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恒牙晚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进行正畸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7-03-26辛婧蕾
辛婧蕾 李 伟
1.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口腔科,广东广州 510010;2.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口腔科,广东广州 510282
唇腭裂作为最常见的颜面发育畸形,是一种先天性的口腔颌面部疾病,全球发病率高达1.62‰,尽管如此,目前对唇腭裂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该疾病可能与妊娠期营养缺乏、病毒感染以及遗传因素密切相关[1-3]。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nilateral cleft lip and palate,UCLP)作为一种发生率较高的唇腭裂类型,对其治疗虽然已取得重要进展,但单独的手术治疗效果仍然不佳,因此临床上通常会辅以正畸治疗,尤其是针对恒牙晚期UCLP患者(15~17岁),由于各种原因已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期,面部先天性畸形对他们心理和精神都造成了极大困扰,因此迫切需要有效的治疗手段来改善面部形态[4-5]。自英国医学家Copper上世纪30年代提出针对唇腭裂患者应采用序列治疗原则以来,各国科学家一直在该方向努力探索[6-7]。正畸治疗为序列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临床长期治疗唇腭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在正畸治疗恒牙晚期UCLP患者方面研究并不多,因此,本文观察分析了对恒牙晚期UCLP患者实施正畸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采用正畸治疗手段改善UCLP患者面型和咬合关系等方面提供了一定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1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正畸科收治的20例UCLP术后患者为受试者,患者年龄15~17岁,属于恒牙晚期病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平均(16.2±0.6)岁。患者入选标准如下:(1)患者均为先天性UCLP,在出生3年内已行唇裂和腭裂修复术;(2)患者均为恒牙列,牙弓表现为梨形状,且前小后大;(3)患者在本次治疗前无正畸治疗史,且未进行过拔牙矫治。所有患者知悉并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
表1 治疗前、扩弓维持半年后X线头影测量数据比较(n=20,x ± s)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上颌扩弓联合固定矫治方法对UCLP患者进行治疗,具体包括以下两个阶段:(1)扩弓治疗:为患者选择螺旋扩弓器,每两天旋转螺旋扩大器1次,每次旋转1/4圈,持续扩弓2~3月,扩弓结束后,继续戴用扩弓器6个月。(2)固定矫治:用扩弓器继续保持扩弓效果,同时选用直丝弓固定矫治器实施固定治疗,使牙列排齐,从而达到良好的咬合状态。
1.3 观察指标
采用X射线摄影机拍摄每位受试者在治疗前和扩弓治疗6个月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在硫酸纸上医师以2H铅笔根据头颅侧位片进行定点和描图,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对相关软硬组织数据进行测量。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真实、可靠,所有数据进行重复测量,取其平均值为测量结果。本次研究共测量项目25项,软、硬组织各为14项,11项。其中:软组织:(1)SN’Sn基角(上唇);(2)A’UL-FH 倾角(上唇);(3)SN’B’基角(下唇);(4)B’ LL-FH倾 角(下 唇);(5)Sn-N’-Pos凸 角(面);(6)Cm-Sn-UL 角(鼻唇);(7)UL-N’-LL 突角;(8)A’ULB’LL交角(上下唇);(9)UL-N’-Pos突角(上唇颏);(10)LL-N’-Pos突角(下唇颏);(11)UL-E平面距(上唇 -审美);(12)LL-E平面距(下唇 -审 美);(13)UL-U1凸 度(上 唇);(14)LL-U1凸度(下 唇)。 硬 组 织:(1)SNA 角;(2)SNB 角;(3)ANB 角;(4)U1-SN 角;(5)PP-MP 平 面 角;(6)U1-L1 切牙角;(7)NA-U1 角;(8)FH-MP 平面角(下颌);(9)U1与 NA间距;(10)Pg与 NB间距;(11)L1与NB间距。保留患者在扩弓前、扩弓完成以及保持扩弓6个月后的牙欱模型,由同一医师以2H铅笔标记模型中需要测量的测量点,并将其输入三维影像测量仪里进行测量。所有数据均测量2次,取平均值。测量项目共有5项:(1)A-A’宽度(上颌尖牙);(2)B-B’宽度(第一前磨牙);(3)C-C’距离(第一前磨牙舌尖);(4)D-D’宽度(第二前磨牙);(5)E-E’宽度(第一磨牙)。
表2 治疗前、扩弓结束以及保持半年后牙弓宽度比较(n=20,x ± s,mm)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F检验,牙弓宽度(治疗前、治疗结束以及保持扩弓半年)组间的两两比较使用LSD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扩弓维持半年后X线头影测量数据比较
在软组织方面,SN’Sn、UL-N’-Pos、A’ULFH、N’-Sn-Pos和UL-E数值都明显增加,扩弓半年后 SN’B’、LL-N’-Pos、B’LL-FH 和 LL-E数值与治疗前比较都明显减小,并且A’UL-B’LL数值也显著小于治疗前(P<0.05);在硬组织上,与治疗前相比,扩弓治疗保持6个月后,SNA角明显增加,ANB角显著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U1-NA线距和L1-NB线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前、扩弓结束以及保持半年后牙弓宽度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扩弓结束后以及扩弓保持半年后 A-A’、B-B’、C-C’、D-D’以及 E-E’距离都显著增加(P < 0.05),而 B-B’、C-C’和 E-E’数值在扩弓结束后的半年内有明显改变,扩弓保持半年后与扩弓结束时的相关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2。
3 讨论
唇腭裂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口腔颌面部疾病,世界范围内发病率达到1.62%。唇腭裂患者通常会同时存在软组织形态异常、牙颌面部形态异常和语言等多种结构功能异常,这不仅损害了患者面部美观,而且还会使患者产生自卑和恐惧等不良精神和心理状态,对患者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严重困扰[8-10]。UCLP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唇腭裂类型,近年来人数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手术治疗虽然是唇腭裂治疗的一种主要措施,但一直以来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对于恒牙晚期UCLP患者(年龄在15~17岁),不佳的治疗结果对患者的心理和精神都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因此他们迫切需要有效的治疗手段来改善面部形态,调整牙齿的咬合[11-12]。自上世纪中期序列治疗手段被提出用以对唇腭裂患者进行治疗以来,该治疗原则逐渐受到全世界相关领域专家认可,而正畸治疗作为序列治疗中的重要一环,也越来越受到医师的重视,因此,研究对恒牙晚期UCLP患者实施正畸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3-15]。
本文观察分析了正畸治疗应用于恒牙晚期UCLP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X线头颅侧位片软硬组织部分数据在患者治疗前和扩弓治疗结束保持半年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SN’Sn、UL-N’-Pos和 SN’B’数值在治疗结束后分别为(88.92±3.10)°、(6.36±2.01)°和(85.29±3.09)°,提示及时对UCLP患者进行正畸治疗仍可以促进上颌骨面前移,改善下唇外翻情况,增加上唇的饱满度,而治疗前后Pg-NB、SNB角以及FH-MP角并未观察到显著变化,表明患者颚和下颌平面没有出现明显旋转,下颌骨位置得到保持,另外与治疗前相比,在正畸治疗后U1-NA间距和U1-NA角均明显增加,说明患者的咬合关系有所改善,牙齿整齐状况优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和牙弓保持半年后牙弓宽度与治疗前比较都明显增加(P<0.05),B-B’、C-C’和D-D’数值在扩弓治疗半年内有明显改变,与扩弓结束时的相关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UCLP患者牙弓为梨形状(前小后大),因此治疗后前磨牙区和牙尖区宽度改善尤为明显,提示该区域需要更多的牙弓扩展治疗;患者在扩弓治疗结束后一般需至少继续戴用原扩弓器6个月,这是因为UCLP患者腭中缝骨质缺少,无法获得其支持,因此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维持扩弓效果才能稳定并体现出来。研究结果表明正畸治疗对恒牙晚期UCLP患者软硬组织都有良好治疗效果,并且使患者牙弓宽度得到改善。
综上所述,正畸治疗对恒牙晚期UCLP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患者面部软硬组织部分和咬合程度都得到明显改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1] 蔡尚宏,桂文武.唇腭裂相关病因学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2):1839-1841.
[2] 张文婧,陈仁吉,杨永懿.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患者语言相关脑区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J].北京口腔医学,2017,25(2):118-120.
[3] 彭慧兰,肖梅,杜树国.武汉地区167例先天性唇腭裂临床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3(12):125-126.
[4] 潘颖丹,刘艺琴,肖立伟.替牙期唇腭裂患者的正畸治疗 [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7,44(4):380-384.
[5] 李松泽,支方静,巫家晓,等.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植骨术与正畸联合治疗12例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29(1):115-116.
[6] 陈克清,张曦,林雁娟,等.上肢约束器在唇腭裂患儿术后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6):692-693.
[7] 蒋卓群.正畸治疗完全性唇腭裂错颌畸形的效果观察 [J].当代医学,2015,21(20):32-33.
[8] 郑松.45例成年患者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手术后上颌骨形态特征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7):38-40.
[9] Choi SH,Shi KK,Cha JY,et al.Nonsurgical miniscrewassisted rapid maxillary expansion results in acceptable stability in young adults[J].The Angle Orthodontist,2016,86(5):713-720.
[10] 马莲.浅谈唇腭裂研究进展现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4,49(12):705-707.
[11] 石冰.外科治疗方案对唇腭裂患者颌面生长发育影响的探讨[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4,49(12):708-712.
[12] 高廷益,张凯,杨东昆.2014-2016年我院唇腭裂患者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统计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12):1686-1687.
[13] 杨媛媛,黄素华,黄孟燕,等.先天性唇腭裂949例临床资料回顾分析 [J].广西医学,2014,36(3):309-311.
[14] 石冰,傅豫川,尹宁北,等.唇腭裂序列治疗与关键技术的应用[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7,35(1):8-17.
[15] 林倩倩,许亮,林珊.唇腭裂患者手术辅助快速扩弓的锥形束CT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6,50(2):11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