第三句当中的哪个词儿?

生:斥责。

师:大声斥责。

生(提高音量):大声斥责。

师:没错。孩子们,这些词儿或形容或动作,反映的是人物的心情和表情,我们读这些旁白的时候情绪就出来了。但是,你们看看咱们这个故事,“树对鸟儿说”,怎么说的,没感觉。“鸟儿说”怎么说的,没感觉。这样,我们替它加一加。打开作业本,在这些人物提示语的中间加一加能够反映它的表情和心情的词语。(板书:写表情,学生练笔,教师巡视)

师:好的,孩子们停下手中的笔。我们先来看一看树跟鸟儿的那一次对话。

(大屏幕出示)

树 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 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 问树根。

她 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鸟儿 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师:好,不要着急,让我们再重新走进这个故事。在故事当中,我们来好好揣摩、体会他们内心的情感。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为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到来了,鸟儿必须离开这里,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过冬,眼看着这么一对朝夕相处、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就要分手了,这个时候,树的心情是怎样的?鸟儿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3.师:她看啊看,她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灯火。

师:是的,她还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她的好朋友树。

师:是的,她看到了树,那已经是去年的树了,此时她的心里有多少话想对好朋友树说呀!孩子们,拿起你的笔写一写鸟儿最想对树说的话,写一写她内心的真情告白。写的时候,请你用“树啊树”开头。

(学生在音乐声中练笔写话,教师指导巡视)

师:孩子们,停下手中的笔,写没写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你提笔的那个瞬间,你完完全全化成了故事中的那只鸟。为了这个春天的约定,为了给自己的好朋友唱起去年的歌,鸟儿历尽了千难万险经历了千辛万苦,但是,留在她眼前的只有这盏用朋友的身躯化成的灯火,这一刻鸟儿有多少话要对他说——

(生朗读小练笔)

【赏析】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本之外,要使它成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王老师执教的课文《去年的树》把阅读与写作有效地链接,通过三次小练笔为学生创设了语文实践的机会,搭建了语言实践的平台,降低了语言实践难度。可见,王老师的“写味”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基本手段。

总之,好课在“三字诀”中生成。王老师的这堂课,孩子们从朗读、想象与写作中,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填补了文中的空白,理解了故事的内容。它也像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为之叹服。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城盱江小学)

□责任编辑 王 慧

E-mail:729628267@qq.com

猜你喜欢

三字诀词儿火柴
念好“三字诀” 党建引领促发展
本期特训主题 好词儿和臭词儿
火柴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