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院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
2017-03-27吴迪郑志学李栋
吴迪 郑志学 李栋
摘 要 本科生导师制是当今我国高等院校实行的学分制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教育模式。文章从本科生导师制的起源、发展与内涵,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高等院校开展的必要性,现阶段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和相应建议及研究展望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客观的研究综述,望对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及中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 高等院校 本科生 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2.017
Abstract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is the effective safeguard for the smooth implement of credit system in today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 , and it is an effective education mode for training innovative talents. This paper aims at giving a comprehensive and objective survey and evaluation of the practice of undergraduate tutorial. The major points include the origin, development and connotation of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its significance and necessity,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olution of the current performance of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in China, and the prospect of the further research. Hoping it can help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in China and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literature review
0 引言
當前,教育改革的根本课题,就是反思以知识注入为特征的“填鸭式”本科传统教学,重建以学生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为灵魂的,发展自由主义的现代本科教学模式。①本科生导师制是当前高校顺利实施学分制的有效保障,对于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自从借鉴国外经验引入本科生导师制后,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提升。目前我国高校对这一制度寄予厚望,因此全面、客观分析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在整个层面上的运行就显得颇为重要。
1 本科生导师制的起源、发展与内涵
1.1 本科生导师制的起源与发展
本科生导师制在一定程度上起源于牛津大学导师制。②根据牛津大学导师制中导师特质的不同,牛津大学导师制的发展先后经历了牛津大学建校初期导师与家长之间的协定关系的原始导师制时期,14世纪末到19世纪中后期新学院付薪导师但具有浓重宗教色彩的古典导师制时期以及1871年后把导师制作为现代意义教学制度,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的现代导师制时期三个阶段。③牛津大学导师制一直被公认为“牛津皇冠上的宝石”,鉴于本科生导师制在牛津大学教学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与所获成果,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高校也开始纷纷借鉴经验仿效建立。
本科生导师制在中国的传播追溯于1937年,英国学者林迈可受聘为燕京大学经济学导师,创办牛津大学式的导师制,几乎在同时期时任浙江大学校长的竺可桢受留学英国牛津大学费巩教授的影响将本科生导师制普遍应用与本科生教育中。由于本科生导师制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起到的作用显著,当时国内其它高校也相继仿效。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中国所实行政策等原因,高等学校教育普遍模仿苏联老大哥实行的学年制,在这一时期,学年制代替了之前的学分制,导师制也由此中断。④⑤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又一次掀起导师制的浪潮,据不完全统计超过170多所高校已相继实(试)行,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目前已有初步成效。
1.2 本科生导师制的内涵
本科生导师制是通过“自由教育”来培养本科生“批判思维、创新能力素养”的一种教育模式。它指在本科期间,高校聘请一些有较高道德素质修养、职业修养、教学培养经验的教师担任学生的指导老师,对其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等以培养本科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管理和教育制度。⑥本科生导师制与研究生导师制有很大区别,北京大学林建华教授明确指出:本科生导师更多是为学生从中学到大学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的转变,为学生选择课程等提供建议和指导,让本科生通过科研实践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而研究生导师更多的是指导科研,通过科研活动更主要的是出成果,出成绩。
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精英教育的教学模式,其灵魂是锻炼本科生独立思考,培养批判思维、创新能力素养。它的核心内容不关注教授学生多少知识,而是使学生培养锻造成为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充满智慧和理性的人。⑦
2 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高校开展的必要性
爱因斯坦曾说,大学教育应该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放在首位,而不应该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反观国内高校,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存在严重缺陷,而本科生导师制则能对之进行弥补。通过师生密切交流和探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批判性思维。此外,本科生导师制是我国高校普遍推行的学分制顺利实行的有效保障。有关专家学者认为全面的本科生学分制应包括选课制、学分绩点制、导师制等基本制度,实施导师制有助于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充分挖掘自身潜能,避免盲目从众、认知不清产生的不良后果。同时科研水平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标准,我国高校目前科研水平主要靠教师和研究生推动,虽然教师和研究生有丰富的经验,但也不可避免会受经验主义束缚,思维难以突破。而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能够调动本科生的科研积极性,为我国高校科研注入活力,因此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高校开展实施极具必要性。
3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
本科生导师制目前在我国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虽然在建设教育强国,培养创新型人才,争创世界一流大学的时代需求下,本科生导师制蔚然成风,在我国高校纷纷模仿建立,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
3.1 偏离“自由主义”本质
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核心是通过“自由教育”使本科生形成独立思考习惯并培养“批判性思维”,这种特色实质与英国社会需要通过高等教育培养绅士型贵族的文化需求密切相关,与崇尚自由、追求理性的英国绅士文化传统紧密相连。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英国传统的绅士文化孕育了本科生导师制自由主义的土壤。而中国,在“中庸之道”和“贵和”价值观为哲学基础的传统文化影响下,“求同”俨然成为整个社会的主导意识,⑧加之文化大革命后“教育实用主义”思想的泛滥,本科教育原本的自由教育旨趣被扭曲为“应职教育”。⑨所以本科生导师制在中国的实施过程中自然会产生水土不服的现象,容易出现盲目崇拜,威严至上,导师与学生交流探索束缚在权威之下的现象。
另一方面,21世纪中国本科生导师制兴起的原因是基于解决90年代大扩招导致国内高等教育质量出现的“滑铁卢”问题。高等教育管理者把这阶段出现的学生学业规划指导、学生心理健康引导、学生日常管理、学生就业指导等方面的问题寄希望与本科生导师制,把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思想提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际沟通能力、就业指导等作为本科生导师制的内容,本科生导师制成了一个什么都能装的“筐”,此时已经脱离了牛津大学导师制“自由主义”的原始真谛,由育人制度演变成管理制度。豔豗
3.2 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最早由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作为几何学公理提出,后逐渐演变为片面追求某种形式而脱离实际内容需要,严重违背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一种主观主义的的观点和方法豗。我国高校实施的本科生导师制在某种意义上作为一种“舶来品”,从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理论的“认识论哲学”、“政治论哲学”来看,高等教育界由于对牛津大学传统本科生导师制的思想基础缺乏共识,我国本科生导师制作为一种政治论哲学考量,提升高校形象与管理者政绩,形式主义必将成为一种必然。豖
我国高校现行本科生导师制形式主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导师制实施细则不明确,师生比过低,缺乏良好的监督机制与奖励机制。
(1)导师制实施细则不明确。我国高校现行的本科生导师制很多没有明确的实施细则,对于导师制的定位、导师的职责陈述得很空泛。高校本科生对突如其来的导师制概念模糊不清,甚至有些高校连导师也不清楚自己的职责,分不清和班主任、辅导员的区别,不知道如何具体实施落实,如此我国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必将形式化。
(2)师生比过低。我国高等教育系统正处于大众化背景下运行状态,由此导致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师生比过低,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布》,2011年我国普通高校师生比为1:17.42。豙反观国外,在美国常春藤联盟中,师生比为1:3,普林斯顿师生比为1:6,布朗大学和达特茅斯学院均为1:9。国外高校导师制的顺利有效实施严格控制学生规模,使师生比达到理想状态。豛而我国导师制在严重“超载”的状态下,导师的精力必将不足、疲于应对,所开展的辅导教学与交流探讨也必将流于形式。
(3)缺乏良好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缺乏严密的过程监督管理,随意性较强。监督来源于细节的考量,目前我国高校对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导师与学生进行的过程并没有相应的记录与监察,导师与学生的自我评估体系相当薄弱,自然使学生和导师缺乏动力。
成功的激励与监督一样重要。我国虽然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热情如火如荼,但并没有相应的经费投入与支持,对于导师在导师制过程中付出的劳动、学生的收获没有相应的奖励。“干多与干少没有区别”,导师的教书育人地位在目前的学校工作体制中并没有得到充分反映与切实保障,这必将导致导师的积极性降低、学生的融入性下降,我国本科生导师制也必将浮于形式。
4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建议及研究展望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正处于初期探索阶段,目前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导师制作为一种系统教育模式,提出发展建议及研究展望具有现实意义。
4.1 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建议
4.1.1 回归“自由主义”本质是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重要前提
导师制一以贯之的是在“自由主义”氛围中,通过师生密切交流,铸造学生性格、激发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自由作为人的本性,其意义在于人只有在不断趋于自由的活动和选择中,才可能认识自己、取得自信,从而实现自我发展与自我超越。“自由主义”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自由观,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国家教育制度、教学实践的发展和革新。豜导师制的核心要义就是“自由主义”,一旦离开“自由主义”,便失去了灵魂。因此重塑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本质显得极其重要。
4.1.2 定位“教学制度”,健全完善运行机制是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有力保障
(1)定位本科生导师制为“教学制度”。目前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存在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归结于没有引起师生的足够重视,把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定位为一种“教学制度”有望脱离形式主义。首先从学生的角度,定位为教学制度的导师制,使学生的能动性加强,不再单纯地把导师制看作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其次从导师的角度,把导师制定位为教学制度,能使导师制的工作与教学工作等同,从而导师的责任心加强。豝
(2)健全完善运行机制。健全完善本科生导师制运行机制,首先需要明确导师制实施细则,将“官方化”落实具体,明确导师制的目的、导师工作规程、工作日志、考核评价、学生学习任务等细则,确保导师制由抽象变得形象具体,使师生明晰自己的职责任务。其次,为了提高導师制的实施质量,必须提高师生比。为此可以采用刘增科、赵吉勇等提出的聘用已退休教职工及社会有影响的具有教育管理经验的成功人士,聘用高年级品学兼优的研究生填补导师空缺的方法。豑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导师师生比,壮大导师队伍,还可以为导师体系输入新鲜血液。最后,我国本科生导师制需要健全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良好的监督能够规范行为,适当的激励能够提高师生的能动性。导师制顺利运行需要设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和激励部门,需要高校投入适当的经费,对师生的劳动加以肯定。考核指标需要兼顾可以量化的部分和难以量化的部分,以及导师职责中导师结合自身特点创新的部分,结合学生表现、导师评价、学生评价、师生互评等因素,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系统和反馈机制,切实健全完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豞
4.2 本科生导师制研究展望
本科生导师制对我高等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以绅士文化背景产生的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正处于探索阶段的瓶颈期,需要更进一步的发展与突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是单纯地复制移植,更要使这一制度结合中国文化,中国实际进行“中国化”改造,正如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一样。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在注重“自由主义”本质,结合各高校实际,完善理论、机制体系的同时必将走得更远。
5 总结
本科生导师制是一个系统教学工程,是目前各国高等教育界竞相研究的对象。我国本科生导师制面临巨大挑战,有很大发展空间。我们只有理清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脉络,重视其内涵,从本质与形式两方面,结合中国教育实际情况,将本科生导师制具体落实,才能有更大的进展与突破。
注释
① 周光礼,姜嘉乐.研究性学习:本科教学改革的主导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9.20:40-42.
② 李晓阳.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减负”与转型[J].江苏高教,2009(1):68
③ 王辉,王卓然.牛津大学导师制发展探究及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9:23-25.
④ 吕忆松,李莹莹,尚建辉.国内外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J].教育教学论坛,2013.8:186-188
⑤ 王建武.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2(1):20-22.
⑥ 曾凡东.對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4(10).
⑦ 杜智萍.近日牛津大学本科导师制的特点及启示[J].现代大学教育,2006.6:85-88.
⑧ 李国仓.应然与实然的距离:牛津大学导师制在我国的发展与困境[J].中国高教研究,2013.8:55-59.
⑨ 何齐宗,蔡连玉.本科生导师制:形式主义与思想共识[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1):76-80,85.
⑩ 王佳佳,靳玲玲.浅析新时期的形式主义[J].法制与社会,2008.4:295-296.
豘 李晓阳.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减负”与转型[J].江苏高教,2009.1:68-70.
豙 徐警武,周珊,魏山.本科生导师制”形式主义大于实质价值”的原因分析——基于垃圾箱决策理论[J].大学(学术版)2013.7:18-24.
豛 聂迎庆.本科生导师制的现状、意义和困惑[J].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93-95.
豜 郭强.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观与自由教育理念的形成[J].大学教育,2012.1(9):5-6.
豝 闫瑞祥.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J].教育发展研究,2013.21:73-76.
豞 彭廷红,秦宝荣.本科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与经济,2010.23(2):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