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扇贝“渤海红”性腺结构及生殖细胞发生的组织学研究

2017-03-26郭恩棉王沈同王春德

海洋科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输送管生殖细胞小管

郭恩棉, 王沈同, 崔 亮, 王春德



扇贝“渤海红”性腺结构及生殖细胞发生的组织学研究

郭恩棉1, 王沈同2, 崔 亮2, 王春德1

(1. 青岛农业大学 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 青岛 266109; 2. 上海海洋大学 水产与生命学院, 上海 200120)

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海湾扇贝()与紫扇贝()的杂交品种——扇贝“渤海红”的性腺组织结构和生殖细胞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扇贝“渤海红”大多为雌雄同体, 但也存在雄性不育现象。性腺包括生殖滤泡、生殖小管和生殖输送管三个部分, 滤泡是生殖细胞产生的主要场所。扇贝“渤海红”雄性生殖细胞发生经过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精子五个阶段; 雌性生殖细胞发生经过卵原细胞、小生长期卵母细胞、大生长期卵母细胞和成熟卵子四个阶段。

扇贝“渤海红”; 性腺; 生殖细胞发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近十几年来, 国内外市场对海洋贝类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贝类产业已成为中国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促进沿海区域经济发展、近海环境改善、渔民收入增加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1]。种业创新是驱动贝类养殖发展的重要力量[2], 选择和培育优良贝类新品种并进行推广, 对提高贝类养殖产业效率和产品质量、促进贝类产业健康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性腺结构和生殖细胞发生规律研究是品种培育的基础, 不少学者对贝类, 如栉孔扇贝()[3-4]、大扇贝()[5]、劳氏日月贝()[6]、虾夷扇贝()[7-8]等性腺生殖周期及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

扇贝“渤海红”是以海湾扇贝()和从秘鲁引进的紫扇贝()杂交选育得到的新品种[9], 该品种继承了紫扇贝和海湾扇贝的优良基因, 壳色鲜艳、产量高、营养丰富、肉质鲜美, 适合在黄渤海进行养殖。目前有关扇贝“渤海红”性腺发育和繁殖规律的研究比较少, 为此, 笔者就扇贝“渤海红”的性腺组织结构和生殖细胞发育规律做了探索, 以期为扇贝“渤海红”的良种培育和苗种生产提供参考资料。

1 材料和方法

2015年3~4月于山东青岛海弘达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取扇贝“渤海红”若干只(取样水温8~10℃), 解剖取其生殖腺投入波恩氏(Bounis)液固定24 h以上, 然后经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石蜡包埋、纵横向连续切片(厚6~8 µm)、HE染色、封片后[10], 用尼康E200显微镜观察和照像。

2 结果

2.1 扇贝“渤海红”的性腺结构特点

通过组织切片可以看出, 扇贝“渤海红”大多为雌雄同体(图1-1), 还发现个别个体只有卵巢存在, 为雄性不育现象。扇贝“渤海红”性腺一般由生殖滤泡、生殖小管和生殖输送管组成。

滤泡是生殖细胞产生的主要场所, 由滤泡壁和滤泡腔两部分组成(图1-2, 图1-3)。生殖小管末端与滤泡相连, 由黏膜层、黏膜下层和外膜构成, 黏膜层由单层矮柱状或立方上皮构成, 上皮表面分布长短不一的纤毛, 有辅助运送生殖细胞的作用。黏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 外膜为稍致密的结缔组织(图1-4)。许多生殖小管汇集成生殖输送管。生殖输送管的管腔更大, 管壁增厚, 形成肌肉层; 管壁内表面覆盖单层或复层柱状上皮, 上皮细胞高柱状, 游离端纤毛整齐而密集(图1-5)。

猜你喜欢

输送管生殖细胞小管
240 例性腺外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组化分析
颅内生殖细胞瘤放疗的研究进展
引导队员向完美进发
鞍区混合性生殖细胞瘤1例
和你在安详的社区走一走
洗碗机和用于洗碗机的加强干燥装置
颅内生殖细胞瘤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郊外长距离输送管网压力降低的补偿措施
3D打印肾脏近在咫尺
海上钻井平台与深水三用工作船输送管路快速连接装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