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现状及策略研究
2017-03-27孙淑娅国长青王亚群于枚
孙淑娅+国长青+王亚群+于枚
摘要: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规避与防范单位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可能存在的风险,也是一种注重风险预防的制度,是强化内部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也是确保事业单位职能得以顺利履行的保障。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促进各项工作效率的提升,但现阶段国内很多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上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分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现状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对于促进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来说意义重大。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现状 策略
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是确保各项业务活动持续高效运行的保障,在这一前提下保证单位内部财务信息和其他相关管理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不断促进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所以,构建系统化、全面化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机制能够保证事业单位经营发展目标的最终实现,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现状
(一)内部控制意识不足
内控管理意识属于内部控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内控管理意识是保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得以有效實施的基本保障。很多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并未真正意识到内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缺乏全面的了解,一些领导甚至错误地以为,构建内部控制制度便是单纯的建章立制,并未意识到内部控制管理属于一项业务运作过程,属于一种动态化的监管机制,也不能够履行好自身在单位内部控制实施中的职责,单纯的将内部控制当作是上级对下级的一种管理方式。部分事业单位在制定内控管理制度时往往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照抄照搬,脱离实际,导致内部控制无法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二)内控制度不健全
2016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已发布实施,也针对各项业务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内控制度,但对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还存在内控制度还没有全面覆盖,已建立的制度还不够完善,开展内控风险评估工作做得不到位等问题。虽然构建了健康的权力运行机制,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但没有形成定期督查决策权、执行权等权力行使的机制。
(三)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事业单位在会计基础工作上目前集中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点:财务会计人员自身专业素质有待提升,过去很多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基本处于一岗多职的状态,各个方位之间并未强调相互监管约束;原始凭证审核不严格、不规范;会计核算工作与规章制度不符合,部分单位并未严格结合《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的规定,盲目设置与混用会计科目,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出现。
(四)预算控制相对弱化
近年来部门预算改革逐渐深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得以有效强化,但整体来看依旧需要加强。一方面是部门预算编制依旧是按照当年财政状况、上年收支情况、预算单位自身特点来核定,预算执行存在差异,主要是年初预算编制时,有些工作缺乏预见性、决定性,中途因为工作需要,追加预算而造成的;另一方面是预算刚性不足,预算工作的科学性与规范性有待提升,预算调整追加的情况较多,预算控制的约束力不明显。
(五)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即便我国已经对财务会计人员的岗位要求进行了相对全面的规定,但我们对事业单位会计现状有所了解之后便能够看出一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依旧是由很多对财会知识不是非常精通的办公室主任来担任的。由于培训力度不足,造成财务人员知识更新速度跟不上工作需要。这些直接导致财务人员在日常会计业务处理上经常犯一些低级错误。例如,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设置不规范;总账、明细账业务划分不清;财务处理、会计核算不够规范。加之其他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整体不高,导致内控管理的执行力不足,无法实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实施策略
(一)提高会计内控的认知度、执行力
首先必须要做好对内部控制相关知识的宣传工作,帮助事业单位主要管理人员、各部门负责人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能够充分了解到内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确保重点岗位人员可以真正履行好自身的职责,进而保证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各环节工作中得以贯彻落实;其次必须要真正健全内控管理制度,保证相关制度具备较强的灵活性与可实施性,例如强化内部预算管理,定期对债权债务予以清理核实,对相应的固定资产进行产权登记,做好各类资产的处置。最后是必须要在完善内控管理制度的前提下确保内控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在事业单位内部设置独立的审计部门,做好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管工作,对内控制度的实际落实情况予以定期抽查,对实际的执行效果做出科学的评价,对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内部控制管理得以有效实施。
(二)发挥财务管理决策职能、监督职能
一方面,事业单位领导必须要更多地给予本单位财会部门参与单位内部各项事务决策的权力,进一步拓宽单位财会部门的工作范围。事业单位管理者所做出的任何决策方案都必须要以财务信息作为依据,而这类信息都要求单位财会人员提供,所以唯有确保单位财务部门能够拥有更多的参与决策权力,才可以保证事业单位相关决策的科学性,进而防止因为决策失误而导致的损失;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必须要进一步发挥出财务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确保财务部门可以真正的应用好自身所拥有的财会信息资料,对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实施监督与指导,进而确保相关业务活动可以科学规范,实现合理使用资金、促进效益提升的目的。
(三)制定考核标准,控制各项费用支出
对于现阶段事业单位在招待费、公车使用以及办公费用等方面开支所存在的超标和浪费问题,根据过去各个年度相应费用开支的具体数据信息,对上述项目费用开支实施财务分析,充分考虑到其他影响因素,制订出更加科学有针对性的考核标准,对事业单位内部相关费用支出交给财务部门予以考核。另外还必须要落实有效的奖惩机制,结合考核结果,对节约开支绩效较好的部门或工作人员予以合理奖励,对导致资源浪费或超支的部门进行一定的处罚,从而确保相关费用支出能够合理控制,防止存在资金挪用、挤占或浪费的情况,进而促进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
(四)加强票据管理,合理设置工作岗位
对于票据管理工作来说,必须要真正落实我国政府出台的与票据使用、管理相关的规定,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制定完善票据使用、检查制度和台账,主动树立风险预防意识,通过有效的手段如对单位内部实施不定期抽查,发挥纪检、审计等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作用,进而第一时间找出工作过程中存在的挪用、挤占专项资金的问题,确保单位内部资金得以有效利用。对于岗位设置而言,应当尽量避免一岗多职、混岗兼职的问题,要推广实施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各个岗位的具体职责,保证不相容岗位分离,各个岗位之间相互约束监管,从而防止出现岗位管理工作漏洞。
(五)提升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整体素质
管理人员素质提升一般来说应当从加强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开始,因为单位領导在单位的经营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所以要促进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必须要让单位领导人员主动形成内控意识,认识到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之后再从提高财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力着手,开展好相关的培训教育工作。比如说可以借助于开展好财会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来促进其专业素质能力的提高,在提升专业素质能力的基础上还应当促进相关作业人员职业道德的提高。另外还需要注意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并非仅仅从外部着手,还必须要强调内部与外部力量的配合,最大限度的保证事业单位内部工作人员都能够按章办事,唯有如此才可以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三、结语
总而言之,国内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建设与实施依旧处在初级阶段,要真正地实现改革和完善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要避免急于求成,稳扎稳打地开展好各个环节的工作。相信通过政府各部门的参与和支持,在事业单位内部职工的全力配合之下,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必然会得以有效开展,最终实现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迪.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应用与提升[J].财会学习,2017,(2):240-241.
[2]张葆晖.浅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J].财会学习,2017,(2):242+244.
[3]师春芝.浅议基层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财会学习,2017,(2):251+253.
[4]杨荣.关于推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相关思考[J].财会学习,2017,(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