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企业、学校人才融合发展初探
——基于企业项目研究与学校“双向兼职”人才培养
2017-03-26温州市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杨向前
温州市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 杨向前
我国工业发展形式从原有的数量扩张型过渡为质量提升型,技能人才在这种形势下显得极为短缺,这给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样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理论和企业实践能力要求,相当数量的教师迫切需要进企业学习。如何发挥交通运输企业、学校双方优势,互相取长补短,使双方人才融合发展,提升企业效益,促进教师成长,是一个较具意义的研究课题。
1 交通运输企业项目及课题研究背景分析
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文件,同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关于改进加强省级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鼓励企业参与科研项目研究工作并给予专项资金资助和规范性管理,2015年,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发布了关于印发《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2016年,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继续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2016年度厅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鼓励交通运输企业积极参与浙江省交通运输科技计划项目研究工作,并给予较大比例的资金补助,2017年温州市交通运输局办公室发布了《关于申报绿色交通发展专项资金的通知》,鼓励交通运输企业积极推广绿色交通发展项目。无论从国家至地方政府部门,对企业科研项目研究从政策到资金都给予了巨大的支持和鼓励。但由于交通运输企业并非科技创新型单位,在项目研究、申报、开发方面缺乏专业团队的支撑,对项目的创新分析、申报报告撰写、实践调研等方面工作经常感到无从入手,从而错过较多可以申报项目补助资金、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机会。2015年,温州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温州交运集团)邀请温州交通技校课题组参与公司“十三五”规划制定工作,温州交通技校教师熟练的课题研究业务能力使温州交运集团以较短的时间、较低的成本投入,完成了“十三五”规划制定工作。合作期间,校企双方探讨了企业项目申报工作的有关问题,商讨了学校教师入驻企业兼职,协助企业组建项目研究团队事宜。从2016年开始,温州交通技校与温州交运集团开展职业学校教师“双向兼职” 校企合作形式,派遣学校课题组教师入驻温州交运集团技术保障部,以兼职形式从事部门相关工作,并建立企业项目研究团队,专门开展课题项目研究和申报补助资金工作。
2 “双向兼职”定义
职业学校教师“双向兼职”,是指在不改变原单位人事关系的前提下,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兼职,实现教师生产能力、教学水平全面提升的一种“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教师可以按照企业和学校的双方协议,长期驻扎企业,也可以按照实际工作需求,弹性安排工作时间,由于教师在企业实践时间相对固定,且周期长,实习力度大,有利于教师及时将实践经验进行教学上的转化。
3 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背景分析
(1)国家政策层面。近年来,对于职业学校的双师型队伍建设,各级政府和学校都极为重视,特别是在教师企业实践能力方面,国家相关部门也陆续发布实施相关政策,如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鼓励包括企业在内的各类机构组织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建立“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和学生实习基地,并且完善相关实践制度。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发布的《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在全国范围内各中职学校挑选出2万名青年教师,采取“师带徒”模式,通过理论培训、技能操作学习、交流座谈等形式,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2014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技工学校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鼓励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强调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要占专业教师比例的60%以上。2016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发布了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的通知,鼓励教师以考察、参加技能培训、岗位兼职等形式进行企业实践。
然而,一方面是国家层面政策的大力扶持,另一方面则是政策执行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究其原因,一是相关政策主要是国家行政部门制定、颁布,行业组织、企业管理部门很难深入参与到政策制定过程中;二是我国这类政策性质不像德国等国家,多具有鼓励性、引导性,并非强制性约束,而且政策内容缺乏具体执行细节阐述,故企业执行难以做到规范和管理。
(2)企业层面。目前职业教育教师下企实践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政府部门遴选代表,企业按照政策文件,接收学校教师参与项目培训;二是通过企业、学校磋商,学校选派教师下企业实践;三是教师按照学校要求,自己联系对口专业企业,参与实践。无论哪种实践方式,企业的主体参与性质都不高,甚至可以说是“被实践”。从企业角度来说,相比于学校注重人才培养的社会效益体现,经济效益是企业考虑的核心问题。虽然国家一直以来对教师下企实践进行至上而下的政策性宣传,较多专家学者也给予积极性描述,比如可以促进企业生产力发展、加快企业人才素质培养、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效益等。职业学校教师由于企业实践能力薄弱,既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也难以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的补充,甚至可能影响到企业的正常作业秩序,种种原因使企业参与学校教师实践工作的态度消极,动力不足,更不用说让企业提供专门的人力、物力,去制定教师企业实践计划、过程监督及结果考核制度等。企业、学校人才培养合作能否成功的重点、难点其实都集中在能否找到企业的合作兴奋点上面。
(3)学校层面。目前职业教育教师下企实践及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如下问题。
1)对“双师型”教师定义存在理解误差,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对“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定,不少学校还存在这样的理解,具有教育部门教师资格证书,再通过人社部门组织的技能等级鉴定考试,获取相关专业技能等级证书,此即满足“双师型”教师认定条件。而实际上,这两种类型证书都可以经过短期培训学习,再参加考试获得,特别是技能等级考试,无企业实践经验者也能通过针对性考试模块训练,考取相关技能等级证书。这类“双师型”教师生产能力相对较差,较难实现真正的顶岗作业,企业需要投入不少精力对其进行重新培养,参与积极性自然会降低。
2)教师下企实践呈现不连续性。国内职业学校教师,特别是一线教师,下企实践模式一般是在假期的1-2个月短期实践模式,还有少部分教师能够参加为期半年左右的国培教师企业实践锻炼,虽然部分教师能够将企业实践案例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但是,由于时间上的短暂性和不连续性,一方面容易导致教学内容经常滞后于行业发展步调,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教师的企业工作归属感下降,使得这些教师较难真正融入到企业中。
4 温州交运集团与温州交通技校“双向兼职”教师企业工作模式
温州交运集团与温州交通技校双方人事部门协商,规定学校教师一周至少三天全职在企业上班,考勤制度与人事管理方法依照企业制度进行,另根据学校教学计划,企业实践教师每周至少完成学校8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师具有双重身份,即企业员工、学校教师 “双向兼职”身份,整个实践时间至少为一年,学校、企业在教师酬劳及其他工作方面(教师培训、参加各类竞赛等)给予积极政策支持。由于是长期驻扎在企业,温州交运集团积极安排培养人,以“师带徒”形式让教师尽快上手企业工作,涉及的工作内容包括车辆选型、配置分析、维修制度改革、新产品试用分析、车辆事故调查分析等等,使教师在专业知识实践运用能力上迅速提升,同时,学校教师与企业员工组建项目组,积极申报各类课题项目,短短两年内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5 项目研究相关成果
自2016年开始,温州交通技校与温州交运集团项目研究组先后成功申报了温州市科学技术学会的重点研究课题《基于网约车合法化的温州市出租车经营管理研究》,一般性课题《新能源汽车在温州公共交通领域的推广运用研究》,温州市交通运输局绿色交通发展项目《BRT车辆采购运用》、《BRT节能系统运用》、《GBOS智能车载系统运用》、《社区巴士采购运用》等6个项目课题研究,共计获得74万元资金补助。同时校企联合课题组还撰写发表了《温州市传统巡游出租车行业现状及SWOT分析》、《公交优先发展战略 年轻一代公交人需努力继承》、《优质公交服务“组合拳”强势出击——温州交运推出四大举措全面打造品质公交》等多篇省级、国家级期刊文章,对企业进行有效的宣传,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企业工作及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教师无论在专业知识技术运用、科研能力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企业方面,研究型人才也逐渐被培养,更多的校企人员加入到这个队伍中。由于在短期内就能看到经济效益,企业参与热情度急剧升高,校企双方也建立了深厚的信任,温州交运集团先后派遣了三位高技能人才到温州交通技校任教,其中一位汽车维修技师还在学校成立了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另外两位技师也在汽车维修和汽车钣金培训教学中取得不俗的成绩,获得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普遍认可。另外,温州交运集团在校企合作中也看到了温州交通技校学生的良好素质,积极为学校学生提供实习岗位。
6 经验和启示
受各种因素影响,一方面,我国大多数交通运输企业在项目研究及专业科研队伍的培养上一直未引起重视,另一方面,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建立已成为职业学校培养优秀应用型劳动者的迫切要求,温州交运集团与温州交通技校采用的基于企业项目研究的“双师型”教师“双向兼职”合作方式,从目前实行情况看,效果比较理想,但在有些方面还需继续完善。
(1)企业、学校合作协议内容需不断细化。参与实践教师在企业与学校两个岗位的工作职责以及权限需进一步明确。教师作为承担载体,可以吸收“双向兼职”的优势,但是同时也要承担双重压力,校企双方务必要充分考虑培养人的工作性质,积极为培养人创造有利条件,比如在双方合作协议中关于薪酬发放、考核方式、聘用方面,多多给予参与教师支持和帮助,不断根据实际问题对教师培养协议内容进行细化处理。
(2)培养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在校企合作模式初期,教师数量不宜过多,后期,通过“双向兼职”教师的业务连接及沟通,再鼓励更多教师参与到企业项目研究中,或者鼓励教师组织学生一起完成生产任务,制定新管理机制。同时,受培养教师可以灵活利用时间,协助学生完成暑期企业锻炼,校方可考虑将学生假期培养工作也纳入教师培养考核机制内容中。
(3)渠道有待拓宽。在我国,目前各行业协会主要在政府、企业中起到了信息传递、调查研究、监督管理等重要作用,但是,在职业教育领域,行业协会还未充分发挥其作用,企业、学校可进一步与相关行业协会沟通,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获取更多的项目研究人才需求信息,拓宽校企合作渠道。
综上,交通运输企业、学校人才融合发展,既有利于交通运输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也有利于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及可持续发展,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共助我国交通运输企业和职业教育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