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鲜为人知却意义重大的济南攻击战

2017-03-25陈晓

山东档案 2017年1期
关键词:抗日日军济南

文·陈晓

鲜为人知却意义重大的济南攻击战

文·陈晓

《新华日报》1938年8月15日头版以《我游击队攻入济南》为题做了这样的报道:(中央社讯)消息,我方游击队某部两大队,于十二日拂晓攻入济南。敌方兵力甚薄,戒备松懈,未几即攻入东南两门。旋与敌发生激烈巷战,嗣以敌拨兵增多,我游击队乃安全撤至城外。当时敌未敢出城再战,敌死伤极多,恐慌异常。

此战即鲜为人知却意义重大的济南攻击战。

再详细点:1938年8月13日,孟昭进组织的中国民众抗日义勇军与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5000余人发起济南攻击战,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同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军在济南激战三昼夜,歼日军500余人、伪军500余人,使津浦、胶济铁路陷于瘫痪状态,日军的补给运输受到严重的影响。

说鲜为人知是指此战在当时还是引起了全国震惊的,而在今天对此的宣传却广度不广,深度不深。在一般的抗战教材中有的一笔带过,有的压根就没提到。同样是打济南,其普及度远远不及解放战争中的“济南战役”,以至于大家对济南攻击战知之甚少。更有甚者,“济南战役”和“济南攻击战”傻傻分不清楚。当然,这两个战役本就不在一个重量级上,但对济南攻击战的语焉不详甚至“选择性忽略”,还是有那么点不公平。

还是重点说意义重大吧。

此战,是八年抗战中,中国军队唯一一次打进济南市内。日军对占领城市和交通要塞那是极度狂热,对济南更是窥伺已久,平津陷落后便剑指济南。由于时任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不顾名节,消极抗战,弃城而逃,1937年12月27日至1945年12月27日,济南从被“无血占领”至日军投降,国民党受降接收济南,整整八年,都在日军铁蹄之下蒙受殖民统治。济南的抗战基本是在济南周边进行的。唯独此役,是攻入了济南,在济南市内打,而且还打得漂亮,打得“敌死伤极多,恐慌异常”。

此战,开创了抗日战争初期地方游击部队攻打大城市的先例。加限定词---抗战初期,是因为国民党向来消极抗日,我共产党的力量还相对弱小。抗战初期,基本是国民党正规部队在正面战场打,共产党深入敌后打。攻打大城市,像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这种战役,都是国民党正规部队在打。此战,是孟昭进组织的中国民众抗日义勇军与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在打。中国民众抗日义勇军是曾任冯玉祥将军参谋的抗日爱国志士孟昭进辞职回乡自己聚山头、拉队伍组织的抗日武装。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前身就是以长山中学抗日师生为骨干发动黑铁山起义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5军。这两支部队,妥妥的地方游击队,攻打省会济南,的确是开地方游击部队攻打大城市之先。加段后话:济南战役,开创了我军夺取敌坚固设防和重兵据守的大城市的先例。两次攻济南城,虽然一个是“攻打”,一个是“夺取”,但收获都还是蛮大的。

此战的胜利绝非偶然,应该说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先说天时。

时任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3支队副司令员杨国夫在回忆录《战斗在清河平原》中写道:“为阻止日军南下,配合保卫武汉,8月13日,我3支队与友军孟昭进部协同作战,袭击济南”。也就是说这场战役是为了配合保卫武汉而打响的。

1938年6月,日军向武汉发起了疯狂进攻。在此危急时刻,为了抗击日军,国民党武汉大本营指令全国军队,在8月13日这一天,全面对日进攻,并要求各部队采取各种手段,杀伤敌人,破坏其交通运输,以解武汉之围。

为什么国民党武汉大本营指令全国军队,我地方游击队撸起袖子打济南?这是最大的天时,因为时处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虽有种种矛盾,但还是能够同仇敌忾,一致对外的。

为什么选择8月13日这一天?因为一年前的今天是淞沪会战爆发的日子,是上海军民抗日一周年纪念日。淞沪会战那可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最惨烈的战役,持续了三个月,虽然最终上海沦陷,25万军人伤亡,但此战也给日寇以沉重打击,激发了中国军民抗战的决心,是中国全民抗战的标志。选择这一天,更能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最重要的是要阻止日军南下,配合保卫武汉。只有全国的抗战都动起来,才能让日军处处掣肘,无法增兵支援武汉,算是迂回的“围魏救赵”的手段。这点和济南战役比较起来就有些意思了。济南战役是本着“攻济打援”的目的去的。就是要引蛇出洞,集中兵力打大歼灭战,彻底消灭山东境内国民党军。当然这是基于我军已牢牢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想打哪儿、怎么打,我说了算!一个是要敌军“不动”,从而无法增援。一个是要敌军“动”,就让你增援,只要出动,不等你援上,在路上就一锅烩了。不得不感叹,作战可不是蛮打蛮干闹着玩儿,需要军事智慧。

还有就是仗打完是在8月15日,这是个很带劲儿的日子,虽然在当时还没有先见之明,不知道7年后的这个日子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8年抗战,终于取得胜利的日子,是个举国上下乃至全世界都需要永久纪念的日子。

地利嘛,无非就是地方游击队,自家地盘,知根知底。重要的是攻入济南城后,进行的是巷战,这说明还是占优势的,至少劣势不大。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八年抗战我们一直输在装备。到了巷战,到了靠肉搏的时候,我们虽然天天吃糠咽菜,面黄肌瘦,但拼了老命也算公平。

最后,最重要的人和。

这次战役,应该很能体现全民族抗战。国民党范筑先部积极策应,出身国民党但自己拉起群众抗日队伍的孟昭进部主力进攻,八路军游击队积极配合,济南人民全力支持。

先说这次战役的直接起因。国民党山东省第六行政公署督查专员,保安司令兼聊城县县长范筑先与第六十九军军长石友三等在接到国民党武汉大本营指令后在聊城举行军事会议,决定进攻日军重兵把守的济南。六十九军将电令转发给孟昭进,命令其率部进攻济南,破坏铁路桥梁,断其交通运输,牵制敌人,配合武汉保卫战。

范筑先,大家应该耳熟能详。著名的民族英雄、抗日烈士、爱国将领。日军占领了德州等地,韩复榘向他下达南撤的命令。在面临战与撤抉择的时候,他毅然拒绝南撤,选择了力战。对此战,他是不遗余力,积极策应,其子范树民在此战中壮烈牺牲。

再看最关键的队伍—中国民众抗日义勇军。提这支队伍就不能不提这支队伍的头儿—孟昭进。这是一个既有有文凭又有学历、既有军事才能又有家国情怀的爱国青年。 北京朝阳大学毕业后投笔从戎,被编入国军,曾任冯玉祥将军参谋。“七七”事变后,亲见国民党军队畏日如虎,不触即溃,国土沦丧,痛心疾首,遂辞职回乡,在共产党员王次方的支持配合下,联络当地群众,组织中国民众抗日义勇军,自任司令,王次方任政治部长。1938年3月,孟与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在邹平县明家集设立联合办事处,制定统一抗日行动计划,收复邹平县城。5月,队伍发展到2万余人,先后收复齐东、青城、章丘等县城。

到这里大家可能有个疑问,六十九军为啥给游击队下命令?就在于国共合作,全国一盘棋。孟自己拉队伍不假,但毕竟出身国军,硬往国军杂牌中的杂牌上靠也说得通,更何况这支队伍一直活跃在济南周边,也早有攻打济南的打算,对敌人是很大的威胁。时间不等人,不能等远水解近渴。另外调集别的部队目标也容易暴露不是。突袭方能制胜,这任务和孟的队伍应该是一拍即合。

还有另外一支参战部队—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这更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和战绩的队伍。发动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的是这支队伍,在小清河以北,黄河入海口两岸,开展平原游击战,挫败日伪军的“清剿”“蚕食”,创建清河抗日根据地的也是这支队伍。时任这支队伍副司令员的杨国夫是清河区、渤海区抗日根据地主要创建者之一,历任任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副司令员、司令员,山东纵队第三旅副旅长(旅长许世友),清河军区司令员,渤海军区司令员兼第七师师长,是我军的高级将领,军衔至中将。

还有就是济南人民的全力支持。在战斗中,广大济南市民有的送水送饭,有的救护伤员,有的抬出门板桌椅等设置障碍,有的想办法掩护我军战士,可以说军民团结,一致抗日。

有这几个猛人,有这样的抗日队伍,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打不好都难。

万事俱备,只欠怎么打。

打也不能乱打蛮打,既要部署周密,还得能拼上豁上,还得懂得见好就收。

先说部署周密。

接到命令后的孟昭进立即与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召开联合军事会议,决定对济南发动一次突袭。在敌强我弱,实力悬殊的情况下,兵贵神速,出奇制胜,突袭是个好办法。

从部署看,除了济南城北有大明湖作为天然屏障无法攻打外,基本是分四路,向济南城东、南、西三个方向和商埠分别进攻,设一预备队机动灵活随时支援,八路军三支队支援并掩护战局右翼,还有一队负责破坏铁路。这样利于与日军分散作战,只要打开一个口子就能进城,就能降低日军利用坚固城墙做掩体的优势,就能降低我军的装备劣势。

战役的指挥部设在千佛山上,位置选择极为正确。千佛山位于济南市区南部,是市区最高点。站在千佛山上指挥战斗,颇有登高望远,一览战况无余,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佛山下的意思。

再说战斗中的拼上豁上。

按计划,参战部队于12日晚秘密接近济南,进入预定战斗地点。当晚半夜,天气突变,狂风大作,雷声隆隆,大雨倾盆而下。对战士们来讲,这酸爽有点劲爆。

13日拂晓,风雨过后的济南市区仍是云雾弥漫,能见度很低,但正是这雨、这雾给我们的队伍创造了绝好的时机,使得日军“兵力甚薄,戒备松懈”,人家压根没想到有人在这样的天儿还惦记着打他们。

按照预定计划,11时,战斗首先在济南东关打响。营长江兆明率部队攻入东圩门,消灭了东关之敌后,打开了东门,很顺利。

同时,营长王德五指挥部队歼灭南关敌人后,从南门杀进城里,在院东大街与日军主力遭遇,双方展开了激烈交火,日军的坦克从西门大街赶来增援。在千佛山上指挥作战的孟昭进见状,立即令预备队警卫二营下山,从南门、西关发起进攻,支援王德五。机动营很机动,立即派上了用场。

下午2时,在西路进攻的张复乾团、宋京山团在杆石桥附近也与敌人展开了激战。冲入城里的各路战士与敌人展开巷战。一时间,济南城内枪声四起,火光冲天。此路部署兵多将广,属重点进攻路线,而且歼敌颇多。战斗中,营长王凤昆等百余名战士不幸英勇牺牲。

范筑先的部队也参加了此次战役,并动员了上万名民工,破坏了济南至德州的铁路线,使津浦铁路处于瘫痪状态。其第三支队攻至济南西郊张庄机场,第十支队一团和机枪营占领了西郊大槐树。

战役中,聊城青年抗日挺进大队在齐河县坡赵庄遭到敌人袭击,范筑先次子、抗日挺进队队长范树民等27人壮烈牺牲。

攻入济南老城区的部队战斗到敌我双方形成对峙之时,各攻击部队团、营长先后到千佛山向孟昭进汇报战情。孟昭进令部队撤退一段距离,整修工事,稍事休息,以便第二天继续战斗。

与此同时,后方部队破坏了胶济铁路的龙山车站至大临池100多公里的铁路线,炸毁了20余座大小桥梁,铁路沿线电线被剪,线杆被拉倒,使胶济铁路陷于瘫痪状态。

第一天的战斗激烈异常,我突袭优势明显,战果丰硕。

8月14日早上10时左右,日军应该是反应过来了,反应慢了点。飞机开始进行低空侦察,对板桥、东关、千佛山附近扫射轰炸。中午时分,日军的坦克、汽车兵分两路,从商埠向普利门、西门发起进攻。游击队在没有重武器,又缺乏弹药的劣势下,采取分散行动,隐蔽打击敌人的方法继续周旋。日军捕捉不到大股兵力,在街道胡同中作战那是发挥不了优势的,只好在马路上来回扫射,算是制造恐怖气氛。

第二天的战斗就这样在半战半休中过来了。

8月15日,日军调集了增援部队,在炮火掩护下,日军从商埠直扑西关、南关,在敌众我寡,实力悬殊,而我战斗目的已经完成的情况下,适时见好就收,避免无谓的伤亡也是上策,所以孟昭进命令部队撤出战斗。

天公真是作美。开打前下了一场,让敌军防不胜防。要撤退了,老天又忽降大雨,又能助将士们一臂之力。各参战部队利用这个有利时机,迅速集结,撤出济南城。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1]作为其感知层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研究应用。然而,其面临的安全威胁也日益多样化[2],安全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传统基于密码体制的加密认证安全技术只能抵御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而不能有效识别内部具有合法身份的妥协节点发起的恶意攻击。因此,近年来,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信任管理作为基于加密的传统安全机制的补充,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此战,歼日伪千余人,津浦、胶济铁路处于瘫痪,日军的补给运输受到严重的影响。

此战,震惊全国,极大鼓舞了民众的抗日热情。

战斗结束后,邹平、齐东、章丘的政府机关、学校,人民群众纷纷组成慰问队,到部队慰问。六十九军转来了大后方各部祝贺济南攻击站胜利的电文。《新华日报》《大公报》《中央日报》《新民报》《民国日报》等报纸都以头条新闻的形式报道了济南攻击战的消息。国民党抗战大本营对孟昭进的抗日义勇军在全国军队中进行通令嘉奖,并奖励部队奖金两万元,子弹十万发。

济南攻击战,是两支地方游击队,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同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军的一次殊死之战,有力的支持了武汉保卫战,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时期,山东人民用生命和鲜血在抗日战争史册上书写的一页光辉篇章。

最后,说段后话,关于孟昭进组织的中国民众抗日义勇军的归宿。

济南攻击战后,这支有战斗力,已初具战斗规模的群众武装,为国民党各派所垂涎。国民党的军队成分那叫一个复杂,除了中央军外,收编的地方军阀部队可谓鱼龙混杂,基本是嫡系不多,杂牌不少,但他们的统一特点—善于拉山头,善于搞派系,善于搞内斗。

这块肥肉,各派都想吃。他们纷纷以高官厚禄拉拢孟昭进率部队加入自己的编制。在这种形式的逼迫下,8月底,孟昭进只能奉命接受国民党六十九军军长兼山东游击总司令石友三的改编,正式成为国民党的部队,命为国民党第十军团暂编第一师,孟昭进任师长,下辖三个步兵旅和三个独立营,近20000余人,驻防在邹平县西部、章丘县、历城县、齐东县境内。

这,全因为近水楼台先得月。

也正是这一步,使得这只有着光辉抗战业绩的队伍,最终发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

最直接的起因是1938年12月初,蒋介石调石友三部进驻河北,石友三命令孟昭进率部随其换防河北。在这关键节点,好戏上演。有些反动的顽固派借机造谣生事,分化部队;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也暗插黑手,拉拢势力,制造分裂;改编时部队的政治领导机关被撤销,思想工作跟不上,再加上部队战士的恋家情节,所以部分官兵在部队还没有开拔前,就纷纷逃回了家。

最终,孟昭进只率领两个旅随石友三移防进驻河北。

留在齐东的四个团约4000余人,以张复乾为首,被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收编为国民党山东保安第九旅。不幸的是这支部队后来竟然投降了日军,成为令人不齿的伪军,日军投降后,又被国民党收编为保安第三十旅,后在解放战争中被我全歼。这支队伍可谓生的伟大,死的龌龊。

留在章丘的暂一师第二旅被收编为国民党山东保安第三旅。

此战的流传和普及度之所以不高,跟部队的分化不无关系。

但还有一只队伍,就是孟昭进的直属工兵营,一直坚持在抗日战线上,并加入了一块攻打济南的八路军的队伍,被编为山东纵队三支队邹长齐边区独立营。这支队伍参加了著名的刘家井战斗,赢得了战斗的胜利,但部队损失惨重,二百多人的队伍,只剩下四十多人。历史会记住这支光荣的队伍。

1948年9月,济南战役打响,孟昭进对国民党的腐败统治彻底绝望,率所属部队三个团,与国民党第九十六军军长吴化文在济南西郊同时起义,为我军打开了进攻济南的西大门,使我军顺利的攻入济南,取得了济南战役的绝对胜利。你看,不得不服,济南攻击站和济南战役就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历史的伏笔早在十一年前就已经埋下了。

(作者单位:山东省档案局)

猜你喜欢

抗日日军济南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侵华战争中的日军“三羽乌”
抗日英烈马威龙
Paving Memory Lane
济南
爷爷的抗日
Hi济南
Hi济南
日军“特攻战之父”大西泷治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