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贫亦需扶心

2017-03-26本期嘉宾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资助家庭心理

本期嘉宾:

唐山市丰南区唐坊镇蒲子泊小学校长  董天凤

邢台县路罗明德小学校长  卢李军

武强县第三中学心理健康教师  李  影

易县大龙华中心校班主任  赵  倩

让爱绽放在我们的笑靥里

○董天凤

在我的记忆里有这样一个孩子。大大的眼睛总是闪烁不定,有些惶恐不安。扎着马尾小辫儿,衣着朴素,看到我总是回避着,腼腆地钻进人群里。每次看到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那双眼睛。因为那种游离不定的目光,让我不禁对这个孩子多了几分关注。

我每天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早早地来到学校,看着孩子们欢天喜地的背着书包走进校园里。我常常摸摸孩子们的头,拍拍他们的肩膀,一个加油的手势,一个俏皮的鬼脸儿,让他们高高兴兴地走进教室,开始新一天的学习生活!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活动中,这个小姑娘表现很突出,才艺不凡,但是清脆的歌声里、曼妙的舞姿中却少了同龄孩子的那份天真与活泼。我总是被她的淡然和文静深深吸引。

学校每年都要对家庭贫困的孩子和特殊家庭的孩子做出统计。但是往往出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孩子们根本不愿意填写那些表格。即便是家庭困难的孩子也逃避、排斥,是孩子们的虚荣心作祟,还是他们的自尊心在反抗?贫困的“帽子”扣在哪个孩子的头上,都会有沉重的包袱。所以我们在统计这些特殊情况的时候,往往变得很困难。

贫困家庭儿童因为特殊的家庭环境,极易产生心理问题,影响心理健康。父母一方过世或者父母双亡的孩子是贫困儿童中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群体,贫困给这些孩子带来的影响无疑是灾难性的。贫困家庭儿童极大多数存在心理失衡问题,使他们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据调查,70%以上的贫困家庭儿童不愿意别人知道自己家庭的困难情况,宁可艰苦一些,也不愿意接受资助。他们更渴望大家的尊重,视如众人。他们渴望人格的独立,与他人平等相处。所以为师者对贫困孩子的帮扶要讲究技巧,始终让爱贯穿其中,才能保护幼小的心灵不受伤害,真正达到帮扶目的。

有一天,一个老者来到学校直接找到我。他是小侯(化名)的爷爷,是那个我平时非常关注,也很欣赏的小女孩儿。这又让我想起了她那双惶恐不安的眼睛和游离不定的眼神。老人知道学校正在统计家庭贫困的学生,于是就和我谈起他的家庭状况。孩子姐妹两个,父亲刚刚过世,由于生前患肝癌,艰苦治疗的几年里,耗尽了家庭所有的钱财并且借了好多外债,母亲一个人打工挣钱,带着两个孩子艰难度日。爷爷老泪纵横,倾诉着这个家庭的苦难。而我的脑海里,正一遍遍“刷新”着孩子那张美丽而惶恐的脸。我才知道为什么在那单纯的,本应美好的脸上竟然有那样惶恐的目光。那种不安是一个普通家庭孩子绝对不会有的,我的内心涌动着一种深深的怜惜!

于是在活动排练的时候,我经常来到她的身边谈心。有时候就轻轻地抱她,让她的头扎进我的怀里,给她温暖。渐渐地,她越来越愿意亲近我,话也逐渐多起来。我和她一起唱歌,夸奖她甜美的嗓音,还有她难得的表演天赋,告诉她自信才是最美的阳光,告诉她成长都是阵痛的,经过无数的磨砺,才能更加勇敢坚强,成熟稳健。我陪她一起阅读《海伦·凯勒》,一起看励志小视频,我们两个都为之深深感动!在温暖和谐的陪伴中,我们的心拉得很近很近。这样的孩子,比普通孩子身上多背负了一份沉重。除了物质上的帮助,鼓励她拥有一颗阳光热情的心,保持一份自信的笑容,更加重要。让她难过的不仅是衣食住行的窘迫,更是心底那份无助与战栗。

打开黑暗的天窗,让阳光进来,这份阳光是为师者的怜爱,是朋友般的理解和尊重,是感同身受的相濡以沫。慢慢地,着不得一点急,让她的心,融化在我们汹涌的爱里。每天早上,我还会站在校园里,甜蜜地笑着,等待我可爱的孩子们。在人群中,那个忧郁的小女孩,渐渐地绽放了笑靥!

董天凤

卢李军

李 影

赵 倩

把阳光注入到贫困生的心间

○李影

为了保障贫困生的学生和生活,政府和学校采取了多项措施进行物质资助,以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生活上,他们得到了保障,可是由于贫困所导致的心理问题却长期存在。一句话:物质改善了,心里却依旧贫瘠。

我所在的第三中学虽然位于县城,但是学生几乎全部来自农村,家庭贫困者所占比例较大。以七年级某班为例,贫困生几近半数。通过走访观察,发现导致学生家庭贫困的原因有:双亲中至少一人无劳动能力、单亲(父母离异或死亡)、双亲或祖辈中有一人患有重大疾病、孩子患有疾病等等。原因种种,却都对学生的心灵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创伤。背负着沉重的生活压力,他们的心理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由于家庭贫困,部分学生心理自卑,总觉得低人一等,在校期间郁郁寡欢、沉默寡言。他们蜷缩在角落里,不希望成为视线的焦点,渴望成为被忽略的个体——这样会让他们觉得踏实、安全。一旦走入师生们的视线,他们会害怕,会恐惧,会不知所措,因为担心自己表现不好遭到嘲笑,担心自己成为众人耻笑的“丑小鸭”。习惯了独自一人,默默地来,默默地走,或者与“同病相怜”之人抱团取暖,因为彼此可以互相理解,不用担心对方会看不起自己。

有些学生采用“补位”的方式“弥补”内心的自卑——努力地学习,拼命地学习,借突出的成绩掩饰内心的自卑,获取老师与同学们的认可。这部分学生有着强烈的进取心,好胜心强,对于成绩有一种近乎偏执的追求,看重成绩,看重名次。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会竭尽全力,要求自己做到完美。即便是偶尔的成绩失利,也会在他们的内心掀起巨大的波澜。因为在他们的心中,是不允许自己失败的。成绩的不理想会让他们觉得难以承受,甚至是无地自容,内心焦虑、惴惴不安。因为成绩是他们掩饰自卑,将自己伪装成强者的唯一资本。在他们心里,唯一值得骄傲的便是成绩。当唯一的“稻草”坠落时,他们便会觉得惶恐,内心便会重新跌入自卑的深渊。

部分学生走向另一个极端:偏执、暴躁、内心敏感、嫉妒心强。这部分学生外强中干,他们借助强势的外表吸引师生的注意,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标榜自己,表现自己,获得同学们的认可,满足内心的虚荣。他们暴躁易怒,不懂得如何调控自身情绪,不懂得如何与人沟通、如何与人相处。他们内心敏感,他人的一句无心之语可能就会触动他们脆弱的心灵。他们嫉妒心强,嫉妒那些家境好的同学,嫉妒那些成绩好的同学,嫉妒那些人缘好的同学。其实,他们内心深处也想学习那些“光芒四射”的同学。他们羡慕、嫉妒,却要在表面上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面对他们的心理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着手?

心病还须心药医,心理问题当然要从心理着手,用爱做药引,耐心地疏导、劝慰。

首先,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贫困。贫困不是罪过,父母没有罪过。为了改善生活,他们已经竭尽全力了,可是由于客观条件、自身能力素质及意外事件等原因,生活仍然不是很理想。他们替我们背负着生活沉重的十字架,努力地奔走着,只为了给我们一方干净纯澈的天空。他们尽力了。虽然,目前我们的生活不是很理想,可是只要我们努力,幸福的生活终究会到来的。只要我们努力拼搏,贫困不会一直围绕着我们,人不可以选择出生和家庭,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改变命运。

其次,帮助他们树立平等的意识、积极阳光的心态。让他们明白,虽然出生不同,起点不同,但是在人格上我们与其他人是平等的,拥有相同的权利、相同的自由。在学校里,我们拥有的资源与机会是均等的。只要从现在开始丰富自己的头脑,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未来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有可能属于我们。不要自暴自弃,乐观地面对一切。生活给了我们苦难,可是也教会了我们执着与坚强,培养了我们的韧性与耐力。有所失,必会有所得。生活不会一帆风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正确看待贫困与富有、成功与失败,给自己一个机会,命运就在自己手中。

再者,帮助他们打开心扉。告诉他们:这个世界上有丑陋,却也有良善,而且良善者居多。当自己觉得压力过大难以承受时,勇敢大胆地说出来,老师愿意做你真诚的朋友,陪着你走过阴霾,陪着你经历蜕变。而且,我们永远不会放弃你。黑暗的角落虽然安全,可是也很阴冷,走出来,外面的阳光很温和,让阳光照进你的心里,常驻你的心里。大胆地,拥抱阳光。

最后,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心理问题,完成人格的重塑。让他们懂得正确地认识自己是改变自己的前提。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承认自己的缺点、不足,正视它们,然后改正它们。勇敢果断地抛却那些负面的心理与特质,重塑健康阳光的心理。心理是行为的源头,源头清如许,生命的小树才有可能茁壮健康地成长。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都渴望阳光,渴望温暖,渴望爱。由于某些原因,他们飞向天空的翅膀被折断,让我们用爱心、耐心与细心突破他们外在的“堡垒”,融化他们内心的坚冰,帮助他们重树信心,再扬风帆。

点亮贫困学子的梦

○卢李军

邢台县路罗明德小学地处河北省邢台市西部山区,几年来,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重点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状况,在帮困助学工作中不仅给予经济上的补助,更要在思想、品行、身心等各方面给予关爱和引导。

开学初的首次班主任会议上,德育处拟好“困难学生情况调查表”,下发给每个班级,要求班主任老师通过学期初的家访、电话联系等方式,排摸班中的贫困学生,及时做好记录登记工作。登记内容一般包括家庭成员的收入、经济困难的原因、现在状况、正在享受的扶贫政策、家庭电话地址等。登记表汇总后,帮困领导小组、工作小组会利用各种形式去核实情况是否属实,然后按照贫困的程度登记在册,建立档案。

我们把全校的贫困生按照贫困程度分成一级、二级、三级。根据贫困程度的不同给予物质上的不同资助,按照金额的大小,选择程度不同的帮困途经和渠道。班主任老师每学期至少对贫困学生进行家访一次并进行其他多途径的沟通。稍有时间就到学生家里走访,摸清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有针对性地帮助那些贫困的学生。

我们学校还建立了“红领巾手拉手基金”,并号召每位党员、教师在校内成立“一帮一结对”活动,开展一系列“帮困助学、献爱心”活动。2017年10月14号,四年级一班年仅十岁的郝佳鑫同学被邢台市人民医院医生确诊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因为血小板掉得特别严重,孩子常流鼻血不止,所以经常得输血小板,他还有一对三周多的双胞胎弟弟,生下来就不足月,在保温箱放了十来天,家庭开销较大难以支撑。全体师生纷纷加入了“帮困助学”捐款行列,共筹集资金一万多元。帮助郝佳鑫同学渡过暂时困难,让他感受到学校大家庭温暖。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一特殊学生群体,在巨大的经济压力面前,很容易产生自卑、对比心理,容易产生严重的思想压力,甚至诱发心理障碍、违法违纪行为。因此,我们在创造条件解决他们的经济困难的同时,高度重视、密切关怀他们的心理健康,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由专业辅导教师担任心理咨询师。同时每位科任教师都是学生心理的疏导师。经济帮困是目标,精神解困才是最终目的。

我校有一个这样的案例:一位上三年级的女孩,名叫琪琪(化名),学习成绩一直下降。一天中午,正值午饭时分,女孩趴在桌子上直哭,在班主任再三劝说下才去吃饭,到打饭口一刷卡,卡里只有四毛钱。这个女孩引起了班主任老师的关注。原来,女孩的父母离异,跟父亲生活在一起。父亲生活上不要强,整日酗酒,经济状况每况愈下,女孩在学习上一点劲头也没有。学校得知情况后,首先做孩子的思想工作,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鼓励和帮助,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和班主任到孩子家里走访,给孩子的父亲做思想工作。经过几次三番的家访、慰问,渐渐地,真情打动了孩子的父亲,为了女儿的前程,父亲开始用双手重新为这个家去奋斗。

回顾近年来的帮困助学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是也还存在不足,随着近年来外来务工子女的增多,贫困孩子也更多,一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还没有得到帮助,需要我们拓宽更广渠道,吸纳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帮困助学工作中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使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把扶贫就困工作做得更好。

助人更育人,扶贫更立志

○赵倩

大龙华中心小学始建于2009年7月,生源主要来自于大龙华乡、安格庄乡28个行政村和周边一些乡镇,将近一半以上的村子是贫困村。

近年来,有一些情况比较特殊的孩子,或是父母一方因病去世,或是父母一方重病在身,更有甚者,父母双亡。由于家庭状况差,这些孩子的心灵蒙上了阴影。为了让这一特殊群体阳光健康成长,我校积极创新学生资助工作。不仅如此,学校还在资助过程中,教育学生自立自强,励志感恩……

学校切实关心每一个贫困学生的思想成长,定期与他们开展谈心活动,向他们传授成长心得和人生经验;发放寄宿生生活补贴,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惑;努力用真诚触动学生心灵,用乐观向上的精神激励学生奋发。教师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学生近期的思想状况及学习表现,协调教育方式方法,努力形成在校老师“帮”、在家家长“促”的良好共育局面,帮助他们解决心灵困惑,勇敢面对现实困难。

学校深入关心贫困学生的生活状况,对于能帮助解决的困难,及时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协调各方力量,想方设法帮助解决,让贫困学生能够尽早免除后顾之忧,安心学习、快乐成长。

雷雷(化名)是我校四年级的一名学生。他是一个非常不幸的孩子。在他上二年级的时候,病了好几年的父亲去世了,一年后母亲也改嫁了。现在他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抚养。父亲患病几年,花了很多钱,欠了很多债。家里的生计只是由爷爷奶奶种地来维持。父亲早逝使雷雷的心灵受到了创伤。在学校他的心情一直都很低落,脸上从来都没有笑容。上课时别的孩子热情高涨,积极回答问题,可是雷雷总是默默地呆在角落里,一言不发,老师讲的内容他一点也听不进去。

学校在例行收集学生家庭情况、建立贫困生档案的过程中了解到他的情况,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给他申请了寄宿生生活补贴,解决了生活费的问题;另一方面,学校的领导和老师非常关注他的学习生活,不仅在物质上给予帮扶,还在经常与他谈心交流,并让他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被关注”“被关心”让他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慢慢地,这位大男孩开朗了许多。

一直以来,学校在学生资助工作中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把资助工作作为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坚持把资助工作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坚持把资助工作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支撑。每学年都在全校组织开展以“励志、诚信、感恩”为主题的学生资助育人系列教育活动,树立学生中的先进典型,让受到资助的学生学会励志和懂得感恩,形成了“资助与激励结合,帮扶与育人并举”的校园资助文化氛围。

扶贫帮困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一个孩子甚至每一个家庭的未来,在各级部门的领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帮助下,我校的贫困生救助工作已经取得初步的成效。以后的工作,我们会更有信心,也一定会更加努力。

猜你喜欢

资助家庭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