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养成学生自觉锻炼习惯的策略
2017-03-27张发楼
张发楼
[摘 要]初中体育学科教学,不仅要增强学生的体育运动素质,还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其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渗透科学的锻炼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让学生坚持每天参与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项目,为终身体育锻炼打好基础。
[关键词]初中体育;运动兴趣;自觉;习惯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3-0073-01
初中体育学科教学不仅需要增强学生的运动素质,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还应该让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感受体育的快乐,从而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为终身体育夯实基础。从这一点看,教师的体育教学活动应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入手,挖掘学生的体育内在潜能,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爱好。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育运动素质,还让他们感受到体育的快乐,从而形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因此,作为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从片面注重体育运动素质与技能的发展,转变为突出培养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帮助其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让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体育学科教学不仅包括体育训练中的各个项目,还涉及与健康相关的课程。受到传统学科认识的影响,很多学生对于体育学科学习仅局限于运动技能的发展。而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学科教学,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应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学生应从体育锻炼活动中增强体育素质,感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健康心理。作为体育教师,既要關注学生当前的身体健康状况,又要使其逐步形成健康的安全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帮助他们每天坚持体育锻炼,促进他们身心协调、全面和谐地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让他们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因此,教师需要遵循学生的个性发展,挖掘每个学生内在的体育运动潜力,让他们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积极参与不同运动项目的热情,让他们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使之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在运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增强了运动素质,还将简单方便的体育运动项目渗透于平时的生活之中。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将简单易于操作的体育运动项目作为重点内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采取多种新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三、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每个学生体验体育运动的过程
运动参与是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与方法,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形成积极的体育行为和乐观开朗人生态度的重要途径。同时,让学生亲自体验、参与体育运动,能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理,培养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教学中,教师要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入手,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之中,亲自体验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在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项目与训练方式中,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也可以采用分组的形式,组织开展多样化的竞赛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运动技能,并渗透于平时的训练过程之中。
四、教师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1.渗透科学的锻炼方法
懂得科学的训练方法,才能提高锻炼效果,增强体育素质。比如,足球教学中如果放手让学生乱踢,学生不仅不会形成技能,还很容易出现伤害事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锻炼身体的基本科学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让他们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并进行必要的准备活动等。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其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
2.制定切实可行的锻炼计划
良好习惯的形成,需要教师反复训练和学生的努力实践才能达到。教学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制定严密、科学、切实可行的锻炼计划,有针对性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要遵循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的基本规律,坚持不懈,反复练习。
总之,培养初中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应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其享受体育运动的快乐,从而使其逐步形成发自内心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外在监督的自觉体育行动。作为教师,要从学生观念的改变、行动的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科学有效的锻炼这些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使其逐步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