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年
2017-03-26王子逸
王子逸
冬夜静,新茶淡。
年关将至。
合上眼,將至的年节就像是一团通红的火,一下子就要窜到眼前,烤得脸热乎乎的,心也热乎乎的。
记得原来家里过年,从正月二十就开始忙活。单位发的福利,父母都要大箱小箱搬回来,该存的存,该冻的冻。自己不会做的带鱼、鲅鱼大多收拾回外婆家。外婆的手艺是出名的好,做出来的鱼更是口齿留香。外婆知道我好吃,每年总要让母亲再捎回来一大袋给我,生的带鱼拿回去,等到再拿回来的时候,就变成了熏得喷香,炸得酥脆金黄的美味了。除了每家常备的鸡鸭牛羊肉,父亲每年总要买个猪头回来。洗净了塞进锅里,说是要吃红烧猪头肉,那是他小时候的味道。事实上,这个“年猪头”大多被送回了老家,我和母亲都不吃,太腻,只有父亲每顿饭虚张声势地夹上一小块,一边夸它有多香, 一边看着两寸厚的肥膘打怵。母亲从来不计较,倒是我常责怪父亲浪费,后来也习惯了,一个猪头就能点燃父亲儿时的年味儿,何乐而不为呢?
年货置备再忙,腊月二十二这天也要抽出空来进行全民性的大扫除。小的时候还时常拿块抹布东抹抹西擦擦,也不知道是帮忙还是帮倒忙,上高中后,父母一句“你去学习吧”就让年前的大扫除和我彻底绝了缘,都不记得抹布长啥样了。
忙年的间隙,外婆都会给我煮一大罐糖水山楂。山楂煮得烂烂的,瘫软在红得透亮的糖水里。过年的饭食多荤腥、难消化,每餐后,舀出两颗山楂来吃,既解腻又消食,权当了健胃消食片。所以每个年节我都是胃口极佳,长肉贼快。
记忆中,年夜饭都是在老家吃,那时村子还没有拆迁,老院儿还在,宽敞的很,全家老少都涌回去也能挤得下。年夜饭后,祖母就带着她的儿媳妇们,围着一张很大的案板,一边看着春晚,一边准备一大家人够吃好几顿的饺子。老家冷,饺子也能放住。电视里载歌载舞,电视外言笑晏晏。女人们一边包着饺子,说着家长里短,生活的柴米油盐;男人们则边喝酒吃菜边谈论着今年明年大事小事上下五千年;我们这些小孩子呢,一定是又吃又喝又闹又乐……面粉和春晚,铺满整个屋子,全家老少的笑声把传统的幸福解释的如此具体,如此接地气。
一家老少守岁到零点,祖父就带着他的儿子们去点燃新年的爆竹。
现在,老家的人都搬进了拔地而起的“格子间”,年味儿也就被分割进了每一间,无法汇集到一起,也再难有那轰轰烈烈的气势。今年除夕夜,看着父母在客厅里的身影,恍惚之间生出一丝冷清。
边想着,却又自然而然地对着手机屏幕上冰凉的红包戳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