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闻采访中的新闻侵权行为

2017-03-26刘志军

采写编 2016年6期
关键词:民事责任要件行为人

一、新闻侵权的概念及其构成

(一)新闻侵权的概念。新闻侵权是指行为人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众传播不真实的情况或情况虽然真实但属于法律禁止传播的事项,依法应当承担法律后果的行为和事实。导致新闻侵权的直接原因及其外部特征,简言之是新闻媒体刊播了含有侵害他人权利内容的新闻作品,诸如新闻报道失实、新闻评论不客观不公正从而歪曲了事实损害了他人人格,或蓄意且擅自宣扬他人隐私等情况。新闻侵权和普通民事侵权一样,都侵害了他人的民事权利,其侵权的客体一般为人格权,即会造成他人人格权利的直接或间接损害,适用民法等调整。

(二)新闻侵权的构成要件。新闻侵权有不同种类,因而责任构成要件也不尽相同。这里阐述的,是一般而言新闻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即行为人通过大众传媒实施了有损特定公民和法人人格权的行为、新闻侵权行为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后果、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新闻侵权行为人具有过错。这里的“实施”,指的是新闻己经发表。在法律上,新闻作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己经刊播是认定新闻侵权行为存在的一项基本要求。损害结果是侵权责任的必要条件,侵权行为只有给确定的对象造成确定的损害,才有可能承担侵权的民事责任。新闻侵权所造成的损害包括精神损害和财产损害。当事人受到的侵害应是由致害人的行为造成的,行为与结果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具体到新闻侵权中,就是因新闻作品的失实或违法报道与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有着前因后果的关系,而且这种因果关系是客观的、必然的。新闻侵权行为人的过错是侵权民事责任归责中的最终要素。我国学者大多采用主观说,即认为过错是指行为人决定其行为的心理状态。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新闻侵权中的故意指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作者明知事实根本不存在,却捏造事实或者胡编乱造,以及明知是他人不愿公诸于众的个人隐私却进行了宣扬;所谓过失即是指对未经认真核实或深入细致采写的新闻具有失实的可能性没有预见,或者有所预见但又轻信不会失实。

二、新闻采访中常见的新闻侵权行为

(一)非法闯入。非法闯入是侵犯被采访人隐私权最典型的行为。除非突发事件,一般情况下随便进入产权属于私人的场所进行采访和拍照几乎都是侵权行为。

(二)强行采访。我们经常可以从电视画面上看到被采访人拒绝面对镜头,拒绝接受记者采访的情形。一般来讲,除非被采访对象及采访内容涉及违法犯罪事件或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件,记者单纯为获取信息而强行采访很容易构成侵权。

(三)监视或窃听。有的新闻记者在遭到被采访人拒绝或者以公开采访的方式难以获得准确信息时,可能会采取跟踪、监视、窃听等极端的方法。在我国,除非特定国家机关或公务人员为执行职务需要,任何人非经特许采取这样的方式都是违法的,情节严重时还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四)窃取个人资料。个人资料在未被公开且并非处于可被他人随意获得的状态时属于个人隐私范围。记者为获得一些重要的個人资料而违反有关规定查阅、拍摄甚至偷窃被采访人的或与其有关的档案材料、私拆信函或利用计算机私自进人限制访问的数据库,都是构成侵害隐私权的行为,还有可能会构成侵害所有权或其他民事权利的行为,严重的甚至会构成犯罪。

三、新闻侵权的归责原则

新闻侵权的归责原则是准确区分新闻侵权主体责任有无、大小的根据,是确定新闻侵权损害赔偿范围的标准,更是司法人员处理侵权纠纷所遵循的基本准则。

笔者认为,新闻侵权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是侵权法的核心问题,新闻侵权的归责原则同一般侵权归责原则一样,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按此原则,当事人有过错则有责任,无过错则无责任,而过错又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故意利用新闻媒体诋毁他人名誉的事情时有发生,但大部分新闻侵权案件的发生却都是由于行为人的过失引起的。新闻理论界有一些学者认为:“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主要是过错责任原则,同时也应确认公平原则,在新闻侵权受害人遭受损害而得不到赔偿又显失公平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即可根据当事人的实际情况,按公平合理负担的原则,判定双方分担损失。”

四、如何减少新闻侵权的发生

新闻记者要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从法律角度看待问题,注意保留采访的证据,同时也有必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具备深入采访和准确报道的能力。同时,新闻机构也要着重培养新闻记者严谨、认真、规范、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新闻记者采访不能浮光掠影或偏听偏信,要深入地、全面地、多角度地调查了解,对正反两方面的情况和意见都要掌握,保证新闻的六要素准确无误。

(作者简介:刘志军,河北天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猜你喜欢

民事责任要件行为人
自杀案件如何定罪
拘禁型索债行为构罪分析
我国40年来关于犯罪论体系争议的发展史
三阶层和四要件理论的对比性考察
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的争议焦点
民事责任能力问题的探讨
敲诈勒索罪
网络服务商的版权侵权民事责任分析
论储蓄合同中银行卡盗刷的责任承担
论共同危险行为的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