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微课促进高校教师TPACK能力发展

2017-03-25肖伟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微课

肖伟

摘 要:微课的设计与制作离不开教师TPACK能力的支持。研究通过文献调研、微课大赛调研以及“高校教师微课制作情况”调查问卷,分析出微课必备要素与教师TPACK能力之间的映射,反映出教师微课设计与制作方面的欠缺。面对这些缺位,作者从夯实专业知识、强化教学技能、提升ICT能力、同行学习几个角度出发,以微课为契机点,促进教师TPACK能力发展。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微课;TPACK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4-0060-03

随着课程改革的迅速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各种各样的课程接踵而至,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慕课、微课等形式多样的课型对学校教师提出了巨大挑战。在用好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同时上好一堂课,这不容易。就微课来说,教师在设计与制作时就存在许多盲点与误区,如课程搬家、填鸭教法、缺少信息化手段、技术不规范等。这就要求教师深入思考微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也使我们研究如何借助微课这个机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微课技能,在设计与制作中充分运用,才能与时俱进,实现自身专业化的全面发展。

一、相互关系:TPACK与微课内涵的耦合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与方法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根据目前文献资料记载大致分为三大阶段:WebQuest(基于网络的学习)、TELS(运用技术加强理科学习)到目前的TPACK(由“学科专业知识、教学法知识和技术”三者整合的一种新知识)。密歇根州立大学的Matthew J. Koehler和Punya Mishra解释TPACK为是一种整合技术的教师知识的框架[1],该框架建立在Shulman的学科教学知识PCK基础之上[1][2],并加入了技术知识,它是学科内容教学法和技术这三种知识要素之间的复杂互动,是整合了这三种知识以后而形成的一种新知识形式。也就是说,在TPACK中较多的关注教师所需要的知识和教师如何将信息技术整合到教学过程中,即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如图1所示。

自可汗学院的课程模式大获成功后,国内学者也开始关注微课。南京师范大学张一春教授对其解释是:“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张一春,2014)。虽然微课被冠以“微”的头衔,但却是“身微而神不微”。它在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时有着自身的优势与内涵。在制作过程中,耗费着教师大量的心血。到底什么样的微课为好微课呢?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开展的微课大赛提出了一个微课评审的标准,主要是面向中小学的。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的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也提出了一个微课的评审标准。虽然这两个标准都不是教育部官方的标准,但都是竞赛活动的评价依据,也是经过大量研究论证的结果,有较强的代表性。两个标准相结合看,虽然各方面侧重点不同,但大致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课的设计,即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二是技术规范,即微课视频的制作技术水平。由此可以推断,微课=学科专业知识+教学法知识+技术。这与AACTE创新与技术委员会提出的TPACK不谋而合,如图2示。

1.学科专业知识

即教师所学的专业在专业领域的知识范畴,这是教师的根基,它是一种概括性强、抽象度高的知识体系。在微课视域下,一节微课一般只讲授一个知识点,这个知识点的选择关乎知识结构的设计,用教学重难点来制作微课是一个较好的选择,较为符合微课制作的初衷:教学资源分享,为学生(教师)解惑,启发教学。并且微课作为一种媒体,内容的选择要适合使用多媒体特性。这就要求教师自己的专业知识必须达到较高水平,需要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即与学科有关的事实、概念、原 理、理论等;学科专业主体知识,如规律性知识、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思维特点和研究方法、学科专业前沿知识等。在这之后才能了解到底什么知识适合微课。

2.教学法知识

教学法知识则是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就是教师将其学科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理论。微课虽然只有短短数分钟,但也需要良好的教学设计,好的微课应该是井然有序的,并能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具有针对性地解惑、启惑,能调动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需要提前做好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策略的选择,例如如何引入新课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何组织教学课程,如何评价反馈等等。如果单有学科专业知识或教学法知识是不够的,他们是相辅相成的,教学法知识是教师成功进行知识传授的条件性知识。

3.技术

信息化教学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但又要与前面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直接相关,即三方面知识要素整合。在微课的视域下,技术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微课中讲授知识时,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二是利用技术制作微课,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联合北京大学数字化学习研究中心与华南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对第一届全国高校微课大赛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视频制作方式主要有两种,53%为摄像机录制、46%为摄像机与屏幕录制软件混合录制,还有1%为纯屏幕录制软件制作方式。不论是哪种方式,都是對教师技术的考验。

综上,TPACK 是教师应当具备且必须具备的全新知识,它的贯彻、实施离不开教师,因此借助微课这个契机,重新审视教师TPACK知识结构框架,帮助教师更好的发展TPACK能力。

二、存在问题:微课环境下教师TPACK能力的缺位

微课从刚开始参照国外经验到提出我们自己的微课概念,再至现在的发展,正在逐渐走向成熟。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同时引发了我们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本文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制作“高校教师微课制作情况”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个人基本信息收集,微课设计技术知识,微课制作技术知识。利用SPSS22.0进行信度检验,发现整张量表的Cronbachs Alpha值为0.874,基于标准化的Cronbachs Alpha值为0.870,两个系数值都在90%左右,表明量表具有很高的内在一致性,可靠性较强。调查对象为江苏省各高职院校参与制作微课的教师,发放问卷131份,有效问卷117份,有效率为89.31%。

从基本信息层面得到有60.9%的教师接触微课的时间超过1年,表明他们对微课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将五点李克特量表转换为数值,从“非常同意”到“很不同意”五个层次依次为1-5分。

1.微课设计层面

这方面主要涉及微课的教学设计、PPT课件设计、整体设计方面。教师在微课教学设计方面平均分大都集中在1-2.5之间,标准差在0.59-0.81之间。其中有一题“我的微课名称为原来课程的名称”平均分在3.13,标准差1.29,说明教师对微课理解上有一定基础,但教学理论知识相对薄弱。微课PPT课件设计方面,教师大都在中立水平。微课整体设计方面,题项“我很清楚微课的整体设计流程”平均分只有1.87,标准差0.869,其他问题大都在中立水平。

说明很多高校教师不是师范类科班出身,因此教育教学专业理论知识的不足、科研经验和方法的欠缺影响了他们的专业发展。很多教师无法完成现实中教育教学的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往返”,并且他们重学科专业知识,轻教学理论知识,但是没有教育教学理论的提升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4]很多学校也在积极培训教师,但一方面培训单位对最新的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了解不够,对抓知识更新和能力培训力度不够。内容不更新,教学内容不够深入,尤其是针对当前教育形式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研讨不够,浅表的多,深层次的少,造成很多教师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个别培训教师讲课,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没有独到的观点和见解。另一方面,培训以课堂灌输型的教学为主,培训方式单一,教学手段陈旧,培训针对性不强,因此造成“学时激动,归来浮动,实际不动”的结果,难以做到学以致用。

2.微课制作层面

教师在该方面的自我评价大都在中立水平,其中题项“制作微课对我来说很简单”平均分3.17,标准差1.19,有47.8%的教师在不太同意及以下水平;但“如果我尽力去做,我能解决制作微课中遇到的问题”平均分2.22,标准差0.85,有79.6%的教师在比较同意及以上水平。

说明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技术能力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后加上的,教育模式在随着时代发生变化,技术要渗透在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法知识当中。但是很多教师在技术的理解和使用上都存在或多或少问题,例如一些基本的软件如屏幕录制等比较欠缺。这是制约他们专业发展的一大问题。

三、应对策略:整合微课促进教师TPACK能力发展

微课的出现顺应了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潮流,其层出不穷的变化方式也对参与其中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教师准确把握微课带来的发展契机,顺应时代潮流,进而采取恰当的措施加以应对。

1.夯实基础,提升专业知识水平

这是做好教师最根本的要求,专业知识扎实。微课是一个小的知识点,如何在庞大的专业知识体系内找出有教学意义有价值的知识点,也是考验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重要依据。因此,如何夯实自身专业知识,需要教师不断学习进步,参与各种形式有营养价值的培训;找准专业书籍,点对点强化;把握学习时间,有耐心、有决心。

2.不断锤炼,强化教学技能

好的微课需要精细化的教学设计,良好的教学表达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化知识,更需要广博的知识面和经验。思考如何就微课中每个小小的知识点做出让学生易于理解与掌握的教学方案,并且在有限的时间内把知识点讲透讲懂。单单一个十几分钟的小视频是不够的,还要包含有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教学反思、练习测试等辅助性资源,需要教师通盘考虑。在上课过程中,要体现出微课的简洁、干练,主题突出,所以更要求教师言简意赅,既要有深度更要简练。

3.培训与实践结合,提升ICT技能

相比传统课程,微课是一种新的多媒体形式,它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设计能力乃至信息素养等更提出了严格要求。微课的制作与使用不能完全依赖技术人员的协助,因而提高ICT能力至关重要。单靠教师自学无法根本解决,综上,建议为教师增加参与培训的机会,提供更多资金、技术上的支持。随着微课的发展,从设计到制作、简单动画设计、视音频编辑、图片修饰将成为教师掌握的基本技能。至于一些较高级的技能,如Flash、虚拟现实技术等,可以根据所教内容主题的需要有选择的学习。而教师ICT技能的提升将进而对他们的教师专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4.同行互相学习

孔子说“三人行,必须我师焉”,参与微课制作的又何止三人,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高校,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不同职称的同行,他们都有可能成为学习的榜样。观摩不同的微课,可以学习人家的教学理念、教师技能等,从而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快速全面地加快教师专业发展。优秀的微课作品也是宝贵的学习教学资源,对于本学科的内容可以借鉴参考,加深对本课程内容的理解等。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学校整体水平提升的关键,其发展水平代表着学习未来的发展状况。微课作为新兴的教学资源,在高校刮起了教学改革的风潮。期望高校教师搭着这顺风车,为学习者提供更多優秀的学习资源,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全美教师教育学院协会创新与技术委员会主编,任友群、詹艺主译.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教育者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2]Shulman,L.S.Those Who Understand:Knowledge Growth in Teaching[J].Educational Researcher,1986,1(2)4~14.

[3]Shulman, L. S. 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 of New Reform. Harvard[J].Educational Review 1987,57(1)1~22.

[4]张莲.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一项个案调查报告[J].中国外语,2013(1):84-85.

(编辑:鲁利瑞)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发展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