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韩“感谢表达”的对比研究

2017-03-25孙冬梅刘非

参花(下) 2017年11期
关键词:听话者中日韩区分

◎孙冬梅 刘非

中日韩“感谢表达”的对比研究

◎孙冬梅 刘非

本文以“感谢表达方式”为研究对象,探索中日韩三国的感谢表达方式的异同以及其形成的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采用“语篇补全测试”,对母语分别为汉语、日语、韩语,并且没有学过其他两国语言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中日韩 感谢表达 对比研究

此次调查问卷中设定了“请吃”“付饭钱”“笔记本”“礼物”“钥匙”“电梯”这六个场景,依据不同的上下级关系,回答如何表示感谢。具体分析方法如下:

一、分析步骤

首先将搜集到的资料中“感谢表达”语句抽取出来,进行分类和分析。然后将搜集到的资料中的“感谢表达”语句抽取出来,观察中日韩三国之间的不同之处。

(一)“感谢表达”及“非感谢表达”的区分方法

判断说者的话语中是否有感谢表达的语句,若有则是表达感谢的话语,若无则不是。

(被人邀请吃饭时)

例1: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本当にいいですか。(谢谢。真的可以吗?)

例2:本当にいいですか。(真的可以吗?)

例3:谢谢啦,下次再请我啊!

以上被请吃饭的场面中,例1和例3中的“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谢谢),由于加入了感谢表达,所以将其作为感谢表达进行分析。在这种情况下,只把“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谢谢)作为考察对象,“本当にいいですか”“下次再请我”这种确认或者开玩笑的表达则不作为分析对象。此外,像例1和例2这样没有感谢表达,而加入了“确认”或“开玩笑”等表达的,则作为非感谢表达进行考察。

(二)中日韩说话表达的规定方法

下面是中日韩说话表达分类资料的一部分。

1.ありがとう、今度おごる。(谢谢,下次我请客) 感谢类1 其他类1

2.本当にいいですか?すみません。(真的可以吗?那就不好意思了。)道歉类1

3.ご馳走様です。今度おごります。其他类1

4. 我们还是AA吧,亲兄弟明算账,毕竟我们还是学生嘛。 非感谢表达1

各分类的使用次数,一次对话中同一范畴的使用次数不是问题,使用两次及两次以上的情况时,也应当看作一次。非感谢表达不用像感谢表达那样进行再分类,一次对话就是一次非感谢表达。分类判断因人而异,由于纸质问卷调查难以测定受益者(参与问卷调查)的对话意图,本文中,对于难以分类的语言表达,采用中日韩各2名母语者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统计出的对话表达,按照参与人数划分,计算语言表达的平均使用次数。

(三)感谢表达的定义和分类

1.先行研究中感谢表达的定义

熊取谷(1988)区分了感谢表达和道歉表达,并指出了感谢表达成立的适当条件。

命题内条件:表示听话者过去发生的行为或其导致的现实状况。

预备条件:说话者认为该行为/状况给其自身带来利益。

诚实条件:说话者对该行为/状况感到高兴。

本质条件:对该行为/状况,表示出如诚实条件所示的内心的想法态度。

(熊取谷1998,pp.227)

根据熊取谷(1988)确定的适当条件,感谢和道歉行为看似容易区分,实际上日语的感谢和道歉的区分是较困难的。在感谢场合下,诸如“すみません(对不起/不好意思)”等道歉表达的使用情况也为数不少。这种情况下,命题内条件和感谢表达的命题内内容相同,都是“听话者的行为或其导致的现实状况”。说话者从对方受益而有了过意不去的情感,这种情况则应该视为道歉表达。在这种命题内条件和道歉的适当条件不同的情况下,使用道歉表达时,则要考虑到这与熊取谷(1988)所认为的道歉表达是不同的。感谢场合下的道歉表达,也可以说成是感谢表达的一种。采用中田(1989)的说法就是,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就既可以使用道歉表达,也可以使用感谢表达。

田中(1989)设定的感谢表达成立的适当条件(说话者为X,听话者为Y,包含于对话中的命题内容为P):

命题内容条件:P是Y的过去的行为

准备条件:

(a)X认为Y的行为给自己带来好处。

(b)X认为Y的行为给Y带来坏处。

诚实条件:(a)X对 Y的行为感恩。

(b)X因其对Y发生的不好行为而感到遗憾。

本质条件:(a)对Y的行为,X表示出(a)以及(b)的情感。

(田中 1989,pp.200-201)

在“ありがとう(谢谢)”等感谢场合中,典型的使用条件是(a),如“すみません(对不起/不好意思/抱歉)”这样的以道歉表达方式出现的感谢表达,在同时满足条件(a)(b)时,则将其视为感谢表达。

2. 本文中感谢表达的定义

本文中的感谢表达参照田中(1989),将以下所示内容视为感谢表达。

命题内容条件:表示听话者过去发生的行为或其导致的现实状况。

本质条件:

(a)说话者认为听话者的行为给自己带来好处。

(b)说话者认为听话者的行为给听话者带来坏处。

诚实条件:

(a)说话者对听话者的行为感恩。

(b)说话者因其对听话者发生的不好行为而感到遗憾。

准备条件:(a)对听话者的行为,说话者表示出(a)以及(b)的情感。

本文中的感谢表达定义虽然和田中(1989)的定义几近相同,但是修正了感谢表达定义的本质条件。田中(1989)把本质条件设定为“对听话者的行为,说话者表示出(a)以及(b)的情感”,但是分析说话表达,认为没有同时表现(a)和(b)的感情的情况。说话表达由于是说话者本人的主观判断,他人很难进行判断,但其表达出的意思却是根据听话者的主观判断而进行解说的。下面把被邀请时的对话作为例子进行分析。

对花钱请客的人说“ありがとう(谢谢)、ごめんね(不好意思)、今度おごる(下次我请你)”时,“ありがとう(谢谢)”是本质条件中的(a)所表达的情感,“すみません(对不起/抱歉/不好意思)”是(b)表达的情感,“今度おごる(下次我请你)”是(a)表达的情感。根据听话者的主观判断,理解有差异的情况也时而存在,但是将说话表达的适当条件一一对应来看,与其说是同时表示出(a)和(b)的情感,还不如说是表示出(a)或者(b)中的任意一个情感更为合理。

3.本文中感谢表达的分类

本文中所使用的感谢表达,分为定型表达中的“感谢类”和“道歉类”以及非定型表达中的“其他类”。

感谢类:ありがとう(谢谢)、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谢谢)、感謝する(感谢)、サンキュー(thank you)、谢谢、感谢、고맙다(谢谢)、감사하다(感谢)等表示感谢情感的全部定型表达。

道歉类:すみません(对不起)、ごめん(抱歉)、悪い(不好意思)、申し訳ない(十分抱歉)、不好意思、对不起、麻烦了、(十分抱歉)、(对不起 )、(惶恐万分)等表示道歉情感的全部定型表达。

其他类:よかった(太好了)、我很喜欢、선배최고(学长真棒)等对予人恩惠的人或行为、事物的正面评价,表明积极含义的内心想法,与利益、责任相关的语言表达。

除此之外,“どうも(日语副词)”也是感谢表达的一种,“どうも”是“どうもありがとう”或“ どうもすみません”的省略说法。由于难以判断其到底是“感谢类”还是“道歉类”,本文暂时先不将其作为考察对象。

4.本文中的“其他类”区分

先行研究中,日本人主要使用定型表达的“感谢类”和“道歉类”。中国人和韩国人使用日本人的这两种定型表达之外的其他表达的情况也很多。本文的“其他类”区分,参照了赤堀(1994)的论点,并进行了部分修正和完善。

依据赤堀(1994)所述,主要分为八大部分,把其中更细的分类全部合在一起,一共有19个部分。由于本文考察的并不是赤堀(1994)提出的所有分类,所以“其他类”的感谢表达分为以下9种。将直接表达感谢情感的“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谢谢)”和直接表达惶恐感觉或道歉情感的“すみません(对不起)”,独立归为“感谢类”和“道歉类”,其余所有的分类全都归到“其他类”中。以下是本文中关于“其他类”的说明。

(1)“提出回礼”:指说话者从对方受益时,表明要回报。包含“今度私がおごる(下次我请客)”等。

(2)“表明内心的想法和态度”:指说话者直接表明内心的想法和态度。包含“うれしい(我好高兴)”等表明说话者心理状态的形容词。

(3)“不必要的行为”:指说话者认为对方没有必要为自己做某事以及对对方的行为说客气话,令对方承担责任或接受事实。包含“こんなことしなくてもいいのに(你明明不用这么做)”、“遠慮しすぎです(太客气了)”等。

(4)“约定归还”:指与对方约定好,要归还对方借给的东西。包括“すぐ返す(马上就还你)”等。

(5)“亲昵表达”:指说话者向对方表示亲切和喜爱的表达。包括“あんたが大好き(我非常喜欢你)”等。

(1)到(3)的分类参考了赤堀(1994)的观点,并在其基础上做了部分修正;(4)和(5)是笔者考察的结果和思考。由于“约定归还”是对方给予说话者利益的同时,说话方感到要负责任,所以和对方约定好一定会归还对方借给说话方的东西。这是使对方放心的一种关心表达,也是一种感谢表达。“亲昵表达”是对方为说话方做了某事时发生的,是对对方的亲昵表达,其中也包含着感谢表达。

如上所述,中日韩“感谢表达方式”的对比分析,需要根据具体考察内容,进行具体细致的分析。这即是笔者在日语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如何采取相应对策、解决问题的相关思考。希望在今后的日语教学与研究过程中,通过运用文中所论述的分析方法,对中日韩三国“感谢表达方式”的异同及其产生的原因、文化内涵等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与探讨,为培养出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日语人才提供助力。

[1]赤崛由纪子.以日语为母语者的感谢表现——以策略的种类及其区分使用为中心[J].待兼山论丛,1995(29).

[2]安美兰.日语、汉语、朝鲜语中感谢表现的对象研究[J].日语教育和异文化理解,2005(04).

[3]远藤清佳.感谢场合中的日语学习者和以日语为母语者的表达的不同之处——以学习日语的韩国人为对象[D].东京:日本东北大学文学部日本语教育研究科大学院,2003.

[4]生越麻理子.感谢的对照研究——日朝对照研究[J].日本语学,1994(07).

[5]冈本真一郎.感谢表现的区分使用的相关要因[J].爱知学院大学人间文化研究所纪要,1991(06).

本文系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6年度高教科研一般课题“适应省内日企所需人才的独立院校日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课题编号:JGJX2016D193);2017年度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校青年教师科研资助基金项目“‘互联网+’时代独立学院日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7004)。

孙冬梅,女,硕士研究生,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日本教育学;刘非,女,硕士研究生,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听话者中日韩区分
“蛰伏”后,再启程——记中日韩对接合作发展山东行
在潍坊,共话中日韩合作
对日语终助词「ね」、「よ」功能的比较和简析
有些话
怎么区分天空中的“彩虹”
“中日韩+X”模式,打造三国合作新平台
教你区分功和功率
怎祥区分天空中的“彩虹”(一)
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谁之误
1~2月中日韩造船三大指标实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